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ㄒ一 ㄌ一ˇ ㄏㄨˊ ㄊㄨ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稀里糊涂 xīlihútu

(1) 不明白;迷糊

他稀里糊涂地接受她的请求
be confused

(2) 不认真;随意

这事你可不能稀里糊涂地应付
casual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曹禺《和剧作家们谈读书和写作》:“如果写他后悔,稀里糊涂自杀了,就没有多大意思。”

成语用法

稀里糊涂作谓语、状语;用于口语。

引证解释

⒈ 不清楚,糊里糊涂。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只有一回:他喝多了酒,稀里糊涂跟他朋友唐田闲唠嗑。”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他是睡大觉不成,怎么稀里糊涂的?”

⒉ 随便,马马虎虎。

如:这个方案没有经过认真的讨论,就稀里糊涂地通过了。

稀里糊涂的网络释义

稀里糊涂

  • 【解释】1.糊涂(程度略轻);迷糊:这道题他讲了两遍,我还是~的。2.马马虎虎;随便:这件事没有经过认真讨论,就~的通过了
  • [出处]黄河中下游一带民间方言。
  • 稀里糊涂的翻译

    日语: 物事(ものごと)が何が何だかはっきりしないさま,ぼんやりしているさま

    反义词

    稀里糊涂造句

    班长今天为啥批评我,至今我都是不明不白,稀里糊涂。
    但是就咱们的大环境和习俗上看,结婚对于大多数家庭都是个高成本高费用的事儿,很多人也就妥协了,其实很多夫妻都是为了结婚而结婚,有的稀里糊涂的就结了,大多数还是向世俗妥协了。
    有些人常常因为忧虑过度,而导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却因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前者常为寻找理性而痛苦,因聪明过头而衰,愚蠢的根源在于什么都懊悔。后都不知悔恨为何物,整天稀里糊涂地生活,活着与死去没有什么区别。
    你别装模作样,煞有介事似的,好像你真是稀里糊涂地犯了错误。
    我蹲在走廊里,稀里糊涂吃面条,真的好吃,又香又烫,烫的我眼泪噼里啪啦往碗里掉。从那一天起,只要吃面,我只吃西红柿鸡蛋面。
    一个满嘴昏话,就连死也死的稀里糊涂自称是网神的网络游戏设计大师,穿越到了他梦想中的大陆。
    结婚这种事儿就是要稀里糊涂的趁热打铁,但凡理智清醒的考虑一下,百分之八十都成不了。
    恭送教研部主任离开,王东生大呼不可思议,没想到自己稀里糊涂的就当上了老师,完全做梦一般啊!“兄弟,看你挺面熟的啊?”。
    尽管她只喝了两杯汽酒,但看上去好像已醉得稀里糊涂了。
    好在,平时很少用这个词,只是在读小说读散文时遇到,反正也是默读,在心里读成啥样又没人知道,这样稀里糊涂混过来了。
    不过,那时的薛佳凝还有点稀里糊涂,特别不喜欢演话剧。
    一个二秆子小道士,稀里糊涂地穿越两千年时空来到现代,却发觉他多认识的修道界已出现翻天覆地地变化。
    公子也是命好,被一个逆天的老者看中,而老者自己,实际上也是稀里糊涂的到达了这种传说中的境界,属于一种妙手偶得,如果真的去专门的修炼,反而获取不到。
    穿上厚重的衣服,边跑边系鞋带,用手当梳子稀里糊涂的捣腾了几下头发。
    迫于妻子的淫威,在加上多年公事繁忙对妻子的亏欠,最终吴玉玺稀里糊涂的竟然就答应了妻子。
    当然,也可能我作为一个人太软弱了。正因为软弱,才稀里糊涂的随波逐流。本该在哪里觉察出来停住不动,却没做到------虽然我没有对你言传身教的资格村上春树。
    而且他们乐观的天性极具感染力,他们周围的朋友们要把握好分寸,以免被白羊座人领入一个稀里糊涂的盲目乐观绝地之中。
    不久之后,阿马迪决心推诚布公,给这些人普及银行知识,否则,这些人存个稀里糊涂的,不利于长期合作。
    根本不用看什么题目,只是照着答案稀里糊涂地一路抄下去,直到答完了也不知道考的什么内容。
    偶遇星空学院守池神兽啸天虎,一根玉米顺拐过来,又稀里糊涂泡了个灵池澡,酿下不可饶恕的过错。

    汉字详情

    [xi]
    部首: 505
    笔画: 12
    五笔: TQD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DKKB
    四角: 249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禾,希声。本义:稀疏)

    (2) 同本义

    稀,疏也。——《说文》

    月明星稀。——《文选·曹操·短歌行》。经传皆以希为之。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唐· 杜甫《倦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晋· 陶潜《归园田居》

    (3) 又如:稀棱挣(稀疏的样子);稀撒撒(稀剌剌);稀星(稀疏的星);稀零零(极稀疏);稀稀落落(稀疏的样子;稀疏冷落的样子)

    (4) 少,不多

    相见常日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鞍马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死者尚稀。——清· 方苞《狱中杂记》

