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锣擂鼓

shāi luó léi gǔ [ shai luo lei gu]
繁体 篩鑼擂鼓
注音 ㄕㄞ ㄌㄨㄛˊ ㄌㄟˊ ㄍㄨ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翻筋斗,竖蜻蜓当街上筛锣擂鼓,无所不为的玩耍。”

成语用法

筛锣擂鼓作谓语;指虚张声势。

筛锣擂鼓的网络释义

筛锣擂鼓

  • 筛锣擂鼓是一个成语,读音是shāi luó léi gǔ,意思是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 汉字详情

    shāi [shai]
    部首: 624
    笔画: 12
    五笔: TJGH
    五行:
    仓颉: HLLB
    四角: 8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师声。本义:一种竹器,筛子) 同本义

    滤泉花满筛。——唐· 李洞《喜鸾公自蜀归》

    (2) 又如:筛子喂驴(歇后语。筛子喂驴,豆必漏下。漏豆谐“漏透”,即用光、穷极之意)

    动词

    (1) 用筛子过物

    筛土筑阿房之宫。——《汉书·贾山传》

    (2) 又如:筛瓦(从瓦隙筛过);筛糠(用筛子来回摇晃糠。比喻身体发抖打颤);筛箩(一种形似筛子的竹器);筛扬(用筛簸扬);引申为穿过孔隙

    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斟酒。如:筛酒(斟酒);筛春(筛酒。斟酒)

    (4) 击,敲。如:筛锣(敲锣);筛锣掌号(敲锣吹号);筛金(连声敲锣)

    (5) 摇动;抖动

    摇漾无声,一任风筛,依约翠侵帘隙。——清· 江昉《疏影》

    (6) 洒;分散地落下

    先将叶著怀中令暖,用刀剪碎,筛于纸上。——明· 戴羲《养余月令》

    (7) 把酒盛在容器里,放在火上使热

    两个老婆子蹲在外面火盆上筛酒。——《红楼梦》

    (8) 胡言乱语

    则你那小鬼头胡乱筛,俺判官头何处买?——明· 汤显祖《牡丹亭》

    英文翻译

    sieve, filter, screen; sift

    方言集汇

    ◎ 粤语:sai1
    ◎ 潮州话:tai1

    宋本广韵

    luó [luo]
    部首: 506
    笔画: 13
    五笔: QLQ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PWLN
    四角: 867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带卷边的青铜圆盘 ,通常用槌子击打就发出柔和而洪亮、能传得很远的声音

    鸣锣聚众。——《广东军务记》

    (2) 又

    鸣锣会集。

    鸣锣传递。

    英文翻译

    gong

    方言集汇

    ◎ 粤语:lo4
    ◎ 潮州话:lo5

    宋本广韵

    léi,lèi [lei]
    部首: 330
    笔画: 16
    五笔: RFL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MBW
    四角: 51061

    详细解释

    léi

    动词

    (1) (形声。从手,雷声。( léi)本义:研磨)

    (2) 同本义 。如:擂捶(研物之锤)

    (3) 敲打 。如:擂他一拳;用拳头在桌上轻轻擂了一下;擂鼓(急击鼓);擂鼙(击鼓);擂鼓筛锣(打鼓打锣);擂盘珠(比喻初来的婢仆)

    (4) 〈方〉∶催促 。如:擂进度;擂任务

    (5) 另见 lèi

    lèi

    名词

    (1) 擂台 。如:打擂

    (2) 另见 léi

    英文翻译

    rub, grind; grind with a mortar and pestle; triturate

    方言集汇

    ◎ 粤语:leoi4
    ◎ 客家话:[梅县腔] lui1 lui2 [海陆丰腔] lui2 [客英字典] lui3 lui5 lui2 [宝安腔] lui2 | lui3 [客语拼音字汇] lui2 [沙头角腔] lui2 [台湾四县腔] lui2 [陆丰腔] lui3

    宋本广韵

    [gu]
    部首: 1301
    笔画: 13
    五笔: FKU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TJE
    四角: 441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 ),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2) 同本义

    鼓,郭也。春分之音。——《说文》

    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释名·释乐器》

    击鼓其镗。——《诗·邶风·击鼓》

    皮曰鼓。——《汉书·律历志上》

    抱玉枪兮击鸣鼓。——《楚辞·屈原·国殇》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百姓阗王钟鼓之乐。——《孟子·梁惠王上》

    (3) 打击乐器之一。一般由两端绷紧皮面的空心圆筒构成,以一根或一对木槌敲击时发出深沉的咚咚声。如:鼓钹(鼓和铙钹。打击乐器);鼓鞞(乐器,分大鼓和小鼓,进军时以励战士);鼓吏(掌鼓的官吏);鼓床(鼓架,鼓座)

    (4) 鼓面

    鼓长八尺,鼓四尺,中围加三分之一。——《周礼》

    (5) 形状、作用、声音像鼓的东西。如:石鼓;耳鼓;蛙鼓

    (6) 指鼓声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钟磬被敲击之处

    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周礼》

    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四鼓,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8) 古国名。春秋时鼓国,在今河北省晋县,白狄的一支,为晋国所灭

    (9) 古代量器名。四钧为石,四石为鼓

    献米者操量鼓。——《礼记》

    动词

    (1) 击鼓进攻

    鼓,击鼓也。——《说文》

    公将鼓之。——《左传·庄公十年》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诗·唐风·山有枢》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2) 又如:鼓行(古代作战时,击鼓进兵,鸣钲则止,故称行进为鼓行);鼓险(乘敌军陷入险地时,击鼓攻击)

    (3) 泛指敲击, 弹奏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孟子·梁惠王上》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又如:鼓腹讴歌(拍着肚皮唱歌。表示吃得饱而歌颂世道好);鼓腹含哺(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安乐生活);鼓缶(击缶)

    (5) 打开,开启 。如:鼓箧(打开书箱。后用以指勤学);鼓翼(振翼而飞)

    (6) 挥动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7) 如:鼓刀(挥动屠刀,杀牲割肉)

    (8) 摇动 。如:鼓棹(摇动船桨);鼓楫(即鼓棹)

    (9) 煽动,鼓动 。如:鼓令(鼓动,怂恿);鼓合(鼓动;挑动);鼓弄(鼓动;挑拨);鼓唇摇舌(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

    (10) 激发 。如:鼓舞;鼓励

    (11) 拍打;振动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宋· 苏轼《石钟山记》

    (12) 又如:鼓翼(振翅而飞);鼓掌

    (13) 凸起,涨大 。如:鼓腹(凸起肚子,后用以比喻饱食而闲暇无事);鼓颊(鼓起腮帮。形容忙着说话)

    (14) 扇动 。如:鼓风

    英文翻译

    drum; beat, top, strike

    方言集汇

    ◎ 粤语:g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u3 [客英字典] gu3 [沙头角腔] gu3 [台湾四县腔] gu3 [客语拼音字汇] gu3 [陆丰腔] shi6 gu3 [东莞腔] gu3 [梅县腔] gu3 ku1 [宝安腔] g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公戸上聲開口一等kukox/k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