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惕

zhì tì [ zhi ti]
注音 ㄓˋ ㄊ一ˋ

词语释义

恐惧。窒﹐通'恎'。

词语解释

  1. 恐惧。窒,通“ 恎 ”。

    《易·讼》:“《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 闻一多 《璞堂杂识·窒惕》:“《损》象传‘君子以惩忿窒欲’,《释文》引 孟 本作恎……《广雅·释詁二》:‘恎,惧也。’是恎有惧义。”

引证解释

⒈ 恐惧。窒,通“恎”。

《易·讼》:“《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
闻一多《璞堂杂识·窒惕》:“《损》象传‘君子以惩忿窒欲’,《释文》引孟本作恎……《广雅·释詁二》:‘恎,惧也。’是恎有惧义。”

窒惕的网络释义

窒惕

  • 窒惕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hì tì,解释为恐惧。
  • 汉字详情

    zhì [zhi]
    部首: 523
    笔画: 11
    五笔: PWGF
    五行:
    仓颉: JCMIG
    四角: 301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穴,至声。洞穴狭小阻塞,故从穴。本义:阻塞,不通)

    (2) 同本义

    窒,塞也。——《说文》

    有孚窒。——《易·讼》。虞注:“塞止也。”

    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处鼻则为鼽为窒。——《吕氏春秋·尽数》。注:“不通也。”

    穹窒熏鼠。——《诗·豳风·七月》

    (3) 又如:窒塞;窒阂(闭塞,阻隔)

    (4) 抑止住使不发泄

    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易·损》

    (5) 又如:窒抑(阻遏;抑制);窒欲(抑制欲望);窒滞(阻碍);窒沮(阻滞);窒郁(抑郁;沉闷);窒士(不得志的文人)

    名词

    (1) 障碍物

    有窒皆通。——《丞相答刺罕赠谥制》

    (2) 又如:窒烦(排除烦乱的心情)

    英文翻译

    stop up, obstruct

    方言集汇

    ◎ 粤语:zat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siit7 [宝安腔] zit7 [海陆丰腔] zhit7 [客语拼音字汇] zid5 [梅县腔] zhit7 [客英字典] zh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陟栗質B開入聲開口三等眞Btrit/tytţĭĕt
    [ti]
    部首: 339
    笔画: 11
    五笔: NJQR
    五行:
    仓颉: PAPH
    四角: 96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易声。本义:害怕,放心不下)

    (2) 同本义

    惕,惧也。——《玉篇》

    惕,敬也。——《说文》

    夕惕若厉。——《易·乾》。郑注:“惧也。”

    岂不使诸侯之心惕惕焉。——《国语·楚语》。注:“惧也。”

    无日不惕,岂敢忘职?——《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行人皆怵惕。——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愧惕惭惧。——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惕息(忧心戒惧,不敢喘息。形容恐惧到了极点);惕惕(忧心戒惧;忧劳);惕 虑(戒慎谋虑);惕心(心有所惧)

    (4) 忧伤

    血去惕出。——《易·小畜》。虞注:“忧也。”

    抱拙终身,以死谁惕。——柳宗元《乞巧文》

    (5) 又如:惕然(忧虑的样子);惕想(忧思)

    英文翻译

    be cautious, careful, alert

    方言集汇

    ◎ 粤语:t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it7 [梅县腔] tit7 [宝安腔] tit7 [客英字典] tit7 [台湾四县腔] tit7 [客语拼音字汇] tid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歷錫開入聲開口四等dʰieith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