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吹
繁体
簫吹
注音
ㄒ一ㄠ ㄔㄨㄟ
词语释义
箫声。
词语解释
箫声。
唐 上官仪 《奉和秋日即日应制》:“緹油泛行幔,簫吹转浮梁。”
引证解释
⒈ 箫声。
引唐上官仪《奉和秋日即日应制》:“緹油泛行幔,簫吹转浮梁。”
箫吹的网络释义
箫吹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1) (形声。从竹,肃声。从竹,与乐器有关。本义:洞箫,竹制的管乐器)
(2) 同本义 。管乐器名,古代的排箫是许多管子排在一起的,后世用一根管子。竖着吹的叫洞箫
箫,参差管乐也。象凤之翼。——《说文》
箫管弦歌。——《周礼·小师》。注:“编小竹。”
若风之过箫。——《淮南子·齐俗》
箫,编竹为之。长尺五寸。——《五经通义》
秦地吹箫女, 湘波鼓瑟妃。—— 唐· 韩愈《梁国惠康公主挽歌》
箫韶以随。——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箫韶(大磬。泛指乐器;又指舜的乐曲。借指乐声);箫笛(箫与笛。泛指管乐器)
(4) 弓的末端
右执箫,南扬弓。——《仪礼》
英文翻译
bamboo flute
方言集汇
◎ 粤语:siu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欠。“欠”是出气的意思。本义:合拢嘴唇用力呼气)
(2) 同本义
吹,嘘也。——《说文》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3) 又如:吹火筒;吹火(吹气使火旺盛。古多用竹筒以口吹之);吹网(吹气于网中,欲使之鼓满);吹吁(吹气和哈气)
(4) 刮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 又如:风一阵阵地吹;暴风吹得船搁浅了;吹云(吹起云气;鼓的别称)
(6) 引申为吹奏乐器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韩非子·内储说上》
(7) 又如:吹手(吹鼓手);吹打(吹打乐器。指演奏乐曲);吹唇(吹口哨)
(8) 关系破裂;失败 。如:他们俩吹了;原来的计划吹了
(9) 说大话,自夸
夫言非吹也。——《庄子·齐物论》
(10) 又如:吹得天花乱坠;吹镑懵诈(说大话欺人)
英文翻译
blow; puff; brag, boast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1 ceoi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oi1 chui1 [台湾四县腔] coi1 cui1 [沙头角腔] cui1 [东莞腔] cui1 [梅县腔] choi1 chui1 [宝安腔] cui1 [客英字典] choi1 chui1 [客语拼音字汇] coi1 cui1 [陆丰腔] ch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oi1 chui1 [台湾四县腔] coi1 cui1 [沙头角腔] cui1 [东莞腔] cui1 [梅县腔] choi1 chui1 [宝安腔] cui1 [客英字典] choi1 chui1 [客语拼音字汇] coi1 cui1 [陆丰腔] cho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吹 | 昌垂 | 昌 | 支A合 | 平聲 | 支 | 合口三等 | 止 | 支A | tɕʰĭwe | chjye/tc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