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脸服务

xiào liǎn fú wù [xiao lian fu wu]

词语释义

误解。

汉字详情

xiào [xiao]
部首: 624
笔画: 10
五笔: TTD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HK
四角: 888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2) 同本义

笑,喜也。——《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 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

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

一握为笑。——《易·萃》

载笑载言。——《诗·卫风·氓》

言笑晏晏。

两小儿笑曰。——《列子·汤问》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论语·宪问》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笑而不顾。——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笑唏唏(笑嘻嘻);笑咍咍(大声地笑);笑浪(无拘束地大笑);笑面夜叉(外貌和气、心地狠毒的人)

(4) 讥笑;嘲笑

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笑端(笑柄);笑骂从汝(我行我素,不顾他人饥笑责骂);笑弄(讥笑;嘲弄);笑侮(嘲笑戏弄)

(6) 玩笑;逗乐

勿以为笑。——《诗·大雅·板》

(7) 又如:笑嗷(喜笑;玩闹);笑乐院本(戏曲演出在正戏前加演的小戏);笑耍头回(宋元时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讲一个小故事作引子)

(8) 喜爱;羡慕 。如:笑眼传心(相视而笑,以目传情);笑悦(欢笑喜悦);笑叹(可笑可叹)

(9) 比喻花朵开放

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唐太宗《赋得残菊花》

(10) 又如:笑笑(花盛开的样子);笑靥金(菊花的别称)

英文翻译

smile, laugh, giggle; snicker

方言集汇

◎ 粤语:siu3
◎ 客家话:[宝安腔] siau5 [陆丰腔] siau5 [客语拼音字汇] seu4 xiau4 [台湾四县腔] siau5 seu5 [客英字典] siau5 [海陆丰腔] siau5 [东莞腔] siau5 [沙头角腔] siau5 [梅县腔] si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五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liǎn [lian]
部首: 444
笔画: 11
五笔: EWGI
五行:
仓颉: BOMM
四角: 7821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佥( 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2) 同本义

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吴均《小垂手》

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白居易《昭君怨》

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

(3) 又如:脸蛋(脸的两旁部分);脸巴子(面颊);脸上(面颊之上)

(4) 脸面,人头的前部,包括下巴、嘴、鼻、颊、眼,且通常包括前额

脸波春傍窈娘堤。——白居易《天津桥》

你看你的脸…尽是血,我都不认识你了。——曹禺《雷雨》

(5) 又如:脸脑(面孔);脸帕(洗脸巾);脸道(脸面,面容);脸庞(脸面形状轮廓);脸谱;脸相;脸模子;脸貌。又指情面;面子

婆惜也不曾睡着,听得 宋江骂时,扭过身回道:“你不羞这脸!”——《水浒全传》

(6) 又如:没脸见人;赏脸;丢尽了脸

(7) 指某些物体的前部

东西房全是敞脸的,是存车的所在。——老舍《骆驼祥子》

(8) 又如:鞋脸;城门脸;脸戏儿(鞋面子);脸壳子(方言。喻指虚伪的表面);门脸儿(城门附近的地方;商店的门面)

(9) 脸色;脸上的表情

谁知你转背儿著他人也,又另是一样脸。——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

(10) 又如:急赤白脸(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哭丧着脸;涎着脸;绷脸

英文翻译

face; cheek; reput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lim5

宋本广韵

fú,fù [fu]
部首: 444
笔画: 8
五笔: EB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SLE
四角: 77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古文从舟,兼做声符。本义:舟两旁的夹木)

(2) 服从,顺服

敌已服矣。——《吕氏春秋·论威》

以一服八。——《孟子·梁惠王上》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韩非子·五蠹》

授之政,西土服。——《墨子·尚贤》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服听(服从听命);服低(屈服;低头);服杀(折服;倾倒。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服主(轻易服输的人);服属(顺从归属)

(4) 佩服;信服;使信服

毛遂比至 楚,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服人如何?——《论衡·问孔》

(5) 又如:以理服人;心服(衷心信服);悦服(从心里佩服);服众(使众人心服);服善(佩服、顺从别人的长处);不服输

(6) 使用

诸侯御荼,大夫服笏。——《荀子·大略》

子弟犹归器,衣服裘衾车马,则必献其上,而后敢服用其次也。——《礼记·内则》

(7) 从事;致力

以德就利,以官服事。——《墨子·尚贤》

有事,弟子服其劳。——《论语》

肇牵车牛,运服贾。——《书·酒诰》

(8) 又如:服田(从事耕作,种田);服官(做官);服贾(从商,作买卖);服劳(服事效劳);服休(侍侯帝王宴息的近臣)

(9) 饮用或吞服药物

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三国志·方伎传》

众人…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红楼梦》。又如:服毒;服饵(服食丹药);服鸩(饮毒酒自杀);服食(服用饮食之物)

(10) 担任;承当

若农服田力穑。——《书·盘庚上》

(11) 又如:服劳(服事效劳);服职(供职)

(12) 招认,承认,肯定,认可

于是傅付许狱,考验首服。——《三国志·方伎传》

(13) 又如:服过(承认自己的过错);服辩(认罪供状);服词(承认罪责之词)

(14) 穿着

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齐策》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昨望见妇女犹服夹领小袖。——《资治通鉴》