    自想此梦稀奇,心下疑惑。——《二刻拍案惊奇》

    (5) 又如:稀稀罕儿(稀罕少见的东西);稀行(不常来;稀客)

    (6) 薄,不浓

    我们的衙门里每天煮了十几大锅的稀饭施给穷人。——巴金《灭亡》

    (7) 又如:稀流薄荡(形容液体稀薄波动);稀解粥(稀粥);稀溜溜;稀淡(极淡,不浓密)

    副词

    (1) 很;极。形容程度深

    床上的铺盖已经掀得稀乱,一个凳子躺在被铺上。——鲁迅《而已集·再谈香港》

    (2) 又如:稀不相干(一点儿也不相干);稀秃湿(湿透了);稀醉(烂醉)

    英文翻译

    rare, unusual, scarce; sparse

    方言集汇

    ◎ 粤语:hei1
    ◎ 客家话:[陆丰腔] hi1 [东莞腔] hi1 [海陆丰腔] hi1 [宝安腔] hi1 [台湾四县腔] hi1 [客英字典] hi1 [客语拼音字汇] hi1 [梅县腔] hi1
    ◎ 潮州话:h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香衣微開平聲開口三等hioi/xioixĭəi
    [li]
    部首: 708
    笔画: 7
    五笔: JF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G
    四角: 60105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2) 同本义

    裏,衣内也。——《说文》。衣外曰表。

    襦在裏也。——《谷梁传·宣公九年》注

    不罹于裏。——《诗·小雅·小弁》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3) 又如:里衣(内衣,汗衫。指贴身的衣报);里外发烧(指里外都是毛皮缝制的衣服)

    (4) 内,中。与外相反

    裏急暴痛。——《素问·至真要大论》

    肉里之脉。——《素问·刺腰痛篇》

    约定今夜放火,里应外合。——《三国演义》

    (5) 又如:里向(靠里边的;里面);里势(里面);里勾外连(内外勾结);里头大叔(里头,指宫内。指慈禧最宠信的大太监李连英);里牵绵(指饮酒下肚时,好像腹内忽有厚绵暖着一样)

    (6) 时候

    妾身年少里,父母俱倾弃。——宋·佚名《张协状元》

    (7) 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位置;处所

    我这里凭阑望,母亲那里倚门悲。——郑德辉《玉粲登楼》

    (8) 又如:这里,那里;哪里;省里;县里

    名词

    (1) (会意。从土,从田。从“田”,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本义:里弄;街巷)

    (2) 同本义

    里,居也。——《说文》

    里,邑也。——《尔雅》。李注:“居之邑也。”

    里尻也。——《广雅》

    在野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

    于蹶之里。——《诗·大雅·韩奕》

    赋里以人。——《国语·晋语》。注:“廛也。”

    以里听者,禄之以里。——《吕氏春秋·怀宠》。注:“闾也。”

    河洛为王之里。——左思《蜀都赋》。注:“居也。”

    匪仁里其焉宅兮。——张衡《思玄赋》。注:“里宅皆居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诗·郑风·将仲子》

    既行,及里门,门扃未发。——沈既济《任氏传》

    (3) 又如:里门(乡里的门。古代聚族列里以居,里有里门);里闬(即里门,乡里);里闾(里门,乡里)

    (4) 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尚书大传》

    古者七十二家为里。——《论语·譔考文》

    一里八十户。——《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百家为里。——《管子·度地》

    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韩诗外传》

    择其贤民,使为里君。——《管子·小匡》

    (5) 又如:里长(主管一里的人。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尹(里长,里中的长官。即里正);里正图董(乡长、里长一类的人物);里吏(即里尹、里正、里胥)

    (6) 乡里;家乡;故乡

    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史记·滑稽列传》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史记·汲郑列传》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潜《归园田居》

    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江淹《别赋》

    (7) 又如:里籍(籍贯);里豪(乡里中豪强的人);里妪(乡村妇女);里门(故里;故乡)

    (8) 量词。长度单位

    于三十里。——《诗·小雅·六月》

    (9) 又如:华里(市里的旧称);里数;里程;里堠(记里程的土堆)

    (10) 通“理”。地理

    通于沟渠,修堤防,树五谷,通于地里者也。——《说苑·臣术》

    动词

    (1) 居住

    在壄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上》

    悠悠我里。——《诗·小雅·十月之交》

    军社之所里。——《周礼·夏官·量人》

    里仁而美。——《论语·里仁》

    (2) 又如:里布(古代的土地税。里,居也;布,钱也);里舍(私人住宅;同乡里人);里仁(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与仁人为邻)

    (3) 谓计算路程 。如:里程碑(设于路边计算里数的标志)

    (4) 通“理”。治理

    乃里西土之数。——《穆天子传》

    形容词

    通“悝”。忧伤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诗·小雅·十月之交》

    语尾助词词

    同“哩”

