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隐

suǒ yǐn [ suo yin]
繁体 索隱
注音 ㄙㄨㄛˇ 一ㄣˇ

词语释义

探求隐微奥秘的道理。 对古籍的注释考证。

词语解释

  1. 探求隐微奥秘的道理。

    《易·繫辞上》:“探賾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孔颖达 疏:“索谓求索,隐谓隐藏。” 唐 萧祜 《游石堂观》诗:“ 沉生 为政哀惸嫠,又能索隐探灵奇。” 宋 范仲淹 《乾为金赋》:“索隐而神道可极,取象而物形何遁。”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其上焉者,行本好奇,知足索隐。”

  2. 对古籍的注释考证。

    唐 司马贞 《<史记索隐>序》:“今止探求异闻,採摭典故,解其所未解,申其所未申者,释文演注,又为述赞,凡三十卷,号曰《史记索隐》。” 郭沫若 《文艺论集·古书今译的问题》:“整理 中国 的古书,如考证真伪,作有系统的研究,加新式标点,作群书索隐,都是必要的事。”

引证解释

⒈ 探求隐微奥秘的道理。

《易·繫辞上》:“探賾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孔颖达疏:“索谓求索,隐谓隐藏。”
唐萧祜《游石堂观》诗:“沉生为政哀惸嫠,又能索隐探灵奇。”
宋范仲淹《乾为金赋》:“索隐而神道可极,取象而物形何遁。”
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其上焉者,行本好奇,知足索隐。”

⒉ 对古籍的注释考证。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序》:“今止探求异闻,採摭典故,解其所未解,申其所未申者,释文演注,又为述赞,凡三十卷,号曰《史记索隐》。”
郭沫若《文艺论集·古书今译的问题》:“整理中国的古书,如考证真伪,作有系统的研究,加新式标点,作群书索隐,都是必要的事。”

索隐的国语词典

阐发隐微的事理。

索隐的网络释义

索隐

  • 索隐,即索引,对古籍的注释考证。它将图书或报刊中的字、词、句、人名、地名、书名、主题等著录成简括的条目,注明其出处和卷次页码,按一定的检索方法编排成册。我们从一套大部头的书中找一名一事,要从头翻到尾,耗时又费力;成千上万种报刊,要从中寻找某个专题的资料,也好比大海捞针。假如利用索引,就可按图书索骥,二索即得。
  • 索隐造句

    第四节课,自习,袁野继续对自己的能力探赜索隐,乐此不疲。
    《书学美学詹言》既有考证钩稽,又有评述阐释;既有旁搜远绍,又有烛幽索隐。
    这些资料对遗失文化的探赜索隐是非常有价值的。
    时至今日,已到耄耋之年的李铎先生,始终保持“探幽索隐,继日以追”的精神状态,坚持用笔抒写自己的赤子情怀。
    司马贞《史记索隐》释荤粥“匈奴之别名也,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猃狁,汉曰匈奴”。
    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主编者在编著过程中,悉心探赜索隐,爬罗剔抉,尽力于无解处求得有解,为读者架起了一座智慧之桥。
    悟真直指是其篇探幽索隐,钩深致远,远取物,近取身,比象多端。
    其探赜索隐,穷神知化,虽眭孟,京房,无以过也。
    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
    世人以刘向作金不成,便谓索隐行怪,好传虚无,所撰列仙,皆复妄作。
    探奥索隐,孰窥其宗?入有之末,出无之先。
    但此刻森林沐浴在夕阳醉金里,如宫崎骏漫画中的深林幽谷一般,令人顿生探幽索隐的好奇来。
    为区区一字而旁搜远绍、索隐发微,此种治学精神和严正的文化坚守令人感佩。
    作者虽然竭尽全力钩沉索隐,但很多地方还是不得不以推测来弥补资料的不足。
    对我来说,生命虽是没有人能解开的迷,却非是无迹可寻;线索隐藏于每一个人的自身,却因生死间无法逾越的鸿沟而终断。此为佛道两门中人努力追寻的方向和目标,只有悟透自身存在的秘密生命之迷才有机会被解开。
    以探求文化发生问题为写作动机,抓住工具的产生即文化的介入作为这一问题的契点沿波讨源,探赜索隐。
    作者不仅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乖张行为,同时探幽索隐地敞开了他们混乱、迷茫、叛逆的情感精神世界。
    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圆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

    汉字详情

    部首: 627
    笔画: 10
    五笔: FPXI

    英文翻译

    large rope, cable; rules, laws
    yǐn [yin]
    部首: 212
    笔画: 11
    五笔: BQV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LNSP
    四角: 77237

    详细解释

    动词

    (1) 藏匿;隐蔽

    隐,蔽也。——《说文》

    隐,微也。——《尔雅》

    隐五刃。——《国语·齐语》。注:“隐藏也。”

