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牌
词语释义
竹牌
(1) 〈方〉麻将
词语解释
一种竹制的牌类赌具。
鲁迅 《呐喊·阿Q正传》:“然而也偶有大可佩服的地方,即如 未庄 的乡下人不过打三十二张的竹牌,只有假洋鬼子能够叉‘麻酱’,城里却连小乌龟子都叉得精熟的。”
引证解释
⒈ 一种竹制的牌类赌具。
引鲁迅《呐喊·阿Q正传》:“然而也偶有大可佩服的地方,即如未庄的乡下人不过打三十二张的竹牌,只有假洋鬼子能够叉‘麻酱’,城里却连小乌龟子都叉得精熟的。”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2) 同本义 。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3)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篱);竹皮(笋壳);竹母(带有笋芽的竹鞭);竹工(制造竹器的工匠);竹匠(用竹子编制器具的手工业者);竹席(竹篾编成的铺垫用具);竹笪(粗竹席);竹笠(竹丝或竹蔑编成的笠帽)
(4) 竹简
明(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盐铁论》
(5) 又如:竹刑(记载于竹简上的刑法条文);竹素(古人用以记载文字的竹简与白绢);竹书(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
(6) 古代八音之一,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礼记·乐记》
匏竹在上。——《礼记·郊特牲》
丝木匏竹。——《周礼·春官·太师》。注:“竹,管箫也。”
宴酣之乐,非丝竹。——欧阳修《醉翁亭记》
(7) 又如:竹人(吹奏竹制乐器的乐工);竹肉丝(泛指器乐和声乐);竹笛(竹制管乐器);竹管(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
(8) 竹林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zuk7 [海陆丰腔] chuk7 [客英字典] chuk7 [陆丰腔] chuk7 [梅县腔] zhuk7 [沙头角腔] zuk7 [东莞腔] zuk7 [台湾四县腔] zuk7 [客语拼音字汇] zu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竹 | 張六 | 知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通 | 東 | ţĭuk | triuk/tiu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片,卑声。“片”指锯开的木头的一半,又泛指扁而薄的东西。本义:题榜,招牌)
(2) 户籍板。犹今之户口簿
簧牌,籍也。——《广雅》
(3) 用木板、金属片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志 。如:门牌;路牌;招牌;布告牌;名牌
(4) 商标 。如:厂牌;名牌
(5) 古时的凭证;符信 。如:牌金(金牌。古代官员的一种身份凭证);牌面(古代官吏、使节的一种身分凭证);牌印(令牌印信);牌令(道士用的法器);腰牌
(6) 古代一种下行公文的名称 。如:行牌;牌文(官府文书名。古时各部行道府以下官府所用的公文);牌使(传示帝王命令的使臣);牌司(古代收受讼状的府吏)
(7) 娱乐或赌博用的卡片 。如:扑克牌;骨牌;纸牌
(8) 价格目录 。如:牌价
(9) 古时兵士打仗时用来遮护身体的“盾”的俗称 。如:藤牌;挡箭牌
(10) 词曲的调门 。如:词牌《菩萨蛮》;曲牌《驻云飞》
(11) 旌表纪念的建筑物 。如:牌坊;牌楼
(12) 样子,姿势 。如:牌子儿(样儿);牌谱(姿势;样子)
(13) “牌军”的略称
一直奔回家来,又和李牌寻了一黄昏。——《水浒传》
(14) 指“万岁龙牌”
有天万寿,跟了抚台拜牌。——《官场现形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pai3 [宝安腔] pai2 [沙头角腔] pai2 [梅县腔] pai2 [台湾四县腔] pai2 [东莞腔] pai2 [海陆丰腔] pai2 [客语拼音字汇] pai2 [客英字典] pai2
◎ 潮州话:ba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牌 | 薄佳 | 並 | 佳開 | 平聲 | 佳 | 開口二等 | 佳 | 蟹 | bre/bae | bʰ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