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律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诗体名。始于 初唐 成熟于 中唐 的一种比较严密的诗歌格律。与尚未脱离古诗气脉的“古律”相对而言。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古律,有今律。”
引证解释
⒈ 诗体名。始于初唐成熟于中唐的一种比较严密的诗歌格律。与尚未脱离古诗气脉的“古律”相对而言。
引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古律,有今律。”
今律的网络释义
今律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佶亼(
)。本义:现在)(2) 同本义
今,是时也。——《说文》
今,时辞也。——《苍颉篇》
迨其今兮。——《诗·召南·摽有梅》
于今三年。——《诗·豳风·东山》
吾今召君矣。——《史记·汲郑传》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战国策·燕策》
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今其室十无一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今之高爵显位。——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今年四月。(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即戊戌年。四月,旧历。公历是六月。)——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今朝三明朝四(指一天天地推诿、拖延);今雨(新近结交的朋友);今愁古恨(今人之愁和古人之恨);今下(现时,眼下);今夕何夕(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谓此良辰)
(4) 现代;当代。与“古”相对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今上(帝制时代,尊称当代在位的皇帝);今体(当代所通行的诗、文、书法等体裁。别于古体而言);今字(指当代所使用的文字。即:楷书;隶书)
(6) 通“金” 。如:今蝉蜕壳(金蝉脱壳。今,通“金”。比喻用计谋逃脱)
(7) 姓
副词
即将;立刻;马上
夺项王天下者,必 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项羽本纪》
连词
假使,如果
今有人于此。——《墨子·公输》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 鲧禹笑矣。(今,如果。)——《韩非子·五蠹》
今王鼓乐。——《孟子·梁惠王下》
今括一旦为将。—— 汉· 刘向《列女传》
今若断斯织。
代词
这,此 。如:今次(这次);今遭(这一回);今早(今朝;今天)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m1 [宝安腔] gim1 [梅县腔] gin1 [陆丰腔] gim1 gin1 [客英字典] gim1 [海陆丰腔] gim1 gin1 [客语拼音字汇] gim1 gin1 [东莞腔] gim1 [台湾四县腔] gim1 g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金 | 居吟 | 見 | 侵B | 平聲 | 侵 | 開口三等 | 侵B | 深 | kim/kym | kĭĕ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彳(
),聿( )声。本义:法律;法令)(2)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律,均布也。——《说文》
出以律。——《易师》
律,法也。——《尔雅·释诂》
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汉书·高帝纪》
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商君书·战法》
以律非故杀。——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律则(律条);律贯(法律系统);律科(法令条文);律度(规矩,法度);律纪(纪律);律贯(指法律系统);律斩(依法斩决)
(4) 律管,古代用来校正乐音标准的管状仪器。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阶。从低音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吕。统称十二律
截竹为管谓之律。——蔡邕《月令章句》
(5) 又如:律本(指黄钟。黄钟为十二律的开始,其他各律均由此推衍而相生,所以称为律本);律管(律琯。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
(6) 音律,乐律。古人按乐音的高低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五声六律十二管。——《礼记·礼运》
(7) 又如:律尺(古代用以制定乐律的度尺);律吕(乐律的通称);律均(古乐的十二律与五韵);律历(指乐律和历法)
(8) 律诗的简称 。如:律切(切合格律);律手(掌握格律的能手)
(9) 佛教的戒律 。如:律藏(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著作的总称);律仪(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律爷(小道士对师父的敬称)
(10) 古代爵位的等第
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礼记·王制》
(11) 指季节和气候
大地回春律,山川扫积阴。——陆游《春望》
动词
(1) 约束
五伯兼并,而以桓律人。——《韩非子·难四》
抱持多反倒,威怒不可律。——李商隐《娇儿诗》
(2) 又如:律人(约束他人);律身(律己)
(3) 遵循
劳知而不律先王。——《荀子·非十二子》
(4) 击
闇漠感突,上击下律。——枚乘《七发》
形容词
(1) 高
南山律律。——《诗·小雅·蓼莪》
(2) 又如:律律(山高峻的样子);律魁(高大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