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笑柄,笑料。亦指取笑、嘲弄的对象。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 青州 王大夫 尝守 舒 丹 二州,为诗极鄙俚,每投献当路,得之者留以为笑具。”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越情·不校侮嫚》:“ 景融 大怒曰:‘家兄为三辅刺史,今乃成天下笑具。’”《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到了 天顺 六年, 鲜于同 五十七岁,鬢髮都苍然了,兀自挤在后生家队里,谈文讲艺,娓娓不倦。那些后生见了他,或以为怪物,望而避之;或以为笑具,就而戏之。”
引证解释
⒈ 笑柄,笑料。亦指取笑、嘲弄的对象。
引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青州王大夫尝守舒丹二州,为诗极鄙俚,每投献当路,得之者留以为笑具。”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越情·不校侮嫚》:“景融大怒曰:‘家兄为三辅刺史,今乃成天下笑具。’”
《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到了天顺六年, 鲜于同五十七岁,鬢髮都苍然了,兀自挤在后生家队里,谈文讲艺,娓娓不倦。那些后生见了他,或以为怪物,望而避之;或以为笑具,就而戏之。”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2) 同本义
笑,喜也。——《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 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
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
一握为笑。——《易·萃》
载笑载言。——《诗·卫风·氓》
言笑晏晏。
两小儿笑曰。——《列子·汤问》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论语·宪问》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笑而不顾。——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笑唏唏(笑嘻嘻);笑咍咍(大声地笑);笑浪(无拘束地大笑);笑面夜叉(外貌和气、心地狠毒的人)
(4) 讥笑;嘲笑
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笑端(笑柄);笑骂从汝(我行我素,不顾他人饥笑责骂);笑弄(讥笑;嘲弄);笑侮(嘲笑戏弄)
(6) 玩笑;逗乐
勿以为笑。——《诗·大雅·板》
(7) 又如:笑嗷(喜笑;玩闹);笑乐院本(戏曲演出在正戏前加演的小戏);笑耍头回(宋元时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讲一个小故事作引子)
(8) 喜爱;羡慕 。如:笑眼传心(相视而笑,以目传情);笑悦(欢笑喜悦);笑叹(可笑可叹)
(9) 比喻花朵开放
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唐太宗《赋得残菊花》
(10) 又如:笑笑(花盛开的样子);笑靥金(菊花的别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siau5 [陆丰腔] siau5 [客语拼音字汇] seu4 xiau4 [台湾四县腔] siau5 seu5 [客英字典] siau5 [海陆丰腔] siau5 [东莞腔] siau5 [沙头角腔] siau5 [梅县腔] si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本义:准备饭食或酒席) (2) 同本义。泛指准备,备办 具,供置也。——《说文》 具,备也,办也。——《广韵》 以食具告。——《仪礼·士相见礼》。注:“犹办也。” 官备则具备。——《礼记·祭统》 寿为具召武帝显。——《汉书·何武传》 礼举仪具。——张衡《东京赋》 具器械。——《孙子·谋攻》 故人具鸡黍。——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别具本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具食(准备食物);具觞(备酒。觞:酒杯);具状(备办词状;写状子);具禀(备办上报的文件);具覆(备办回复的文件) (4) 写,题 李具状求在狱。—— 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具草(拟稿,起草);具衔(题写官衔);知名不具;具结检验(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出具保证,以免对尸体、现场等进行检验) (6) 具备,有 具乎其前。——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各具情态。——明· 魏学洢《核舟记》 狱具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具寿(和尚的通称。师父呼弟子或长老呼少年和尚时常用。具有尽其寿命及法身慧命的意思);具眼(具有鉴别事物的见识和能力);具足(具备) (8) 判决;定案 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名词 (1) 用具;器械 实战之具。——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奉生送死之具。——《史记·货殖列传》 虑患之具。——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具器食(用食具盛放的便餐);具理(瓶罐之类的器皿);农具;文具;刑具;卧具;茶具;道具;餐具;量具 (3) 才能;才干 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文选·李陵·答苏武书》 干诚之具。——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酒席 今有贵客,为具召之。——《史记》 (5) 饭食 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四》 则佐长者视具。——《礼记·内则》。注:“馔也。” 分曹携具。——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副词 (1) 完备;详尽 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私见 张良,具告以事。欲呼 张良与俱去,曰:“无从俱死也。”——《史记·项羽本纪》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又如:具述(详细叙述);具言(详细说明);具考(详细推问);具论(详细讨论);具告(详细上告) (3) 假借为“俱”。都;全 火烈具举。——《诗·郑风·大叔于田》 火烈具扬。 神具醉止。——《诗·小雅·楚茨》 莫怨具庆。 具馔于西塾。——《仪礼·士冠礼》 皆立而待鼓而然火,即具发之。——《墨子·备梯》 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荀子·修身》 具答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具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具对所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4) 又如:具悉(完全了解);具然(自足的样子) 量词 用于表示尸体和某些器物的数量。如:一具尸体 英文翻译tool, implement; draw up, write
方言集汇◎ 粤语:geoi6
◎ 客家话:[梅县腔] ki3 [宝安腔] ki3 [客英字典] ki3 [客语拼音字汇] ki1 ki4 [海陆丰腔] ki1 ki3 [台湾四县腔] ki1 ki3 [沙头角腔] ki3 [东莞腔] ki3 [陆丰腔] gi5 ◎ 潮州话:gu6 (kũ)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十遇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