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探幽索隐
(1) 探寻幽深的学问,求索隐藏的奥秘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夫仁者乐,知者好诚,秉礼者探幽索隐。”
成语用法
探幽索隐作谓语、定语;用于学问等。
引证解释
⒈ 同“探賾索隐”。
引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夫仁者乐,知者好诚,秉礼者探幽索隐。”
唐刘知几《史通·杂述》:“如寡闻末学之流,则深所嘉尚;至於探幽索隐之士,则无所取材。”
探幽索隐的国语词典
探求幽深隐微的道理。参见「探赜索隐」条。
探幽索隐的网络释义
探幽索隐
近义词
探幽索隐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罙(
)声。本义:摸取)(2) 同本义
探,远取之也。——《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
探,取也。——《尔雅》。注:“摸取也。”
必探筹而定分。——《铨言》。注:“捉筹也。”
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书·多方》
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不待探筹投钩而公。——《荀子·君道》
日中如探汤。——《列子·汤问》
探石发穴。——《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探丸(摸取药丸;又指摸取弹丸以决定谋杀官吏之事);探囊(伸手到袋中摸取)
(4) 探求
前来一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5) 又如:探本(探求根本);探真(探求玄理);探意(探求本意);探微(探索微妙的事理);探源(寻求源头;探求本源)
(6) 打听
探,试也。——《释言》。注:“刺探尝试。”
(7) 又如:探声候气(探听消息,等候动静);探事(探听消息);探讯(探信,打听消息);探侦(打听)
(8) 看望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 李商隐《无题》
(9) 又如:探望;探病(看望病人);探房(新娘过门的次日,娘家人前往看望)
(10) 伸出 。如:探爪(探手。伸手);探头探脑(不断伸头张望)
(11) 彻底调查或考察 。如:探穴;探路;探研(探讨研究);探流;探综(探究贯通)
(12) 预先支付 。如:探支(预支);探借(预借)
(13) 侦察
探颐索隐。——《易·系辞上》。疏:“窥探。”
(14) 又如:探细(侦察);探刺(暗中侦察);探伺(侦察);探虎穴(冒险);探使(负有侦察任务的使者);探候(侦察打听);探报(谍报)
名词
侦察人员 。如:敌探;探子;暗探;探人(军中从事侦察工作的人);探丁(探卒,探兵。军中的侦察兵)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dam1 tam1 tam4 [海陆丰腔] tam5 tam1 [梅县腔] tam3 tam5 [陆丰腔] tam1 tam5 [客英字典] tam5 tam1 [台湾四县腔] tam5 tam1 [东莞腔] tam5 [沙头角腔] tam5 [宝安腔] tam5 | tam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探 | 他含 | 透 | 覃 | 平聲 | 覃 | 開口一等 | 覃 | 咸 | thom | tʰɒm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幽,隐也。——《说文》。段注:“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
昆仑旁薄幽。——《太玄·中》。注:“隐也。”
雍遏不通曰幽。——《周书·谥法》
以致其幽。——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2) 退隐;潜藏
幽居而不淫。——《礼记》
南阳之弊幽。——《战国策》
(3) 又如:幽隐(隐居的贤才);幽士(幽子,幽人。幽隐之人;隐士);幽女(隐居无偶的女子)
(4) 囚禁
公侯失礼则幽。——《荀子·王霸》。杨倞注:“幽,囚也。”
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吕氏春秋·骄恣》
乃幽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幽困(囚禁);幽杀(拘禁杀害);幽死(囚禁而死);幽劫(遭囚禁,被胁制);幽杀(囚禁处死);幽废(幽禁废黜)
(6) 隐藏 。如:幽潜(隐藏之人;隐士);幽情(深藏于内心的绵长衷情);幽悰(隐藏在内心的感情)
形容词
(1) 昏暗;阴暗
幽,微也。——《尔雅》
幽,冥也。——《小尔雅》
幽明之占。——《史记·五帝纪》
方世俗之幽昏兮。——《楚辞·惜誓》
水府幽深。——唐· 李朝威《柳毅传》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幽晦以多雨。——《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幽岩(深暗的岩洞);幽房(深暗的房间);幽室(幽暗或没有光亮的房子);幽隐(幽暗不明);幽国(政治昏暗的国家);幽暮(昏暗的傍晚);幽昧(昏暗不明)
(3) 深邃
幽,深也。——《尔雅》
入于幽谷。——《易·困》
幽幽南山。——《诗·小雅·斯干》。传:“幽幽,深远也。”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小雅·伐木》
(4) 又如:幽闺弱质(闺阁中的弱女子);幽扃(深锁的门);幽谷(深谷);幽冤(深冤);幽闺(深闺。指旧时女子的卧房);幽情(深远或高雅的情思)
(5) 幽静
幽独处乎山中。——《楚辞·屈原·涉江》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杜甫《北征》
(6) 又如:幽轩(幽静有窗的小室);幽真(幽静纯真的情趣);幽娟(幽静美好);幽敞(幽静宽敞);幽偏(静僻之处);幽坞(僻静的山坳);幽隅(僻静处);幽栖(幽僻的栖止之处)
(7) 卑微 。如:幽介(卑微孤介的人);幽仄(微贱;卑陋);幽陋(卑微);幽柔(低微柔弱)
(8) 幽雅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9) 又如:幽妍(清秀);幽秀(幽雅秀丽);幽姿(幽雅的姿态);幽致(幽雅别致)
(10) 通“黝”(
)。黑色其桑有幽。——《诗·小雅·隰桑》
再命赤靶幽衡。——《礼记·玉藻》。毛传:“幽,黑色也。”
