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膂

jīn lǚ [ jin lv]
注音 ㄐ一ㄣ ㄌㄩˇ

词语释义

1.筋力;膂力。 2.借指精力。

词语解释

  1. 筋力;膂力。

    唐 卢肇 《汉堤诗》:“疲癃鰥独,奋有筋膂。呀吁来助,提筐负筥。”

  2. 借指精力。

    唐 李嗣真 《书后品》:“ 元常 每点多异, 羲之 万字不同,后之学者恐徒伤筋膂耳。”

引证解释

⒈ 筋力;膂力。

唐卢肇《汉堤诗》:“疲癃鰥独,奋有筋膂。呀吁来助,提筐负筥。”

⒉ 借指精力。

唐李嗣真《书后品》:“元常每点多异, 羲之万字不同,后之学者恐徒伤筋膂耳。”

筋膂的网络释义

筋膂

  • 筋膂,是汉语词汇,读音jīn lǚ,解释为筋力;膂力、借指精力。
  • 汉字详情

    jīn [jin]
    部首: 624
    笔画: 12
    五笔: TELB
    五行:
    仓颉: HBKS
    四角: 8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为竹多筋,故从“竹”。本义:附着在骨上的韧带)

    (2) 同本义

    筋,肉之力也。——《说文》

    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五藏生成论》

    强者在内而摩其筋。——《考工记·弓人》

    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先折筋骨。——清· 方苞《狱中杂记》

    筋骨尽脱。——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筋皮(筋骨与皮肉);筋厮锁(身体已肢解,只剩筋络相连。比喻山河破碎);筋血(精力与血汗);筋条(身体结实强健);筋马(筋骨强健而不过于肥壮的马)

    (4) 肌肉的旧称 。如:筋丝无力(没有一点力气);筋疙疸(凸出的肌肉)

    (5) 静脉 。如:筋脉

    (6) 类似或可比作肋的东西 。如:叶筋;丝瓜筋;橡皮筋

    (7) 加强物、加固物 。如:钢筋

    (8) 植物的脉络 。如:这菜筋多嚼不烂

    英文翻译

    muscles; tendons

    方言集汇

    ◎ 粤语:ga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n1 [东莞腔] gin1 [台湾四县腔] gin1 [客英字典] gen1 gin1 [海陆丰腔] gin1 [梅县腔] gin1 [陆丰腔] gin1 [客语拼音字汇] gin1 [宝安腔] g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一欣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舉欣平聲開口三等kĭənkion
    [lv]
    部首: 444
    笔画: 14
    五笔: YTEE
    仓颉: YVB
    四角: 0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旅声。本义:脊梁骨) 同本义

    膂,篆文吕从肉,从旅。——《说文》

    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书·君牙》

    而使内处心膂,外总兵权。——《文选·庾亮让中书令表》注引贾逵《国语》注:“膂,脊也。”

    (2) 按:“膂”是后起字,为别于姓吕的“吕”和黄钟大吕的“吕”。又如:膂烈(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