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笊籬
注音
ㄓㄠˋ ㄌ一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笊篱
(1) 用竹篾、柳条或铁丝等编织的用具,能漏水,用在水、汤里捞东西
英
词语解释
用竹篾或铁丝、柳条编成蛛网状供捞物沥水的器具。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饼法》:“拣取均者,熟蒸,曝乾。须即汤煮,笊篱漉出,别作臛浇。”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三折:“我一日编十把笊篱,着 灵兆 孩儿货卖。”《西游记》第四六回:“刽子手将一把铁笊篱,在油锅里捞。” 李健吾 《雨中登泰山》:“一排留宿的小店,没有名号,只有标记,有的门口挂着一只笊篱,有的窗口放着一对笊篱。”
引证解释
⒈ 用竹篾或铁丝、柳条编成蛛网状供捞物沥水的器具。
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饼法》:“拣取均者,熟蒸,曝乾。须即汤煮,笊篱漉出,别作臛浇。”
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三折:“我一日编十把笊篱,着灵兆孩儿货卖。”
《西游记》第四六回:“刽子手将一把铁笊篱,在油锅里捞。”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一排留宿的小店,没有名号,只有标记,有的门口挂着一只笊篱,有的窗口放着一对笊篱。”
笊篱的国语词典
在水里捞东西的器具。具长柄,能漏水,形似蜘蛛网。多以竹篾、柳条或金属线编制而成。
笊篱的网络释义
笊篱
笊篱造句
好嘛,大街上一笊篱捞下去,好几个都是天子门生。
功名但在马上取!不过看你们的德性,跨马执槊是甭指望了,骑驴拿笊篱还差不多!
再往前走,左边是买卖土布、估衣、脂粉花朵、梳子的地摊,右边则是卖陶土器皿、瓦罐水缸、木桶木凳、笊篱竹篓的。
选妃大典正式开始了,皇帝拿一个金笊篱,辗转于美人之间,当我听见落梓烟,被封为贵妃时,还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这样就好。
他哭笑不得,只好用铁笊篱小心地把鸡捞到篮子里提到县城去卖,并将煮烂的鸡取名叫“五香脱骨扒鸡”。
比如:笊篱家、葫芦家、双斗家、棒槌、木碗、鹦鹉等。
在炕桌正中放一个瓦盆,盆上架一个笊篱,这笊篱最好是柳条编的,铁的发腥不说,上匙一刮还刺耳响。
我边将绿叶菜放入笊篱边感谢它们:谢谢你们给与我你们的生命。
粮食倒入盛水的大锅里,用棍子搅几下,把漂在水上面的杂质弄掉,再用柳条编的笊篱捞水里的粮食,这要有经验,否则会将沙石弄在粮食里。
大哥,用笊篱都捞出来,这些是黑脂肪,没有用处了。
废什么话!让你拿就拿!你腰里别的是枪还是笊篱爪爪!听我的还是听你嫂子的!
长尾巴狗、短尾巴狼、钟不响、铁铃铛、瓦笊篱、不漏汤、胎里坏、一包脓,饶了我吧。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ladle, bamboo skimmer
方言集汇
◎ 粤语:zaau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au3 zau5 [客英字典] gu1 [海陆丰腔] zau3 zau5 [梅县腔] zau3 [客语拼音字汇] zau4 zeu4 [东莞腔] zau5 [宝安腔] zau5
◎ 潮州话:zau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au3 zau5 [客英字典] gu1 [海陆丰腔] zau3 zau5 [梅县腔] zau3 [客语拼音字汇] zau4 zeu4 [东莞腔] zau5 [宝安腔] zau5
◎ 潮州话:z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一巧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爪 | 側絞 | 莊 | 肴 | 上聲 | 巧 | 開口二等 | 肴 | 效 | craux/trav | ʧa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离声。本义:篱笆)
(2) 同本义。用竹、苇或树枝等编成的蔽障物,以保护场地。也说“笆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 陶潜《饮酒》
庭中始为篱。——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樊篱(篱笆);篱子(即篱笆);篱花(篱菊。篱下的菊花);篱门(竹篱的门);篱陌(篱边和田头);篱垣(用竹篱做成的墙垣);篱根(竹篱近地处)
(4) 笊(
)篱 ,用竹蔑、柳条、铁丝编成的杓形用具,能漏水,用来在汤里捞东西英文翻译
bamboo or wooden fence; hedge
方言集汇
◎ 粤语:lei4
◎ 潮州话:li5 loi7
◎ 潮州话:li5 loi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