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

zhú gān [ zhu gan]
注音 ㄓㄨˊ ㄍㄢ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1.砍下来的削去枝叶的竹子。 2.竹子的主干。 3.指竹子。

词语解释

  1. 砍下来的削去枝叶的竹子。

    《诗·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 淇 。”《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 慈 ﹞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於盘中,须臾引一鱸鱼出。” 唐 孟浩然 《岘潭作》诗:“试垂竹竿钓,果得查头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那几个人却是对着我走来,一个提着半明不灭的灯笼,那两个每人摃着一根七八尺长的竹竿子。” 沈从文 《边城》一:“渡船头竖了一根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

  2. 竹子的主干。

    唐 元稹 《种竹》诗:“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 清 金人瑞 《对雪》诗:“压倒竹竿终劲直,怜斯鸟雀尽徬徨。”

  3. 指竹子。

    元 耶律楚材 《西域和王君玉诗》之六:“奔走红尘积有年,深思雪涧竹竿千。” 章炳麟 《董逃歌》:“ 秦 帝不蹈海,归蒔千竹竿。”

引证解释

⒈ 砍下来的削去枝叶的竹子。

《诗·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慈﹞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於盘中,须臾引一鱸鱼出。”
唐孟浩然《岘潭作》诗:“试垂竹竿钓,果得查头鯿。”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那几个人却是对着我走来,一个提着半明不灭的灯笼,那两个每人摃着一根七八尺长的竹竿子。”
沈从文《边城》一:“渡船头竖了一根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

⒉ 竹子的主干。

唐元稹《种竹》诗:“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
清金人瑞《对雪》诗:“压倒竹竿终劲直,怜斯鸟雀尽徬徨。”

⒊ 指竹子。

元耶律楚材《西域和王君玉诗》之六:“奔走红尘积有年,深思雪涧竹竿千。”
章炳麟《董逃歌》:“秦帝不蹈海,归蒔千竹竿。”

竹竿的国语词典

用竹子的茎干做成的竿子。

竹竿的网络释义

竹竿 (汉语词汇)

  • 竹竿(拼音:zhú gān),意为:(1)砍下来的削去枝叶的竹子;(2)竹子的主干;(3)指竹子。
  • 另外,《竹竿》一诗选自《诗经·国风·卫风》,阐述了卫国妇女远嫁别国,不能回故乡探望,心中烦闷。
  • 竹竿的翻译

    德语: Bambusstange
    法语: perche de bambou

    竹竿造句

    这根竹竿的长恰到好处。
    我家门口有三棵枣树每到秋天,大人们就会拿上竹竿去打枣。
    她拍着她的双手,她的手镯叮当地响着,你手里拿着你的竹竿儿在跳舞,活像一个小小的牧童。
    我们陆续跳在一只船上。一个朋友解开绳子,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间流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筛筛。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他的胳膊啊腿啊细得像竹竿。
    竹竿何袅袅,鱼儿何徙徙。
    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
    一根竹竿,决定了你的命运。
    小梅用竹竿从枣树上打下来很多甜枣,分给朋友们品尝。
    他秀长的手臂垂到臀部,身体笔挺的,像是一根竹竿从地面拔地而起。
    这些看来参差不齐的竹竿,事实上是经过刻意排列,别具风味。
    “无限清怀纸上生,竹竿抱节石藏贞,故家乔木今何在,梦里纵横见落英。
    东风徐徐,扯着竹竿上一床破被单,丝丝拉拉的响。
    根据犯罪嫌疑人麻某交代,他当天晚上经过值班室,看见窗前不远处放有手机和衣服,但他用手够不着,于是找来竹竿将衣服钩过来,拿了钱和手机,逃之夭夭。
    更不能用竹竿、棍棒、铁丝等物体穿捅安全栅网。
    有一次,一个获胜连队的崩龙族士兵举起挑着缅军人头的竹竿,庆祝游行,让随军记者驚骇不已。
    事发时,租住在此的一名年轻女子正在楼上晾晒衣被,由于晾衣服的竹竿已使用多年,不堪重负突然折断。
    他本就高高瘦瘦的,现在异灵化,竟变的还要高,整个人像是一根竹竿一般,竖立在天地之间,浑身上下散出了混莽的兽气,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王太白见自己的老妈把那根竹竿舞得那叫一个顺手,指南打北,声东击西。

