穅镫

kāng dèng [ kang deng]
繁体 穅鐙

词语释义

一种拌粘米糠的麻杆,作照明用。

词语解释

  1. 一种拌粘米糠的麻杆,作照明用。

    清 杨宾 《柳边纪略》卷四:“穅鐙,俗名虾棚,以米穅和水,顺手粘麻秸,晒乾,长三尺餘,插架上或木牌,燃之,光与烛等而省费,然中土人多用油鐙。”

引证解释

一种拌粘米糠的麻杆,作照明用。

清杨宾《柳边纪略》卷四:“穅鐙,俗名虾棚,以米穅和水,顺手粘麻秸,晒乾,长三尺餘,插架上或木牌,燃之,光与烛等而省费,然中土人多用油鐙。”

穅镫的网络释义

穅镫

  • 穅镫
  • 一种拌粘米糠的麻杆,作照明用。 清 杨宾 《柳边纪略》卷四:“穅镫,俗名虾棚,以米穅和水,顺手粘麻秸,晒乾,长三尺馀,插架上或木牌,燃之,光与烛等而省费,然中土人多用油镫。”
  • 汉字详情

    kāng [kang]
    部首: 505
    笔画: 16
    五笔: TYVI
    仓颉: HDILE
    四角: 20999

    英文翻译

    chaff, bran, husks of grain, from which comes: --poor, remiss

    方言集汇

    ◎ 粤语:hong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ong1 hong1 [台湾四县腔] hong1 kong1 [梅县腔] kong1 [陆丰腔] kong1 hong1 [宝安腔] hong1 [沙头角腔] hong1 [海陆丰腔] hong1 k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岡唐開平聲開口一等kʰɑŋkhang/qang
    dēng,dèng [deng,deng]
    部首: 506
    笔画: 17
    五笔: QWGU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PNOT
    四角: 82718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代盛熟食器皿

    镫,锭也。从金,登声。——《说文》。按,即登也。古用瓦,后世范金为之,又制此字。”

    执醴授之,执镫。——《礼记·祭统》。注:“镫,豆下跗也。”

    (2) 马镫

    镫,鞍镫。——《广韵》

    (3) 古同“灯”

    兰膏明烛,华镫错些。——《楚辞·招魂》

    英文翻译

    lamp; a kind of cooking vessel

    方言集汇

    ◎ 粤语:dang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