(15) 又如:服卉(穿着用絺葛制的衣裳);服孝(带孝。穿孝服);服冕(穿着冕服)

(16) 佩带

服太阿之剑。——秦· 李斯《谏逐客书》

(17) 又如:服玉(佩玉);服媚(喜爱佩带);服剑(随身佩带的宝剑)

(18) 铭记,怀念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之矣。——《中庸》

(19) 又如:服膺(铭记在心)

(20) 任用

忠臣危殆,谗人服矣。——《荀子》

(21) 实行;施行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战国策·燕策一》

(22) 又如:服行(施行,实行)

(23) 执持 。如:服臧(持着脏物)

(24) 得

明者固能察极,知人之所不能知,服人之所不能得。——马王堆 汉墓帛书《道原》

(25) 使习惯于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楚辞·屈原·九章·橘颂》

(26) 又如:不服水土

(27) 承受 。如:服更(承受;接受)

(28) 遵从;遵守 。如:服习(遵循习尚);服善(遵行善道);服礼(遵行礼法);服度(遵守礼法)

(29) 通“负”( )。负荷;驾驶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易·系辞下》

再鼓,服辇载粟而至。——《淮南子·人间》

(30) 又如:服牛乘马(役使牛马驾车);服辂,服舆(驾车);服驯(驾驭车马);服御(驾驶车马)

(31) 通“覆”( )。遮盖,掩蔽

道逢辇者,以其辇服其道。——《韩诗外传》

名词

(1) 衣服,服装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八十章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輙羞赧弃去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工作服;服乘(指衣服车马);服养(衣服与食物);服御(指衣服、车马等器物)。又指丧服

会仲孺有服。(有服:有丧服在身。)——《史记·武安侯传》

(3) 事情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礼记·学记》

(4) 服丧

三年服阙。——《风俗通·十反》

服阙,服全椒长。——《后汉书·刘平传》

(5) 又如:服满(服阙。服丧期满);服制(服丧制度。按生者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亲疏,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服除(服丧期满);服假(丧假)

(6) 古代一车驾四马,居中的两匹叫“服”

两服上襄。(上襄:指马头昂举。)——《诗·郑风 》

(7) 通“箙”。盛箭之器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诗·小雅·采薇》

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荀子·议兵》

(8) 又如:服无矢(箭筒内无箭。形容实力不强大)

(9) 通“鵩”。鸟名,又名山鴞,古以为不祥之鸟

单于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施兮,服集于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 又

楚人命鴞曰服。

谊为 长沙傅三年,有服飞入 谊舍,止于坐隅。——《汉书·贾谊传》

(11) 姓

(12) 另见

名词

(1) 车厢

大车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考工记·车人》

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周礼·山虞》

(2) 负载;负荷

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墨子》

(3) ——用于称中药剂量。一剂称一服

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北周· 庾信《燕歌行》

(4) 另见

英文翻译

clothes; wear, dress

方言集汇

◎ 粤语:fuk6
◎ 客家话:[东莞腔] fuk8 [沙头角腔] fuk8 [梅县腔] fuk8 [台湾四县腔] fuk8 [客英字典] fuk8 [陆丰腔] fuk7 [客语拼音字汇] fug6 [宝安腔] fuk8 [海陆丰腔] f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房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bʰĭukbiuk
[wu]
部首: 217
笔画: 5
五笔: TL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EKS
四角: 274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務( )声。从力,表示要致力于某事。本义:致力,从事)

(2) 同本义

非务相反也。——《吕氏春秋·察今》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战国策·秦策一》

务耕织。——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务能(竭力);务精(极力求精;精益求精);务穑(务农);务法(致力于法治);务本(专心致力于根本);务外(谓研究学问,只致力于表面,不求深入);务纯(致力于深钻细研,以达炉火纯青);务本(致力于根本);务于东(在东方致力作战)

(4) 操劳 。如:务时(谓及时耕作,不误农时)

(5) 谋求

不务文字奇。——白居易《寄唐生》

(6) 追求

务采色。——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7) 又如:贪多务得

(8) 热;焐 。如:务脚(焐脚;暖脚)

名词

(1) 事业;事务

必因此为务。——《史记·货殖列传》

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汉· 晁错《论贵粟疏》

方今之务。

军中多务。——《资治通鉴·汉纪》

卿言多务

(2) 又如:公务;私务;家务;税务;国务;校务

(3) 紧要的事情 。如:务头(词曲中最动人的地方)

(4) 工作 。如:务外(在外游荡,不干正事)

(5) 职业

以剥削贫民为务。——谭嗣同《仁学》

(6) 古代官署名。多为掌管贸易和税收的机构

有言汝州地可为稻田者,因用其言,置务掌之,号稻田务。——《宋史·食货志上二》

(7) 宋、元时的酒店

村务里嗑酒去。——汤显祖《牡丹亭》

副词

(1) 一定;务必

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孟子·告天下》

来日吾出战,务要生擒黄忠。——《三国演义》

陈言之务去。——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而务去之。

(2) 又如:务能(尽量;尽其所能);务请出席;务使大家明白这一点

英文翻译

affairs, business; must, should

方言集汇

◎ 粤语:mou6
◎ 潮州话:bhu6 (bũ )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