    梅香,你看奶奶做什么里?奶奶看经哩。—— 元· 关汉卿《金线池》

    英文翻译

    unit of distance; village; lane

    方言集汇

    ◎ 粤语:lei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i1 [陆丰腔] li1 [海陆丰腔] li1 li3 [宝安腔] li3 | li1 [客英字典] li3 [客语拼音字汇] li1 li3 [台湾四县腔] li1 li3 [梅县腔] li1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良士上聲開口三等lix/liiolĭə
    hū,hú,hù [hu]
    部首: 610
    笔画: 15
    五笔: ODEG
    五行:
    仓颉: FDJRB
    四角: 979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涂抹 。如:糊墙缝;糊窟窿;糊上一层泥

    (2) 泛指遮掩 。如:糊弄(胡扯瞎弄,草草了事)

    词缀

    (3) ∶叠用在形容词后加重程度。如:黑糊糊,粘糊糊

    (4) 另见 hú;hù

    名词

    (形声。从米,胡声。本义:同“餬”。稠粥) 同本义

    日用面一斗为糊,以供缄封。——唐· 冯贽《云仙杂记》引《宣武盛事》

    动词

    (1) 用浆糊或用别的粘剂粘合 。如:糊刷(裱糊上所用的鬃质扁形刷子);糊纸(用纸沾贴上去);糊裱(用纸等糊窗户、墙壁、顶棚等)

    (2) 用粥填塞。比喻勉强维持生活

    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魏书》

    形容词

    (1) 同“煳”。食品、衣物等经火变得黄黑发焦 。如:糊饭;馒头烤糊了

    (2) 不清楚,不明事理 。如:糊突(指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糊突突(一塌糊涂);糊涂桶(糊突虫。骂人话)

    (3) 另见 hù;hū

    名词

    像稠粥一样的食物 。如:辣椒糊;面糊;糨糊。口语中多念轻声

    动词

    (1) 敷衍。弥缝缺失 。如:糊弄(将就)

    (2) 蒙混 。如:糊弄(欺骗;蒙混);你别糊人

    (3) 另见 hū;hú

    英文翻译

    paste, stick on with paste

    方言集汇

    ◎ 粤语:wu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宝安腔] fu2 [海陆丰腔] fu2 [陆丰腔] fu3 [梅县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吳平聲開口一等gho/huɣu
    [tu]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WT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OMD
    四角: 3819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2) 同本义

    (3) 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之牛栏江。发源于寻甸,北流至威宁折向西北,至鲁甸县注入金沙江

    涂,水。出 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 渑。——《说文》

    (4) 洞涡水支流。在山西省榆次县境

    (5) 道路。也作“途”

    出于玉之涂。——《孟子·梁惠王上》

    乡也混然涂之人也。——《荀子·儒效》

    涂巷之人也。——《荀子·劝学》

    故辟门除涂,以迎吾人。——《荀子·王霸》

    (6) 又如:涂次(路上;途中);涂夫(路人);涂巷(道路;街坊);涂轨(本指车行之道。引申谓路子,途径);涂数(途程);涂迹(轨迹,途径);涂辙(车轮的痕迹);涂道(路途)

    (7) 十二月。古月名

    十二月为涂。——《尔雅》

    (8) “塗”的简化字

    名词

    (1) 泥,泥巴

    塗,泥也。——《广雅》

    见豕负涂。——《易·睽》

    厥土惟塗泥。——《书·禹贡》

    如塗塗附。——《诗·小雅·角弓》

    冻塗。——《礼记·夏小正》

    坐于塗炭。——《孟子》

    (2) 又如:涂车(用泥涂制成而饰以彩色的车子。为古时送葬的明器);涂炭(泥淖和炭灰。喻污浊之地。亦谓污浊)

    (3) 道路

    道听塗说。——《论语》

    遇诸塗。

    长塗中宿。——司马相如《上林赋》

    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易·系辞下》

    立之涂,匠者不顾。——《庄子·逍遥游》

    明乎坦涂。——《庄子·秋水》

    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庄子·徐无鬼》

    (4) 此义又作“途”。又如:涂不拾遗(道不拾遗);涂说(道路传闻之言);涂次(途中停留);涂陌(道路);涂径(道路;路径);涂路(犹道路);涂殚(路走到尽头)

    (5) 引申指途径;门路

    国乱者,民多私义;兵弱者,民多私勇。则削国之所以取爵禄者多涂,亡国之所以贱爵轻禄。——《商君书》

    动词

    (1) 涂抹;粉刷物品

    涂明耳目。——《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涂白(在树干上涂抹白涂剂);涂附(在污泥上再涂上污泥。比喻以恶附恶);涂地(涂抹、漫布于地);涂墍(用泥涂抹屋顶或墙壁)

    (3) 乱写乱画 。如:涂鸦(比喻胡写乱画或书法幼稚);涂乙(改窜文字。抹去称为涂,勾改称为乙。乙是勾改的符号);别在墙上乱涂

    (4) 使不清楚或模糊 。如:涂掉几个字

    英文翻译

    surname; name of certain rivers

    方言集汇

    ◎ 粤语:tou4
    ◎ 潮州话:tu5(thû) 〈姓〉tou5(thô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魚平聲開口三等drio/divɖʰĭ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