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斧

zī fǔ [ zi fu]
繁体 資斧
注音 ㄗ ㄈㄨˇ

词语释义

资斧 zīfǔ

(1) 利斧。今借作旅费、盘缠

资斧断绝。——《聊斋志异·竹青》
money for the journey

词语解释

  1. 亦作“ 资鈇 ”。利斧。

    《后汉书·杜乔传》:“故陈资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无劝。” 李贤 注引《汉书音义》:“资,利也。” 元 邓文原 《登五岭》诗:“想当混沌初,疏凿驱神姦。幸经资斧贯,犹有苍石顽。”

  2. 诛戮,征伐。

    《晋书·刘弘传》:“﹝ 张弈 ﹞虽贪乱,欲为荼毒,由臣劣弱,不胜其任,令 弈 肆心,以劳资斧,敢引覆餗之刑,甘受专輒之罪。”《宋书·前废帝纪》:“朕位御三极,风澄万宇,资鈇电断, 正卯 斯戮。”《梁书·武帝纪上》:“今资斧所加,止 梅虫儿 、 茹法珍 而已。”

  3. 货财器用。

    《易·旅》:“得其资斧。” 程颐 传:“得货财之资,器用之材。”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王公戚属,相携而至者,蓝缕腻囊,襁负鳞次,竭其资斧,亲自赡恤。” 茅盾 《新疆风土杂忆》:“但既至 镇西 或 迪化 ,往往资斧已罄,不能再贩土产归来。”

  4. 指旅费。

    《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大人往京,老汉愿少助资斧。”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资鈇”。

⒉ 利斧。

《后汉书·杜乔传》:“故陈资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无劝。”
李贤注引《汉书音义》:“资,利也。”
元邓文原《登五岭》诗:“想当混沌初,疏凿驱神姦。幸经资斧贯,犹有苍石顽。”

⒊ 诛戮,征伐。

《晋书·刘弘传》:“﹝张弈﹞虽贪乱,欲为荼毒,由臣劣弱,不胜其任,令弈肆心,以劳资斧,敢引覆餗之刑,甘受专輒之罪。”
《宋书·前废帝纪》:“朕位御三极,风澄万宇,资鈇电断, 正卯斯戮。”
《梁书·武帝纪上》:“今资斧所加,止梅虫儿、茹法珍而已。”

⒋ 货财器用。

《易·旅》:“得其资斧。”
程颐传:“得货财之资,器用之材。”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王公戚属,相携而至者,蓝缕腻囊,襁负鳞次,竭其资斧,亲自赡恤。”
茅盾《新疆风土杂忆》:“但既至镇西或迪化,往往资斧已罄,不能再贩土产归来。”

⒌ 指旅费。

《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大人往京,老汉愿少助资斧。”

资斧的国语词典

资财与器用。泛指旅费。

资斧的网络释义

资斧

  • 《后汉书·杜乔传》:“故陈资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无劝。” 李贤 注引《汉书音义》:“资,利也。” 元 邓文原 《登五岭》诗:“想当混沌初,疏凿驱神奸。幸经资斧贯,犹有苍石顽。”
  • 汉字详情

    [zi]
    部首: 401
    笔画: 10
    五笔: UQW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OBO
    四角: 378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贝,次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钱财)

    (2) 同本义

    资,货也。——《说文》

    资,川也。——《广雅》

    怀其资——《易·旅》

    丧乱蔑资。——《诗·大雅·板》

    资用乏绝,去秦而归。——《战国策·秦策一》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 秦王宠臣中庶子 蒙嘉。——《战国策·燕策》

    应得之资。——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富者捐资。——《广东军务记》

    中家以上,皆竭资取得。——清· 方苞《狱中杂记》

    厚资而遣之。——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投资(把资金投入企业);内资;外资;集资;薪资(工资);茶资(茶钱);资业(资产);借资

    (4) 费用

    问几月之资。——《仪礼·聘礼》

    致马资于有司。——《礼记·少仪》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资斧不裕(旅费盘缠不宽裕);资装(盘缠与行装);川资(旅费);邮资(邮费);资值(衣食之值);开资

