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笑里刀 ”。比喻外表和善而内心阴险的人,或有害而不易察觉的事物。
唐 舒元舆 《坊州按狱》诗:“氓苦税外緡,吏忧笑中刀。” 唐 白居易 《不如来饮酒》诗之七:“且灭嗔中火,休磨笑里刀。”《新唐书·奸臣传上·李义府》:“ 义府 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著于心,凡忤意者皆中伤之,时号 义府 ‘笑中刀’。”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一折:“自拏着杀子杀孙笑里刀,怎留的好儿好女眼前花。”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剔髓挑觔。”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笑里刀”。比喻外表和善而内心阴险的人,或有害而不易察觉的事物。
引唐舒元舆《坊州按狱》诗:“氓苦税外緡,吏忧笑中刀。”
唐白居易《不如来饮酒》诗之七:“且灭嗔中火,休磨笑里刀。”
《新唐书·奸臣传上·李义府》:“义府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著于心,凡忤意者皆中伤之,时号义府 ‘笑中刀’。”
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一折:“自拏着杀子杀孙笑里刀,怎留的好儿好女眼前花。”
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剔髓挑觔。”
笑中刀的网络释义
笑中刀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2) 同本义
笑,喜也。——《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 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
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
一握为笑。——《易·萃》
载笑载言。——《诗·卫风·氓》
言笑晏晏。
两小儿笑曰。——《列子·汤问》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论语·宪问》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笑而不顾。——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笑唏唏(笑嘻嘻);笑咍咍(大声地笑);笑浪(无拘束地大笑);笑面夜叉(外貌和气、心地狠毒的人)
(4) 讥笑;嘲笑
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笑端(笑柄);笑骂从汝(我行我素,不顾他人饥笑责骂);笑弄(讥笑;嘲弄);笑侮(嘲笑戏弄)
(6) 玩笑;逗乐
勿以为笑。——《诗·大雅·板》
(7) 又如:笑嗷(喜笑;玩闹);笑乐院本(戏曲演出在正戏前加演的小戏);笑耍头回(宋元时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讲一个小故事作引子)
(8) 喜爱;羡慕 。如:笑眼传心(相视而笑,以目传情);笑悦(欢笑喜悦);笑叹(可笑可叹)
(9) 比喻花朵开放
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唐太宗《赋得残菊花》
(10) 又如:笑笑(花盛开的样子);笑靥金(菊花的别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siau5 [陆丰腔] siau5 [客语拼音字汇] seu4 xiau4 [台湾四县腔] siau5 seu5 [客英字典] siau5 [海陆丰腔] siau5 [东莞腔] siau5 [沙头角腔] siau5 [梅县腔] si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zhōng名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2) 同本义 中,和也。——《说文》 中离维纲。——《仪礼·大射仪》 与太史数射中。——《周礼·射人》 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礼记·射义》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新书·属远》 中有都柱。——《后汉书·张衡传》 天门中断。——唐· 李白《望天门山》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中轩敝者。——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 中山峨冠而多髯者。 (4) 又如:人中(人嘴上唇当中处);华中;中浣(农历每月中旬);中土(中原地区。古以冀州为中土,汉以来以河南为中土;中国);中天(天空的中央);中夕(夜半);中色(中央之色,即黄色);中甸(京都);中江(江流的中央);中非(指非洲中部地区) (5) 内,里面。与“外”相对 五帝之中无传政。——《荀子·非相》 儒有衣冠中。——《礼记·儒行》 皮树中、闾中、虎中、兕中、鹿中,是也。——《礼记·乡射礼记》 以益中外之累。——《后汉书·列女传》 中有鲁人 冯三保者、精技击。——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事变中起。——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心中(心里);内中(里头);家中;水中;队伍中;中水(水中);中垢(尘垢之中) (7) 半;中途;半中腰 夜中,星殒如雨。——《春秋》 (8) 又如:中缀(中途停止);中夕(半夜);中分(从中间分开);中半(对半);中白(半白);中判(对半分开);中阪(半山坡);中夜舞(夜半起舞) (9) 方位名。泛指一个地区内或一个时期内,中间;居中 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陶渊明《桃花源记》 (10) 又如:中门(内、外门之间的门);中阵(中陈、居中的阵地、营垒,一般为主帅所在地);中部(居中的部分);中处(适中的处所);中殿(居中的宫殿) (11) 指宫禁之内。亦借指朝廷 赵高用事于中。——《史记》 公来自中,天子所倚。——唐· 韩愈《祭董相公文》 (12) 又如:中涓(皇帝亲近的侍从官);中侍(宫中的侍从官);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中尚方(古代官署名。掌宫内营选杂作);中秘书(宫廷藏书);中书(皇宫中的藏书) (13) 内心 忧从中来。——曹操《短歌行》 (14) 又如:中顾(内心顾念);中私(内心的感情);中函(藏蓄于内心) (15) 中国的简称 。如:洋为中用;中美关系 (16) 中国的本地人、居民或其后代 。如:中外皆宜 (17) 内脏 五中所主,何藏最贵。——《素问》 (18) 中介人 中央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儒林外史》 (19) 又如:中见(见证人) (20) 姓 形容词 (1) 中等 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中家以上。