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笛

xiāo dí [ xiao di]
繁体 簫笛
注音 ㄒ一ㄠ ㄉ一ˊ

词语释义

箫与笛。

词语解释

  1. 箫与笛。泛指管乐器。

    《旧唐书·音乐志一》:“ 麟德 二年十月,制曰:‘人数并依八佾,仍量加簫笛歌鼓。’” 宋 韩维 《答曼叔见谢颖桥相过之什》诗:“哀絃孤引四坐寂,继以簫笛相谐和。”

引证解释

⒈ 箫与笛。泛指管乐器。

《旧唐书·音乐志一》:“麟德二年十月,制曰:‘人数并依八佾,仍量加簫笛歌鼓。’”
宋韩维《答曼叔见谢颖桥相过之什》诗:“哀絃孤引四坐寂,继以簫笛相谐和。”

箫笛的网络释义

箫笛

  • xiāo dí ㄒㄧㄠ ㄉㄧˊ箫笛 箫与笛。泛指管乐器。《旧唐书·音乐志一》:“ 麟德 二年十月,制曰:‘人数并依八佾,仍量加箫笛歌鼓。’” 宋 韩维 《答曼叔见谢颖桥相过之什》诗:“哀弦孤引四坐寂,继以箫笛相谐和。”
  • 汉字详情

    xiāo [xiao]
    部首: 624
    笔画: 14
    五笔: TVI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LLL
    四角: 88227

    详细解释

    (1) (形声。从竹,肃声。从竹,与乐器有关。本义:洞箫,竹制的管乐器)

    (2) 同本义 。管乐器名,古代的排箫是许多管子排在一起的,后世用一根管子。竖着吹的叫洞箫

    箫,参差管乐也。象凤之翼。——《说文》

    箫管弦歌。——《周礼·小师》。注:“编小竹。”

    若风之过箫。——《淮南子·齐俗》

    箫,编竹为之。长尺五寸。——《五经通义》

    秦地吹箫女, 湘波鼓瑟妃。—— 唐· 韩愈《梁国惠康公主挽歌》

    箫韶以随。——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箫韶(大磬。泛指乐器;又指舜的乐曲。借指乐声);箫笛(箫与笛。泛指管乐器)

    (4) 弓的末端

    右执箫,南扬弓。——《仪礼》

    英文翻译

    bamboo flute

    方言集汇

    ◎ 粤语:siu1

    宋本广韵

    [di]
    部首: 624
    笔画: 11
    五笔: TM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HLW
    四角: 8860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由声。本义:笛子,管乐器名,竹制,左一孔为吹口,次孔加竹膜,右六孔皆上出,又谓之横吹)

    (2) 同本义

    笛,七孔龠也。——《说文》。按,笛长尺有四寸。马融长笛赋,谓羌笛四孔,京君明加一孔,以备五音,是汉时五孔笛。

    龠谓之笛。——《广雅》

    (3) 又如:笛竹(用以制笛的竹子);笛吹(吹笛)

    (4) 响声尖锐的发音器 。如:汽笛;警笛

    英文翻译

    bamboo flute; whistle

    方言集汇

    ◎ 粤语:de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k8 tet8 tit8 [东莞腔] tak8 [台湾四县腔] tak8 tet8 tit8 [客英字典] tak8 tet8 [陆丰腔] tak8 [梅县腔] tak8 [客语拼音字汇] tag6 tid6 [宝安腔] ta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歷錫開入聲開口四等dʰiekd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