    则事可以隐定。

    隐忌雍蔽之人。——《荀子·致仕》。注:“隐,亦蔽也。”

    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隐矣。——《吕氏春秋·重言》。注:“隐,蔽也。”

    则盘纡隐深。——《文选·嵇康·琴赋》。注:“隐,幽深邃也。”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左传·文公十八年》

    故隐居屠间。——《史记·魏公子列传》

    可以隐形。——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日月隐耀。——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各隐卷底。——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隐占身体(隐藏、掩护自己真实面目);隐遁(隐藏);隐谋(隐密计划);隐秀(隐藏智慧,不露锋芒或才华);隐候(在暗处等待);隐耀(隐藏光辉,隐藏身体。比喻才华不外露);隐身术(古代方士所隐蔽自己身形而使他人不可见的一种法术);隐冒(隐匿冒充);隐翳(掩蔽;遮蔽);隐掩(遮蔽掩护)

    (3) 隐瞒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论语·子路》

    上以无隐。——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隐欺(隐瞒欺骗);隐情(隐瞒情况);隐拒(隐瞒抵赖);隐忍(忍耐,不露真情)

    (5) 隐测,审度

    又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晋书·庾冰传》

    (6) 又如:隐心(审度);隐实(查证落实;核实)

    (7) 怜悯

    隐其无罪。——《孟子·梁惠王上》

    (8) 又如:隐恤(哀怜抚恤);隐恻(恻隐,同情怜惜);隐痛(内心深感苦痛);隐爱(恻隐疼爱);隐愍(怜悯);隐亲(怜悯抚恤)

    (9) 隐逸不出

    隐者也。——《论语·微子》

    反国而隐焉。——明· 顾炎武《复庵记》

    (10) 又如:隐辟(隐退回避);隐静(避世隐居);隐学(隐居避世,读书自娱);隐吏(退隐的官吏);隐相(深居简出,不露面)

    (11) 塞,堵塞

    士不隐塞,庶人不数罟。——《诗·小雅·鱼丽》

    (12) 又如:隐塞(堵塞)

    (13) 隐没;熄灭

    隐武事,行文道。——《国语·齐语》

    隐武行文。——《春秋繁露·五行变救》

    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南朝· 梁简文帝《咏栀子花》

    (14) 又如:隐形(隐没形体);隐灭(隐没消失);隐微(隐约细微);隐显(隐没与显现);隐息(休止);隐忽(时隐时现)

    形容词

    (1) 精深;微妙

    《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论》

    《谷梁》简约而隐要,宜存于世。——《宋书·礼志一》

    (2) 又如:隐要(精深简要);隐训(诡僻的训释);隐书(旨意隐秘之书);隐略(隐晦粗略);隐奥(隐晦深奥)

    (3) 用同“稳”( wěn)。安稳;稳定

    隐练职位。——汉《荡阴令张迁表颂》

    即便求隐。——汉《李翕析里桥輔阁颂》

    (4) 又如:隐坐(稳坐;安坐)

    (5) 威重的样子,深沉稳重

    鲜之为人通率,在 高祖坐,言无所隐,时人甚惮焉。而隐厚笃实,瞻卹亲故。——《宋书·郑鲜之传》

    (6) 又如:隐冥(深沉含蓄);隐厚(稳重忠厚);隐隐桓桓(威武的样子);隐重(威重)

    (7) 宏大 。如:隐虹(长虹)

    (8) 忧伤;疾苦 。如:隐隐遑遑(忧愁不妥的样子)

    (9) 穷困 。如:隐民(穷人,穷困的人民)

    (10) 幽静 。如:隐舍(隐居的房舍);隐秀(幽雅秀丽)

    (11) 殷盛

    尔乃邑居隐账。——左思《蜀都赋》

    (12) 又如:隐赈(富庶繁盛);隐蔼(茂盛的样子)

    名词

    (1) 矮墙

    逾隐而待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2) 痛苦;疾苦

    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国语》

    (3) 隐居的人

    贪夫殉身,圣亦保之;烈士殉名,隐亦好之。——王闿运《邹汉勋传》

    (4) 又如:隐佚(隐逸者)

    (5) 隐语

    齐威王之时喜隐。——《史记·滑稽列传》

    (6) 隐衷,隐情

    孤癖之隐。——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7) 通“櫽”。櫽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

    故遂隐栝。——何休《公羊经传解诂序》

    夫弃隐栝之法。——《韩非子·难势》

    训考量隐栝。——《后汉书·邓训传》

    (8) 姓

    副词

    暗暗地

    隐中胸怀。——《聊斋志异·促织》

    英文翻译

    hide, conceal; hidden, secret

    方言集汇

    ◎ 粤语:jan2
    ◎ 潮州话:eng2(úrng) [揭阳]êng2 [潮阳]ing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