——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中才(中等才能);中则(中等。指田赋);中知(中等的才智);中币(中等品级的货币);中川(中等的河流);中平(中等,平常);中甲(金代科举考试成绩中等者);中兄(才德一般的兄长) (3) 〈方〉∶成,行,好 正要与姐姐、姐夫商量了,往府里讨去,可是中么?——《二刻拍案惊奇》 (4) 又如:中不中 (5) 容易 我是薛家丫头, 狄家媳妇,我的钱不中骗。——《醒世姻缘传》 (6) 合适,适当 是秦之计中, 齐燕之计过矣。——《战国策·齐策二》 余观君疏于世故,而谋国无不中。——宋· 叶适《袁声史墓志铭》 (7) 不偏不倚,正 头颈必中。——《礼记·玉藻》 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晏子春秋》 (8) 通“忠”。忠诚 难进而尽中。——《孝经·圣治》 中和,祗庸孝友。——《周礼·春官·大司乐》 中不上达。——《荀子·成相》 (9) 另见 zhòng动词 (1)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中其茎。——《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 敌中则夺。——《荀子·彊国》。注:“击也。”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翁》 射者中。——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中而轻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幸啄不中。——《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中靶;猜中了;命中(射中);看中(经过观察,感觉合意);中雀(中目);中钩(上钩);中的(箭射中靶子);中鹄(射中靶子) (3) 受到;遭到 欲中守法。——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 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说岳全传》 (4) 又如:中霜(遭受霜冻);中酒(病酒;醉酒);中暍(中暑);中疾(生病);中恶(得急病);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5) 造谣;中伤 好事者未尝不中。——《淮南子·原道》。注:“伤也。” 欲以吏事中商。——《汉书·何武传》。注:“伤之也。” 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史记》 (6) 又如:中陷(中伤陷害);中人(伤害人) (7) 合于;符合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中音,合乎音律。)——《庄子·养生主》 其曲中规。(它的曲度符合圆规所画出的标准。其,代车轮,相当于“它的”。中,动词,合乎。规,圆规。)——《荀子·劝学》 木直中绳。 不中于款。——《聊斋志异·促织》 (8) 又如:中节(合乎规定);中墨(符合准绳);中准(符合水准);中水(符合水平面标准);中绳(符合墨线) (9) 考取;录取 后来孟沂中了进士。——《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中才(科举考试的中式之才);中元(高中);中签(填写考中者的标签);中榜(中式);中眉(中榜);中第(中选) (11) 得到 这龟儿,就是中了头奖,什么人还想沾你一文钱吗?——沙汀《丁跛公》 (12) 又如:中失(得失) 形容词 (1) 满,充满 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已。——《汉书》 (2) 又如:中寿(寿满) (3) 通“仲”。位居第二的 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周礼·夏官·司马》 中祀大交霍山。——《尚书大传·虞夏传》。注:“中,仲也。” 至中冬而盛。——《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4) 又如:中秋(秋季的第二个月);中春(春季的第二个月) (5) 另见 英文翻译central; center, middle; in the midst of; hit (target); attain
方言集汇◎ 粤语:zung1 zung3
◎ 客家话:[梅县腔] zhung1 zhung5 dung1 [宝安腔] zung1 | zung5 [客语拼音字汇] dung4 zung1 zung4 [客英字典] zhung1 zhung5 [东莞腔] zung1 zung5 [沙头角腔] zung1 zung5 [陆丰腔] zhung1 zhung5 [海陆丰腔] zhung1 dung1 zhung5 [台湾四县腔] zung1 dung1 zung5 [梅县腔] zung5 ◎ 潮州话:dong1 dang1 dong3【潮阳】diong1. ~ .diong3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详细解释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2) 同本义 刀,兵也。象形。——《说文》 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释名》 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唐· 崔国辅《从军行》 (3) 又如:刀枪;刀兵;刀瘢(刀伤的瘢痕)。 (4) 泛指用来斩、割、切、削、砍、铡的工具 中刑用刀锯。——《国语·鲁语》 有斧钺刀墨之民。——《国语·周语》 帝自捉刀立床头。——《世说新语·容上》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后汉书·列女传》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刀锯(古代的刑具。割刑用刀,刖刑用锯);刀环(刀头的环);刀墨(古黥刑。先用刀在额头上刻划,然后再染上墨);刀斧手(刽子手;又指持刀拿斧、准备捉拿后杀人的军士) (6) 形状像刀的东西 。如:冰刀;刀圭(指古代量取药物的小匙) (7) 即刀币 ,中国的一种古钱币,其形如刀 余刀布。——《荀子·荣辱》。注:“钱也。” 及金刀龟贝。——《汉书·食货志》。注:“谓钱币也。利于刀”。注:“名钱为刀者,以其利于民也。” (8) 又如:刀儿(古代钱币的通称。因其形状如刀,故有此称) (9) 通“舠”。小船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卫风·河广》 (10) 姓 量词 通常以一百张(一百页)纸为一刀 。如:我买了两刀 英文翻译knife; old coin; measure
方言集汇◎ 粤语:dou1
◎ 客家话:[陆丰腔] do1 [客英字典] dau1 do1 [台湾四县腔] do1 dau1 [梅县腔] dau1 [海陆丰腔] do1 dau1 [客语拼音字汇] dau1 do1 [宝安腔] dau1 [沙头角腔] dau1 [东莞腔] dau1 ◎ 潮州话:do1 (to)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