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诀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签诗。
明 沉自徵 《霸亭秋》:“[净扮道士上]如今是小道改塑一箇泥神,被我造些籤诀,哄人来祈求,那些见鬼的一箇箇道有甚应验。”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签诀》:“今人輒呼丑诗为籤诀。不知古人多有以诗占者。”参见“ 籤诗 ”。
引证解释
⒈ 犹签诗。参见“籤诗”。
引明沉自徵《霸亭秋》:“[净扮道士上]如今是小道改塑一箇泥神,被我造些籤诀,哄人来祈求,那些见鬼的一箇箇道有甚应验。”
清褚人穫《坚瓠秘集·签诀》:“今人輒呼丑诗为籤诀。不知古人多有以诗占者。”
签诀的网络释义
签诀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竹,佥声。本义:署名押字)
(2) 同本义 。如:请你签个字;签合同;签押房(官员批阅公文的地方);签任(受签署任用的人;官吏)
(3) 用简单的文字拟具意见 。如:签揭(贴签写出要点);签贴(签注意见贴在正文上的字条)
(4) 粗粗地缝合起来 。如:把袖口签上
(5) 引,导引 。如:签合(导引会合);签河(为分水护堤而开筑的引河)
(6) 下令征调 。如:签军(战时征调兵员)
(7) 刺;插 。如:签钉(栽插)
名词
(1) 旧时官府交给差役拘捕犯人的片状凭证,多用竹、木做成 。如:朱签;火签;签军(金元时一遇战事,多强迫汉人壮男当兵,因非正军,只服苦役,称为“签军”);签解(持签牌押送);签票(旧时官府交给差役拘捕犯人的凭证)
(2) 公文体制的一种
(3) 签子 。一种用竹木或铁丝制成的尖细棍子。亦用作量词,犹串。如:签堤(用竹桩加固的防水堤)
名词
(1) 标识,标签
籤,验也。——《说文》
记识曰籤。与检略同。——《通俗文》
(2) 又如:书签;签题(书册的标签);签筹(古代滴水计时器中指示时刻的指针);标签;浮签;签帙(标签和书套);签轴(加有标签便于检取的卷轴);签牌(标签)
(3) 漏箭 ,古代漏壶上记时的竹签,上有刻度。如:签筹(更筹,古代计时报更的竹签);签声(古代晚间报更时,更签掷地的响声)
(4) 古代官府拘捕、惩罚犯人的凭证 。以竹片制成,上有文字等标记。如:签疏(签呈和疏奏);签票(捕人的文书);签告(经检复后发给的授职证书)
(5) 寺庙中求神占卜凶吉所用的竹片,其上写有凶吉祸福的词句(多以诗的形式) 。如:求签;神签(求神占卜吉凶所用的竹片);签诗(寺庙中供卜问吉凶所编的诗句);签诀(犹签诗);签谱(犹签诗)
(6) 背面涂有胶,用时润湿即压贴于某表面的纸片 。如:航空邮签
(7) 挖剔用的尖头用具 。如:牙签;签子(即扦子。尖锐细长的杆状物)
动词
(1) 签署意见或题写姓名于简札 。如:签记(题署签条);签题(书籍封面的标题);签补(签发补充)
(2) 刺入;插入 。如:签爪(用竹签刺手指或足趾的残酷刑罚) 注:“唐音癸籖”的“籖”不作“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夬(
)声。本义:辞别,告别。特指长别)(2) 同本义
与死者辞曰诀。——《通俗文》
相诀而去。——《史记·孔子世家》
与王诀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诀妻子。——《明史》
梦汝来诀。——清· 袁枚《祭妹文》
早知诀汝。
(3) 又如:诀行(告别而行);诀去(话别离去);诀音(遗言);诀绝(诀别,长别)
(4) 通“决”。自杀
帝大怒,遂赐后死,逼令引诀。——《周书·宣帝杨皇后传》
未能引诀。——《隋书·薛道衡传》
天元大怒,遂赐 后死,逼令引诀。——《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
名词
(1) 就事物主要内容编成的顺口押韵的、容易记忆的词句 。如:歌诀;十六字诀;口诀
(2) 做某事的窍门、方法 。如:秘诀;妙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