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舞

shēng wǔ [ sheng wu]
注音 ㄕㄥ ㄨˇ

词语释义

古骠国乐曲名。

词语解释

  1. 古 骠国 乐曲名。

    《新唐书·南蛮传下·骠》:“﹝凡曲名十有二:﹞十二曰《涤烦》,亦曰《笙舞》, 驃 云《扈那》,谓时涤烦暋,以此适情也。” 骠 ,古国名,即今 缅甸 。

引证解释

⒈ 古骠国乐曲名。 骠,古国名,即今缅甸。

《新唐书·南蛮传下·骠》:“﹝凡曲名十有二:﹞十二曰《涤烦》,亦曰《笙舞》, 驃云《扈那》,谓时涤烦暋,以此适情也。”

笙舞的网络释义

笙舞

  • 拼音:shēng wǔ
  • 释义:古骠国乐曲名。
  • 出处:《新唐书·南蛮传下·骠》:“﹝凡曲名十有二:﹞十二曰《涤烦》,亦曰《笙舞》, 骠 云《扈那》,谓时涤烦暋,以此适情也。” 骠 ,古国名,即今 缅甸 。
  • 汉字详情

    shēng [sheng]
    部首: 624
    笔画: 11
    五笔: TTG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HQM
    四角: 8810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生声。本义:簧管乐器) 同本义

    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说文》

    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尔雅》

    笙长四尺。——《风俗通》

    三人吹笙,一人吹和。盖小者。——《仪礼·乡射礼记》注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2) 又如:笙弄(弄笙);笙簧(簧管乐器);笙咽(笙的音质失调);笙竽(笙和竽);笙匏(笙和匏);笙筑(笙和筑);笙暖(对笙簧加热,使音质清亮);笙籁(笙和籁。古管乐器);笙镛(亦作“笙庸”。古乐器名)

    英文翻译

    small gourd-shaped musical instru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g1 sang1
    ◎ 客家话:[陆丰腔] se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g1 sen1 sin1 [海陆丰腔] sen1 [东莞腔] sang1 [台湾四县腔] sen1 [客英字典] sen1 [梅县腔] sen1 [宝安腔] s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庚庚二開平聲開口二等ʃɐŋsrvng/shang
    [wu]
    部首: 337
    笔画: 14
    五笔: RLG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TNIQ
    四角: 8025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舛( chuǎn),两足相背。古舞字象人执牛尾而舞之形。本义:舞蹈)

    (2) 同本义

    舞,动其容也。——《礼记·乐记》

    乐容曰舞——蔡邕《月令章句》

    (3) 又如:舞旋(旋转的舞蹈;耍弄,舞弄);舞判(装扮钟馗、判官等形象的舞蹈);芭蕾舞;歌舞(唱歌和舞蹈的合称);舞局(舞会);舞咏(舞蹈歌咏);舞头(领舞者);舞天(古代东方部族祭天之舞);舞妓(以歌舞娱人的妓女);集体舞

    (4) 钟体的顶部

    钲上谓之舞。——《考工记·凫氏》

    动词

    (1) 跳舞

    请以剑舞。——《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拔剑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

    留连戏蝶时时舞。——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又如:舞马(令马按节拍舞蹈);舞钟馗(扮作钟馗舞蹈);舞跃(拜舞欢跃);舞鸡(鸡鸣起舞);舞裀(供舞蹈用的地毯);舞象(学象舞。会舞蹈的象);舞判(扮作判官或钟馗舞蹈);舞抃(飞舞跃跃)

    (3) 摇动 。如:手舞双刀

    (4) 玩弄

    舞智以御人。——《史记·张汤列传》

    (5) 又如:舞旋(玩弄;折腾);舞手(耍弄手段);舞文弄法(玩弄文字,曲解法律);舞文巧诋(玩弄文字,诋毁构陷);舞弄文墨(舞文弄墨。玩弄法律条文,曲解其意)

    (6) 鼓舞,振奋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柳宗元《敌戒》

    (7) 戏弄 。如:舞旋(耍弄;折腾)

    (8) 〈方〉∶作,搞

    这事就舞起来了。——《儒林外史》

    (9) 弄,抚弄

    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插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dance, posture, prance; brandish

    方言集汇

    ◎ 粤语:mou5
    ◎ 客家话:[陆丰腔] wu3 [海陆丰腔] wu3 mu3 [客英字典] mu3 vu3 [台湾四县腔] wu3 mu3 [梅县腔] mu3 wu3 [沙头角腔] wu3 mu3 [东莞腔] wu3 [宝安腔] wu3 (mu3) [客语拼音字汇] mu3 v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文甫上聲合口三等myox/miuum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