名词
(1) 幽静隐蔽的地方
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管子》
(2) 坟墓 。如:幽宫(坟墓);幽宅(坟墓);幽阡(墓道);幽石(墓石)
(3) 阴间
九幽十八狱,无此黑暗也。——《聊斋志异》
(4) 又如:幽冥界(阴曹地府);幽孽(人死后在阴间所受的苦难);幽神(鬼神);幽阴(阴间)
(5) 幽州
东北曰幽州。——《周礼·职方式》
燕曰幽州。——《尔雅》
幽州在北,幽昧之地也。——《释名·释州国》
(6) 古地名
(7) 在今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等地
(8) 在今北京市及所属通县、房山及河北省武清、永清、安次等县境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u2 [台湾四县腔] ju2 [梅县腔] ju2 [陆丰腔] jiu3 [客语拼音字汇] yiu1 [东莞腔] jiu1 [宝安腔] ju2 (jiu2) [海陆丰腔] riu2 [沙头角腔] jeu2
◎ 潮州话:hiun1(hiuⁿ) [澄海、饶平]hiu1(hiu) [潮阳]iu1(iu)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幽 | 於虯 | 影 | 幽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幽 | ʔiəu | qy/y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藏匿;隐蔽
隐,蔽也。——《说文》
隐,微也。——《尔雅》
隐五刃。——《国语·齐语》。注:“隐藏也。”
则事可以隐定。
隐忌雍蔽之人。——《荀子·致仕》。注:“隐,亦蔽也。”
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隐矣。——《吕氏春秋·重言》。注:“隐,蔽也。”
则盘纡隐深。——《文选·嵇康·琴赋》。注:“隐,幽深邃也。”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左传·文公十八年》
故隐居屠间。——《史记·魏公子列传》
可以隐形。——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日月隐耀。——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各隐卷底。——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隐占身体(隐藏、掩护自己真实面目);隐遁(隐藏);隐谋(隐密计划);隐秀(隐藏智慧,不露锋芒或才华);隐候(在暗处等待);隐耀(隐藏光辉,隐藏身体。比喻才华不外露);隐身术(古代方士所隐蔽自己身形而使他人不可见的一种法术);隐冒(隐匿冒充);隐翳(掩蔽;遮蔽);隐掩(遮蔽掩护)
(3) 隐瞒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论语·子路》
上以无隐。——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隐欺(隐瞒欺骗);隐情(隐瞒情况);隐拒(隐瞒抵赖);隐忍(忍耐,不露真情)
(5) 隐测,审度
又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晋书·庾冰传》
(6) 又如:隐心(审度);隐实(查证落实;核实)
(7) 怜悯
隐其无罪。——《孟子·梁惠王上》
(8) 又如:隐恤(哀怜抚恤);隐恻(恻隐,同情怜惜);隐痛(内心深感苦痛);隐爱(恻隐疼爱);隐愍(怜悯);隐亲(怜悯抚恤)
(9) 隐逸不出
隐者也。——《论语·微子》
反国而隐焉。——明· 顾炎武《复庵记》
(10) 又如:隐辟(隐退回避);隐静(避世隐居);隐学(隐居避世,读书自娱);隐吏(退隐的官吏);隐相(深居简出,不露面)
(11) 塞,堵塞
士不隐塞,庶人不数罟。——《诗·小雅·鱼丽》
(12) 又如:隐塞(堵塞)
(13) 隐没;熄灭
隐武事,行文道。——《国语·齐语》
隐武行文。——《春秋繁露·五行变救》
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南朝· 梁简文帝《咏栀子花》
(14) 又如:隐形(隐没形体);隐灭(隐没消失);隐微(隐约细微);隐显(隐没与显现);隐息(休止);隐忽(时隐时现)
形容词
(1) 精深;微妙
《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论》
《谷梁》简约而隐要,宜存于世。——《宋书·礼志一》
(2) 又如:隐要(精深简要);隐训(诡僻的训释);隐书(旨意隐秘之书);隐略(隐晦粗略);隐奥(隐晦深奥)
(3) 用同“稳”(
)。安稳;稳定隐练职位。——汉《荡阴令张迁表颂》
即便求隐。——汉《李翕析里桥輔阁颂》
(4) 又如:隐坐(稳坐;安坐)
(5) 威重的样子,深沉稳重
鲜之为人通率,在 高祖坐,言无所隐,时人甚惮焉。而隐厚笃实,瞻卹亲故。——《宋书·郑鲜之传》
(6) 又如:隐冥(深沉含蓄);隐厚(稳重忠厚);隐隐桓桓(威武的样子);隐重(威重)
(7) 宏大 。如:隐虹(长虹)
(8) 忧伤;疾苦 。如:隐隐遑遑(忧愁不妥的样子)
(9) 穷困 。如:隐民(穷人,穷困的人民)
(10) 幽静 。如:隐舍(隐居的房舍);隐秀(幽雅秀丽)
(11) 殷盛
尔乃邑居隐账。——左思《蜀都赋》
(12) 又如:隐赈(富庶繁盛);隐蔼(茂盛的样子)
名词
(1) 矮墙
逾隐而待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2) 痛苦;疾苦
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国语》
(3) 隐居的人
贪夫殉身,圣亦保之;烈士殉名,隐亦好之。——王闿运《邹汉勋传》
(4) 又如:隐佚(隐逸者)
(5) 隐语
齐威王之时喜隐。——《史记·滑稽列传》
(6) 隐衷,隐情
孤癖之隐。——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7) 通“櫽”。櫽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
故遂隐栝。——何休《公羊经传解诂序》
夫弃隐栝之法。——《韩非子·难势》
训考量隐栝。——《后汉书·邓训传》
(8) 姓
副词
暗暗地
隐中胸怀。——《聊斋志异·促织》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eng2(úrng) [揭阳]êng2 [潮阳]in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