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六
满脸洋溢着喜笑的容颜。形容内心欣喜、满脸和悦的神态。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6卷:“张劭笑容满面,再拜于地。”
成语用法
笑容满面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表情。
笑容满面的翻译
近义词
笑容满面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2) 同本义
笑,喜也。——《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 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
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
一握为笑。——《易·萃》
载笑载言。——《诗·卫风·氓》
言笑晏晏。
两小儿笑曰。——《列子·汤问》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论语·宪问》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笑而不顾。——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笑唏唏(笑嘻嘻);笑咍咍(大声地笑);笑浪(无拘束地大笑);笑面夜叉(外貌和气、心地狠毒的人)
(4) 讥笑;嘲笑
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笑端(笑柄);笑骂从汝(我行我素,不顾他人饥笑责骂);笑弄(讥笑;嘲弄);笑侮(嘲笑戏弄)
(6) 玩笑;逗乐
勿以为笑。——《诗·大雅·板》
(7) 又如:笑嗷(喜笑;玩闹);笑乐院本(戏曲演出在正戏前加演的小戏);笑耍头回(宋元时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讲一个小故事作引子)
(8) 喜爱;羡慕 。如:笑眼传心(相视而笑,以目传情);笑悦(欢笑喜悦);笑叹(可笑可叹)
(9) 比喻花朵开放
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唐太宗《赋得残菊花》
(10) 又如:笑笑(花盛开的样子);笑靥金(菊花的别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siau5 [陆丰腔] siau5 [客语拼音字汇] seu4 xiau4 [台湾四县腔] siau5 seu5 [客英字典] siau5 [海陆丰腔] siau5 [东莞腔] siau5 [沙头角腔] siau5 [梅县腔] si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动词 (1) (会意兼形声。小 徐本“从宀,谷( )。”大 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2) 同本义 容,盛也。——《说文》 君子以容民畜众。——《易·师》 言宽大包容。——《汉书·五行志》 故曰心容。——《荀子·解蔽》 广则容奸。——《史记·乐书》 可容一人居。——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容隐(包庇,隐瞒);容足(仅容立足);容接(容纳接待);容盛(覆载,容纳);容民(容纳民众);容民畜众(容纳畜养民众);容畜(容纳养育);容受(容纳接受);容放(容纳置放) (4) 宽容 则今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容庶(宽容饶恕);容物(度量宽大,能够容人);容谅(宽容原谅);容借(宽容);容宽(宽容,宽恕);容覆(宽容涵纳);容纵(宽容放纵) (6) 允许,许可 胡乱容他买碗吃罢。——《水浒传》 (7) 又如:容耐(容忍);一首不容轻易解释的诗;容止(允许栖止);详情容后函告;此事不容耽搁 (8) 收留 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左传》 (9) 打扮;装饰 。如:容饰(装饰,打扮) (10) 悦,欢喜 。如:容溺(溺爱) (11) 应当 然则建巳之月为纯阳,不容都无复阴也。——《词诠引》 (12) 等待,待 容移时,有小黄头奴至。——《宣和遗事》 (13) 需要 齐卫之间不容数日行。——《韩非子》 (14) 假借为“用”。使用 兵无所容其刃。——《老子·五十章》 名词 (1) 仪容;容貌,容颜(容貌神色) 物有其容。——《左传·昭公九年》 孔德之容。——《老子》 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休休有容,有足多者。——《明史·海瑞传》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整容;遗容;音容;容颜(脸色);笑容可掬;愁容;怒容;病容;容冶(容貌美艳);容华(容貌,容颜);容辉(仪容风采);容质(容仪与资质);容表(仪表,风采);容妆(容貌妆饰) (3) 可容纳的空间;容纳气体、液体或固体的度量;所容纳的量 。如:库容;电容 (4) 模式,样式 凡为甲,必先为容。——《周礼·考工记·匠人》 (5) 法则,规律 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韩非子》 (6) 礼仪;礼法 容台振而掩覆。——《淮南子·览冥》 (7) 又如:容典(礼容之法则);容则(容典);容台(行礼之台) (8) 一种佩饰用的刀 佩刀,在佩旁之刀也,或曰容刀。——《释名》 (9) 古州名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邻接广东省。汉属合浦县,晋初置荡昌县,属合浦郡,梁改为阴石县,并置阴石郡,陈改为奉化县,隋改为普宁县,宋为容州,元为容州路,后降为州,明改为容县,属梧州府 (10) 通“榕”。常绿乔木 种木胥容,榆桃柳楝。——《管子·地员》 (11) 姓 形容词 (1) 从容 。如:容裕(从容大度) (2) 适宜,合宜 因势合变,遇时之容。——《文选 》 副词 (1) 或许;大概;也许 。如:容或 (2) 表示反问。难道;岂 苟时未可,容得已乎?——《三国志》 英文翻译looks, appearance; figure, form
方言集汇◎ 粤语:jung4
◎ 客家话:[梅县腔] jung2 [海陆丰腔] rung2 [客语拼音字汇] yung2 [陆丰腔] jung3 [客英字典] jung2 [宝安腔] jung2 [沙头角腔] jung2 [台湾四县腔] jung2 [东莞腔] jung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本义:填满,布满) (2) 同本义 满,盈溢也。——《说文》 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庄子·列御寇》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奸邪满侧。——《韩非子·扬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 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黄四娘家花满溪。——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蒌蒿满地。