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软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极软。借指体弱无力。
《老残游记》第八回:“我这两隻脚还是稀软稀软,立不起来,怎样是好?”
引证解释
⒈ 极软。借指体弱无力。
引《老残游记》第八回:“我这两隻脚还是稀软稀软,立不起来,怎样是好?”
稀软的网络释义
稀软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禾,希声。本义:稀疏)
(2) 同本义
稀,疏也。——《说文》
月明星稀。——《文选·曹操·短歌行》。经传皆以希为之。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唐· 杜甫《倦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晋· 陶潜《归园田居》
(3) 又如:稀棱挣(稀疏的样子);稀撒撒(稀剌剌);稀星(稀疏的星);稀零零(极稀疏);稀稀落落(稀疏的样子;稀疏冷落的样子)
(4) 少,不多
相见常日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鞍马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死者尚稀。——清· 方苞《狱中杂记》
自想此梦稀奇,心下疑惑。——《二刻拍案惊奇》
(5) 又如:稀稀罕儿(稀罕少见的东西);稀行(不常来;稀客)
(6) 薄,不浓
我们的衙门里每天煮了十几大锅的稀饭施给穷人。——巴金《灭亡》
(7) 又如:稀流薄荡(形容液体稀薄波动);稀解粥(稀粥);稀溜溜;稀淡(极淡,不浓密)
副词
(1) 很;极。形容程度深
床上的铺盖已经掀得稀乱,一个凳子躺在被铺上。——鲁迅《而已集·再谈香港》
(2) 又如:稀不相干(一点儿也不相干);稀秃湿(湿透了);稀醉(烂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hi1 [东莞腔] hi1 [海陆丰腔] hi1 [宝安腔] hi1 [台湾四县腔] hi1 [客英字典] hi1 [客语拼音字汇] hi1 [梅县腔] hi1
◎ 潮州话:h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希 | 香衣 | 曉 | 微開 | 平聲 | 微 | 開口三等 | 微 | 止 | hioi/xioi | xĭəi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车,欠声。本义:柔软)
(2) 同本义。质地不硬,与“硬”相对。也作“輭”
軟,柔也。——《玉篇》
軟,俗輭字。——《广韵》
輭,柔也。——《广韵》
步步金阶上软舆。——唐· 王建《宫词》
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红楼梦》
(3) 又如:软壁(可折叠的屏风);软片(指裱好的书画);软柔柔(非常柔软);软设设(软软的);软性(轻柔的事物。与硬性相对);绵软(柔软;又形容身体无力);松软(松散绵软);软甲(软战。用非金属制作的软质战衣)
(4) 柔和;温和
文辞婉软。——柳宗元《乞巧文》
(5) 又如:软咍咍(软绵绵;软软地);软善(和善);软款(娇柔;柔和;温顺地恳求);软局子(软手段);软软款款(用温柔亲切的话体贴、抚慰);软熟(形容人性格柔和,不违世人);软语温香(形容女性细芳的身体);软语温存(用温和婉转的话相抚慰);软和(柔和);软风(和风);软美(柔和美好;温顺)
(6) 形容人体柔弱无力
李园,软弱人也。——《战国策·秦策》
(7) 又如:软刺答(软答刺。软弱无力的样子);软丢答(轻飘无力);软困(疲乏无力);酸软(身体发酸而无力);酥软(肢体软弱无力);软兀剌(形容无力,乏劲);软懒(乏力慵懒的样子);软乎(形容柔弱无力)
(8) 意志不坚定,容易被感动或动摇
心里早软了。——《红楼梦》
(9) 又如:软壳鸡蛋(比喻性情软弱之人);软揣(软弱,不坚强);软怯怯(软弱,羞怯);软厮禁(不硬挣,不坚强);心软(容易被外界事物感动而生怜悯或同情);手软(不忍下手或下手不狠);软脊脊(比喻没有主见,不坚定);软耳朵(比喻无主见、容易轻信人言的人);软商(用软磨的手段商量)
(10) 不用强硬的手段,只是平和地进行
主公软监诸将在内,水食不便。——《三刻拍案惊奇》
(11) 又如:软招(软办法,软手段);软困(软禁;用软办法围困);软监(软禁)
动词
(1) 麻痹;软化
你莫诡诈欺心软我,欲为脱身之计。——《西游记》
(2) 又如:软顽(顽滑;刁顽);软痛(缓解伤痛);软口汤(为封人口而送的人情贿赂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