    (6) 资历;资格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 伯阳有师资之尊。——《世说新语·言语》

    愔自以资望少。——《晋书·郄愔传》

    资轻望浅,舆论不孚。——《大波》

    (7) 又如:资履;资任(资格;资历);资名(资历名望);资级(资格和品级);资秩(资历和品质);资籍(资格履历)

    (8) 天赋;天资

    然大王资侮人。——《汉书·陈平传》

    绝世之资,必不如专门之夙习也。——魏源《默觚下·治篇》

    (9) 又如:资质愚钝(天资愚鲁、蠢笨);资质甚鲁(天资愚笨);资略(才智、见识);资补(天资素质);资望(丰姿仪容)

    (10) 条件

    三资者备。——《战国策·秦策一》

    (11) 资料;材料

    每相见必以欧战为一谈资。——梁启超《欧战蠡测》

    (12) 粮食

    唯是脯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资穷困。——《国语·晋语四》。注:“资廪也。”

    南军谷少,而资储不如北。——《后汉书》

    (13) 又如:资饟(粮饷);资粮(粮食)

    (14) 水名 。发源于湖南省武冈县,北流入洞庭湖

    (15) 凭借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资治通鉴》

    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世说新语·文学》

    以资切磋。——清· 刘开《问说》

    (16) 能力;作用

    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资乎。——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17) 姓

    动词

    (1) 资助;供给

    资之以币帛。——《韩非子·说疑》

    固大王资余兵。——《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资馈(馈赠;出资帮助);资禄(提供俸禄);资给(供给财用);资给馆谷(供给宾客的宿食)

    (3) 给予

    王资臣万金而游。——《战国策》

    如姬资之三年。(“资”,为……悬赏,为动用法;“之”,指杀如姬之父的仇人。)——《史记·魏公子列传》

    (4) 又如:资给馆谷(供给宾客的宿食)

    (5) 救助;帮助

    尧何以助汝?——《庄子》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6) 又如:资全(周济);资政(帮助治理国政);资辅(资助;帮助)

    (7) 蓄积

    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令也。——《国语·越语上》

    (8) 又如:资聚(积聚);资储(积蓄,贮备)

    (9) 取,取用

    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王安石《与马运判书》

    (10) 又如:资取(获取;取得);资福(取福,求福);资纵(取用无度)

    形容词

    (1) 锋利

    旅于处,得其资斧。——《易·旅》

    (2) 又如:资辩(利口善辩)

    英文翻译

    property; wealth; capital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宋本广韵

    [fu]
    部首: 417
    笔画: 8
    五笔: WQRJ
    五行:
    仓颉: CKHML
    四角: 80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斤(斧头),父声。本义:斧子,伐木工具)

    (2) 同本义

    斧,斫也。——《说文》

    丧其资斧。——《易·巽卦》。注:“斧,所以断者也。”

    既破我斧。——《诗·豳风·破斧》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斧柯(斧柄;斧头与斧柄;做媒);斧脑(斧之背);斧砧(古代刑具);斧绣(持斧绣衣。古执法使者的仪制)

    (4) 白与黑相间的斧形图案

    斧谓之黼。——《尔雅·释器》

    加斧于椁上。——《礼记·檀弓上》

    天子负斧依。——《礼记·明堂位》。注:“斧依,为斧文屏风于户牖之间。”

    负斧扆。——《文选·张衡·东京赋》

    (5) 又如:斧藻

    动词

    (1) 用斧子劈、砍或破开

    公怒,斧其门。——《聊斋志异》

    (2) 又如:斧木

    (3) 删改;修饰 。如:斧琢(以斧削琢。请人修改诗文的谦辞。亦喻指诗文过分修饰雕琢)

    英文翻译

    axe, hatchet; chop, hew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梅县腔] bu3 [沙头角腔] bu3 [客英字典] bu3 [海陆丰腔] bu3 [东莞腔] bu1 fu3 [陆丰腔] bu3 [客语拼音字汇] bu3 [台湾四县腔] bu3 [宝安腔] b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矩上聲合口三等pĭupyox/pi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