綪茷

qiàn fá [ qian fa]

词语释义

綪,一种赤色的丝织品,也说青赤色,古书上说的一种染草。茷,是草叶茂盛的意思。红旗。

词语解释

  1. 红旗。

    《左传·定公四年》:“分 康叔 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 杜预 注:“綪茷,大赤,取染草名也。” 孔颖达 疏:“《释草》云:‘茹藘茅蒐。’ 郭璞 曰:‘今之蒨也,可以染絳。’则綪是染赤之草,茷即斾也……知綪茷是大赤,大赤即今之红旗,取染赤之草为名也。”

引证解释

红旗。

《左传·定公四年》:“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 杜预注:“綪茷,大赤,取染草名也。” 孔颖达疏:“《释草》云:‘茹藘茅蒐。’ 郭璞曰:‘今之蒨也,可以染絳。’则綪是染赤之草,茷即斾也……知綪茷是大赤,大赤即今之红旗,取染赤之草为名也。”

綪茷的网络释义

綪茷

  • 綪茷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qiàn fá,意思是红旗。
  • 汉字详情

    qiàn,qīng,zhēng [qian,qing,zheng]
    部首: 628
    笔画: 14
    五笔: XGEG
    仓颉: VFQMB
    四角: 259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青声。本义:青赤色丝织品)

    (2) 同本义

    綪,赤缯也。以茜染,故谓之綪。——《说文》

    (3) 又如:綪画(在红色缯帛上的彩绘)

    (4) 用于人名

    英文翻译

    dark red

    方言集汇

    ◎ 粤语:sin3 sin6 za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en5 zen1 [客英字典] cien5 zen1 [台湾四县腔] cien5 zen1 [梅县腔] cie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三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側莖耕開平聲開口二等creng/traengʧæŋ
    fá,pèi [fa,pei]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WAR
    仓颉: TOI
    四角: 44253

    英文翻译

    flutter; flower

    方言集汇

    ◎ 粤语:fat6 pui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at8 pui5 [客英字典] fat8 pui5 [台湾四县腔] fat8 pi5
    ◎ 潮州话:p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符廢廢合去聲合口三等bʰĭwɐtbyad/bv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