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言笑眯虎。
康濯 《东方红》第九章五:“ 杨殿山 却陡然呔了一声,笑迷糊地叫道:‘你这老虎给我站住!’”《花城》1981年第4期:“姓 林 的笑迷糊,听他这么一说,不但没有把烟捏掉,反而又接上一根。”
引证解释
⒈ 犹言笑眯虎。
引康濯《东方红》第九章五:“杨殿山却陡然呔了一声,笑迷糊地叫道:‘你这老虎给我站住!’”
《花城》1981年第4期:“姓林的笑迷糊,听他这么一说,不但没有把烟捏掉,反而又接上一根。”
笑迷糊的网络释义
笑迷糊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2) 同本义
笑,喜也。——《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 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
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
一握为笑。——《易·萃》
载笑载言。——《诗·卫风·氓》
言笑晏晏。
两小儿笑曰。——《列子·汤问》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论语·宪问》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笑而不顾。——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笑唏唏(笑嘻嘻);笑咍咍(大声地笑);笑浪(无拘束地大笑);笑面夜叉(外貌和气、心地狠毒的人)
(4) 讥笑;嘲笑
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笑端(笑柄);笑骂从汝(我行我素,不顾他人饥笑责骂);笑弄(讥笑;嘲弄);笑侮(嘲笑戏弄)
(6) 玩笑;逗乐
勿以为笑。——《诗·大雅·板》
(7) 又如:笑嗷(喜笑;玩闹);笑乐院本(戏曲演出在正戏前加演的小戏);笑耍头回(宋元时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讲一个小故事作引子)
(8) 喜爱;羡慕 。如:笑眼传心(相视而笑,以目传情);笑悦(欢笑喜悦);笑叹(可笑可叹)
(9) 比喻花朵开放
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唐太宗《赋得残菊花》
(10) 又如:笑笑(花盛开的样子);笑靥金(菊花的别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siau5 [陆丰腔] siau5 [客语拼音字汇] seu4 xiau4 [台湾四县腔] siau5 seu5 [客英字典] siau5 [海陆丰腔] siau5 [东莞腔] siau5 [沙头角腔] siau5 [梅县腔] si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辵( ),米声。本义:迷路;分辨不清)(2) 同本义 迷,惑也。——《说文》 烈风雷雨弗迷。——《书·舜典》 凡夫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之,则为迷。——《韩非子·解老》 及行迷之未远。——《离骚》 迷不知宠之门。——《楚辞·惜诵》 迷其所在。——《聊斋志异·促织》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楚辞·九章·涉江》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遂迷,不复得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其若迷。——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迷其途。 道中迷雾。——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迷离徜彷(模糊不明);迷罔;迷岸(佛家语。指迷惑而不悟的生死流转世界) (4) 迷惑,使…辨不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又如:迷魂(迷惑人的事理,使人身不由己);迷网(指迷惑人的事物像网罗一样,使人陷落而无以自拔);迷夺时明(迷惑、剥夺当今明哲之士的舆论);迷眩缠陷(以声色迷惑,为罗网陷阱);迷途 (6) 迷恋 迷花倚石忽已暝(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暝,天黑、夜晚)。——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 昏迷 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列子·汤问》 名词 狂热爱好者,通常是作为观众而非直接参加者 。如:棒球迷;芭蕾舞迷;垒球迷;惊险小说迷;数学迷 英文翻译bewitch, charm, infatuate
方言集汇◎ 粤语:ma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i2 [陆丰腔] mi3 [沙头角腔]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东莞腔]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梅县腔] mi2 [客英字典] mi2 [宝安腔] mi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详细解释hū动词 (1) 涂抹 。如:糊墙缝;糊窟窿;糊上一层泥 (2) 泛指遮掩 。如:糊弄(胡扯瞎弄,草草了事) 词缀 (3) ∶叠用在形容词后加重程度。如:黑糊糊,粘糊糊 (4) 另见 hú名词 (形声。从米,胡声。本义:同“餬”。稠粥) 同本义 日用面一斗为糊,以供缄封。——唐· 冯贽《云仙杂记》引《宣武盛事》 动词 (1) 用浆糊或用别的粘剂粘合 。如:糊刷(裱糊上所用的鬃质扁形刷子);糊纸(用纸沾贴上去);糊裱(用纸等糊窗户、墙壁、顶棚等) (2) 用粥填塞。比喻勉强维持生活 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魏书》 形容词 (1) 同“煳”。食品、衣物等经火变得黄黑发焦 。如:糊饭;馒头烤糊了 (2) 不清楚,不明事理 。如:糊突(指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糊突突(一塌糊涂);糊涂桶(糊突虫。骂人话) (3) 另见 hù名词 像稠粥一样的食物 。如:辣椒糊;面糊;糨糊。口语中多念轻声 动词 (1) 敷衍。弥缝缺失 。如:糊弄(将就) (2) 蒙混 。如:糊弄(欺骗;蒙混);你别糊人 (3) 另见 英文翻译paste, stick on with paste
方言集汇◎ 粤语:wu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宝安腔] fu2 [海陆丰腔] fu2 [陆丰腔] fu3 [梅县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