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竹笋
(1) 从竹子的根状茎上发出的幼嫩的发育芽,一经长出地面就砍下作为一种蔬菜,尤其被中国人和日本人所食用
词语解释
见“ 竹笋 ”。
亦作“ 竹笋 ”。竹的芽、嫩茎。
《南齐书·刘怀珍传》:“ 灵哲 所生母尝病, 灵哲 躬自祈祷,梦见黄衣老公曰:‘可取南山竹笋食之,疾立可愈。’” 唐 杜甫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诗:“青青竹笋迎船出,日日江鱼入饌来。”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竹笋》﹝集解﹞引 苏颂 曰:“竹笋诸家惟以苦竹笋为最贵。”
引证解释
⒈ 见“竹笋”。亦作“竹笋”。竹的芽、嫩茎。
引《南齐书·刘怀珍传》:“灵哲所生母尝病, 灵哲躬自祈祷,梦见黄衣老公曰:‘可取南山竹笋食之,疾立可愈。’”
唐杜甫《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诗:“青青竹笋迎船出,日日江鱼入饌来。”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竹笋》﹝集解﹞引苏颂曰:“竹笋诸家惟以苦竹笋为最贵。”
竹笋的国语词典
禾本科苞木类,竹属所萌生的芽。可供食用,亦可入药,有消渴、利尿的疗效。
竹笋的网络释义
竹笋 (中国食材)
竹笋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2) 同本义 。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3)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篱);竹皮(笋壳);竹母(带有笋芽的竹鞭);竹工(制造竹器的工匠);竹匠(用竹子编制器具的手工业者);竹席(竹篾编成的铺垫用具);竹笪(粗竹席);竹笠(竹丝或竹蔑编成的笠帽)
(4) 竹简
明(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盐铁论》
(5) 又如:竹刑(记载于竹简上的刑法条文);竹素(古人用以记载文字的竹简与白绢);竹书(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
(6) 古代八音之一,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礼记·乐记》
匏竹在上。——《礼记·郊特牲》
丝木匏竹。——《周礼·春官·太师》。注:“竹,管箫也。”
宴酣之乐,非丝竹。——欧阳修《醉翁亭记》
(7) 又如:竹人(吹奏竹制乐器的乐工);竹肉丝(泛指器乐和声乐);竹笛(竹制管乐器);竹管(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
(8) 竹林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zuk7 [海陆丰腔] chuk7 [客英字典] chuk7 [陆丰腔] chuk7 [梅县腔] zhuk7 [沙头角腔] zuk7 [东莞腔] zuk7 [台湾四县腔] zuk7 [客语拼音字汇] zu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竹 | 張六 | 知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通 | 東 | ţĭuk | triuk/tiu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尹(
)声。本义:竹笋)(2) 竹子初从土里长出的嫩芽,味鲜美,可以做菜,也叫“竹笋”
筍,竹胎也。——《说文》。字亦作笋。
绚笋及蒲。——《诗·大雅·韩奕》
苞笋抽节。——左思《吴都赋》
如筀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笋玉(喻指女人的手指);笋剥(像剥笋似地脱掉,剥光);笋枯(笋干);笋鞭(竹的地下茎);笋尖(笋的尖嫩部分);笋衣(笋壳)
(4) 竹的青皮
敷重笋席。——《书·顾命》。郑注:“析竹青皮也。”
如竹箭之有筠也。——《礼记·礼器》
(5) 又如:笋席(用篾青所编的竹席);笋鞋(以竹皮或笋壳做成的鞋)
(6) 古代悬挂钟磬等乐器的横木 。如:笋业(悬钟磬的架子);
(7) 同“榫”。器物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 。如:笋里不知卯里(这一方面不知那一方面);笋头(榫头。竹、木等器物或构件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
形容词
嫩的 。如:笋鸡;笋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n3 [客英字典] ca5 sun3 [陆丰腔] sun3 [宝安腔] sun3 [海陆丰腔] sun3 [梅县腔] su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筍 | 思尹 | 心 | 諄 | 上聲 | 軫 | 合口三等 | 臻 | 諄 | sĭuĕn | synx/svi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