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不唧儿
词语释义
笑不唧儿
(1) 〈方〉形容微笑的样子
(2) 也说“笑不唧唧”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smile] 〈方〉∶形容微笑的样子他好像没不高兴的时候,整天笑不唧儿的 也说笑不唧唧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2) 同本义
笑,喜也。——《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 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
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
一握为笑。——《易·萃》
载笑载言。——《诗·卫风·氓》
言笑晏晏。
两小儿笑曰。——《列子·汤问》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论语·宪问》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笑而不顾。——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笑唏唏(笑嘻嘻);笑咍咍(大声地笑);笑浪(无拘束地大笑);笑面夜叉(外貌和气、心地狠毒的人)
(4) 讥笑;嘲笑
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笑端(笑柄);笑骂从汝(我行我素,不顾他人饥笑责骂);笑弄(讥笑;嘲弄);笑侮(嘲笑戏弄)
(6) 玩笑;逗乐
勿以为笑。——《诗·大雅·板》
(7) 又如:笑嗷(喜笑;玩闹);笑乐院本(戏曲演出在正戏前加演的小戏);笑耍头回(宋元时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讲一个小故事作引子)
(8) 喜爱;羡慕 。如:笑眼传心(相视而笑,以目传情);笑悦(欢笑喜悦);笑叹(可笑可叹)
(9) 比喻花朵开放
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唐太宗《赋得残菊花》
(10) 又如:笑笑(花盛开的样子);笑靥金(菊花的别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siau5 [陆丰腔] siau5 [客语拼音字汇] seu4 xiau4 [台湾四县腔] siau5 seu5 [客英字典] siau5 [海陆丰腔] siau5 [东莞腔] siau5 [沙头角腔] siau5 [梅县腔] si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 )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 )。大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 );“不是”( )。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英文翻译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详细解释(形声。从口,即声。本义:象声词。唧唧:杂乱细碎的声音;秋虫鸣声) 同本义 。如:蟋蟀在草丛中唧唧地叫;唧唧哝哝(唧唧咕咕,唧唧啾啾。小声唠叨) 动词 (1) 突然有力的喷射出 。如:血从伤口中唧出 (2) 吸水上喷 。如:唧了我一身水 英文翻译chirping of insects; pump; (Cant.) a final particle
方言集汇◎ 粤语:zek1 zik1
◎ 客家话:[宝安腔] zit8 [梅县腔] zit8 [客语拼音字汇] jid5 jid6 ◎ 潮州话:ziag4 (chiak)[潮州]ziêg4(chiek) [饶平]<旧>zid4(chit)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五質
详细解释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如:健儿 (10) 我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形容词 (1) 雄性——多指牲畜 。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英文翻译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方言集汇◎ 粤语:jan4
◎ 潮州话:ri5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