    汉字详情

    zhú [zhu]
    部首: 624
    笔画: 6
    五笔: TTG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H
    四角: 88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2) 同本义 。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3)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篱);竹皮(笋壳);竹母(带有笋芽的竹鞭);竹工(制造竹器的工匠);竹匠(用竹子编制器具的手工业者);竹席(竹篾编成的铺垫用具);竹笪(粗竹席);竹笠(竹丝或竹蔑编成的笠帽)

    (4) 竹简

    明(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盐铁论》

    (5) 又如:竹刑(记载于竹简上的刑法条文);竹素(古人用以记载文字的竹简与白绢);竹书(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

    (6) 古代八音之一,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礼记·乐记》

    匏竹在上。——《礼记·郊特牲》

    丝木匏竹。——《周礼·春官·太师》。注:“竹,管箫也。”

    宴酣之乐,非丝竹。——欧阳修《醉翁亭记》

    (7) 又如:竹人(吹奏竹制乐器的乐工);竹肉丝(泛指器乐和声乐);竹笛(竹制管乐器);竹管(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

    (8) 竹林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英文翻译

    bamboo; flute; KangXi radical 118

    方言集汇

    ◎ 粤语:zuk1
    ◎ 客家话:[宝安腔] zuk7 [海陆丰腔] chuk7 [客英字典] chuk7 [陆丰腔] chuk7 [梅县腔] zhuk7 [沙头角腔] zuk7 [东莞腔] zuk7 [台湾四县腔] zuk7 [客语拼音字汇] z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張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ţĭuktriuk/tiuk
    gān [gan]
    部首: 624
    笔画: 9
    五笔: TF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MJ
    四角: 884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干声。本义:竹竿)

    (2) 同本义。竹子的主干

    竿,竹梃也。——《说文》

    籊籊竹竿。——《诗·卫风·竹竿》

    禁藏母拊竿。——《管子》

    竿殳之所揘毕。——张衡《西京赋》

    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立竿见影;揭竿为旗;竿木(古代艺人借以在其上表演各种技艺动作的长竿);竿殳(竹杖);竿首(竹竿顶端);竿头(竹竿的顶端)

    (4) 通“简”。竹简

    不离苞苴竿牍。——《庄子·列御寇》

    阳翟田望勤于竿牍……日发数十函不倦。—— 宋· 朱彧《萍洲可谈》

    (5) 又如:竿牍(指书信,古代用竹简书写,故称竿牍)

    (6) 特指钓竿 。如:垂竿;竿纶(钓竿与钓线)

    (7) 指竹篙 。如:竿枻(竹篙和船桨)

    量词

    (1) 计算长状物的单位,竹一根为一竿

    一径野花香袭体,数竿幽竹绿依依。——《西游记》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苏州园林》

    (2) 方言。用于抽旱烟

    约摸咂完一竿叶子烟的时候,…听见…有人朝房外跑走的脚步声。——《大波》

    动词

    (1) 以竿悬挂

    应元乘月黑,束槀为人,人竿一灯,立陴郳间。——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竿旌(旗杆顶端所饰的雉羽);竿首(用竿悬首)

    (3) 通“干”。请托

    竿摩,谓相逼近也。今俗以事干人者谓之相竿摩。——《后汉书·董卓传》注

    (4) 又如:竿摩(干求,请托)

    英文翻译

    bamboo pole; penis

    方言集汇

    ◎ 粤语:go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1 gon3 [客英字典] gon1 gwon1 [海陆丰腔] gon1 [梅县腔] gon1 [陆丰腔] gon1 [东莞腔] gon1 [台湾四县腔]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宝安腔] g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寒平聲開口一等kɑnk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