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绂

zǐ fú [ zi fu]
繁体 紫紱
注音 ㄗˇ ㄈㄨˊ

词语释义

贵官系印用的紫色丝绳。

词语解释

  1. 贵官系印用的紫色丝绳。

    汉 蔡邕 《让高阳乡侯章》:“退省金龟紫綬之饰,非臣容体所当服佩。” 晋 陆云 《寒蝉赋》:“於是公侯常伯乃紆紫紱,执龙渊。” 唐 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金鐺乱点野酡酥,紫紱金章左右趋。”

引证解释

⒈ 贵官系印用的紫色丝绳。

汉蔡邕《让高阳乡侯章》:“退省金龟紫綬之饰,非臣容体所当服佩。”
晋陆云《寒蝉赋》:“於是公侯常伯乃紆紫紱,执龙渊。”
唐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金鐺乱点野酡酥,紫紱金章左右趋。”

紫绂的网络释义

紫绂

  • 古时官服,唐代三品以上服紫。皇甫冉《送袁郎中破贼北归》诗:“优诏亲贤时独稀,中途紫绂换征衣。”
  • 汉字详情

    [zi]
    部首: 627
    笔画: 12
    五笔: HXX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PVIF
    四角: 22903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此声。本义:紫色,蓝和红组成的颜色)

    (2) 同本义

    紫,帛黑赤色也。——《说文》

    恶紫之夺朱也。——《论语》。孔注:“间色之好者。”

    玄冠紫緌。——《礼记·玉藻》

    紫衣狐裘。——《左传·哀公七年》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

    紫绮为上襦。——《乐府诗集·陌上桑》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披紫衣。——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

    披紫裳。

    绾黄纾紫。——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紫棠色(黑里带红的颜色);紫玉(紫色的宝玉;箫笛。古人多截紫竹为箫笛,因称箫笛为紫玉);紫衣(紫色的衣服;紫色的袈裟);紫衫(紫色的衣衫)

    (5) 古人因相传“老子”有紫气,故以紫为祥瑞的颜色 。如:紫房(道家称仙人所居的地方。也称“紫府”);紫皇(道教传说的天帝)

    (6) 与帝王、皇宫有关的事物

    正阳门径通黄道,长朝殿端拱紫垣。——《水浒传》

    (7) 又如:紫微垣(星座名。星相家认为由它的明暗可以判断皇家的兴衰)

    名词

    (1) 紫色的衣服和绶带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韩非子》

    怀金垂紫。——《后汉书》

    (2) 姓

    英文翻译

    purple, violet; amethyst;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h3 [宝安腔] zu3 [台湾四县腔] zih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沙头角腔] zu3 [客英字典] zih3 [陆丰腔] zih3 [东莞腔] zu3 [梅县腔] zi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將此支A開上聲開口三等支Atsĭeciex/ziee
    [fu]
    部首: 332
    笔画: 8
    五笔: XDCY
    五行:
    仓颉: VMIKE
    四角: 231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本义:系印章或佩玉用的丝带。绂的颜色依官位品级而不同)

    (2) 同本义

    降尊就卑,怀玺藏绂。——《文选·张衡·西京赋》

    授单于印绂。——《汉书·匈奴传下》

    (3) 古代作祭服的蔽膝 。缝于长衣之前。为祭服的服饰。周制帝王、诸侯及诸国的上卿皆着朱绂

    朱绂方来。——《易·困卦》

    英文翻译

    ribbon or cord used attach ornaments

    方言集汇

    ◎ 粤语:fat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