——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初闻涕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 又如:满口胡柴(满口胡说);满坑满谷(形容积聚得特多);满面生花(满面笑容);满天星(指眼里冒出许多金星);满眼(充满视野);满堂(充满堂上);满衍(布满平野,遍野);满肚子(满肚皮。充满肚皮;充满心中);满实(充盈);满怀信心(心中充满自信心);满脸春色(满脸春风。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满听(满耳);满溢(太多而漫出);满生生(很满的样子);满心(心中充满某种情绪或意愿);满礼(满理。充足的理由);满顶(不留余地);满饮(斟满而饮) (4) 足够,达到一定限度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李白《与韩荆州书》 (5) 又如:满散(功德圆满时的散斋;为祈祷、祝寿等开设道场,期满结束);满日(做工做到规定的年龄期限);满服(服丧期满);满破(最多;大不了);满话(没有回旋余地的话);拉满弓(又叫满把) (6) 通“懑”。烦闷 …欢欣愤满以送之。——《说苑·善说》 故烦满而囊缩。——《素问·热论》 形容词 (1) 饱满;丰满 穗阅而青零,多秕而不满。——《吕氏春秋·审时》 (2) 郁闷,闷塞不畅 必至下胀而上满。——《老残游记》 (3) 全,整个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满坐宾客。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 又如:满不在意(全然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满天打油飞(方言。谓到处游荡,没有落脚的地方);满处(到处);满世界(到处);满堂(整个堂上);满岁(一年,整年);满处(犹到处) (5) 自满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克勤于家,不自满假。——《书·大禹谟》 踌躇满志。——《庄子·养生主》 (6) 又如:满大(自满自大);满招损,谦受益(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满假(自满自大);满望(满足所望) (7) 特指月圆 。如:月满(月圆);满魄(圆月) 名词 (1) 中国少数民族名。“满族” (2) 姓 副词 很——表示程度 。如:满对;满高兴 英文翻译fill; full, satisfied
方言集汇◎ 粤语:mun5
宋本广韵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 同本义
面,颜前也。——《说文》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周礼·撢人》
私面私献。——《周礼·司仪》
大辂在宾阶面。——《书·顾命》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女之靧面。——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椎髻仰面。——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面不厮睹(脸不对着看,表示生气);颜面(脸面;脸部;体面;面子);满面(整个面部)
(4) 外表;表面
微澜动水面。——韩愈《南山诗》
(5) 又如:面从(表面顺从。指非出于由衷之愿);面友(非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交(不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朋(未以真诚相交的朋友)
(6) 皮,面。遮盖物;遮盖另一物的东西 。如:书面儿;被面;夹袄面;鞋面
(7) 部位;方面
四面竹树环合。——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南面有三谷。——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球的上表面;光明面;四面包围敌人;面面(各方面,各角度)
(9) 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
皆面也。——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又如:舍体而取面;平面;面积
(11) 情面 。如:面弱(讲情面;软弱)
形容词
(1) 当面
面语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即面署第一。——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又如:面欺(当面欺君);面是背非(面和心不和);面陈(当面陈述);面违(当面违逆他人意旨)
动词
(1) 朝向;面对;面向
皆西面而望大王。——《战国策·秦策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面山而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赵策》
面墙而立,不成人也。——《晋书·凉武昭王传》
开窗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南面召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背山而面野。——〔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端坐静修);面面相窥(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看);面墙而立(人如不学,就象面向墙壁而立,毫无所见);面面(面对面)
(3) 见面
许久不面,请到宫少坐一时,何如?——《西游记》
(4) 又如:面圣(旧时称朝见皇帝为面圣)
(5) 通“勔”。勉励
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书·召诰》
谋面,用丕训德。——《书·立政》
(6) 通“偭”。面向
尊壶者面其鼻。——《礼·少仪》
(7) 通“偭”。背向
马童面之。——《史记·项羽本纪》
面而封之。——《汉书·张欧传》
量词
——多用于扁平的物件。如:一面镜子;一面旗子
名词
(1) 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
麪,麦末也。——《说文》
(2) 又如:面糊鬼(用面糊粘成的纸牌);玉米面;大米面;白面
(3) 纤细微粒组成的物质 。如:胡椒面;药面
形容词
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的 。如:这块白薯真面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en5 [客语拼音字汇] mian3 mian4 [海陆丰腔] mien5 [陆丰腔] mian5 [东莞腔] men5 [宝安腔] men5 [台湾四县腔] mien5 [客英字典] mien5 [梅县腔] mien5
◎ 潮州话:ming7 【揭阳】mêng7(mīng 旧时:mīn) min7(mī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面 | 彌箭 | 明 | 仙A開 | 去聲 | 霰 | 開口三等 | 仙A | 山 | mjenh/mienn | mĭɛ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