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诧

xī chà [ xi cha]
繁体 稀詫
注音 ㄒ一 ㄔㄚˋ

词语释义

1.犹稀奇。令人惊异。

词语解释

  1. 犹稀奇。令人惊异。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将百姓敢蹅踏,赤紧的他官职大的忒稀诧!”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一折:“你道我 尧 眉 舜 目堪图画, 汤 肩 禹 背实稀诧。”

引证解释

⒈ 犹稀奇。令人惊异。

元关汉卿《鲁斋郎》楔子:“将百姓敢蹅踏,赤紧的他官职大的忒稀诧!”
明罗贯中《风云会》第一折:“你道我尧眉舜目堪图画, 汤肩禹背实稀诧。”

稀诧的网络释义

稀诧

  • 稀诧,读音为xī chà ㄒㄧ ㄔㄚ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稀奇。
  • 汉字详情

    [xi]
    部首: 505
    笔画: 12
    五笔: TQD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DKKB
    四角: 249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禾,希声。本义:稀疏)

    (2) 同本义

    稀,疏也。——《说文》

    月明星稀。——《文选·曹操·短歌行》。经传皆以希为之。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唐· 杜甫《倦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晋· 陶潜《归园田居》

    (3) 又如:稀棱挣(稀疏的样子);稀撒撒(稀剌剌);稀星(稀疏的星);稀零零(极稀疏);稀稀落落(稀疏的样子;稀疏冷落的样子)

    (4) 少,不多

    相见常日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鞍马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死者尚稀。——清· 方苞《狱中杂记》

    自想此梦稀奇,心下疑惑。——《二刻拍案惊奇》

    (5) 又如:稀稀罕儿(稀罕少见的东西);稀行(不常来;稀客)

    (6) 薄,不浓

    我们的衙门里每天煮了十几大锅的稀饭施给穷人。——巴金《灭亡》

    (7) 又如:稀流薄荡(形容液体稀薄波动);稀解粥(稀粥);稀溜溜;稀淡(极淡,不浓密)

    副词

    (1) 很;极。形容程度深

    床上的铺盖已经掀得稀乱,一个凳子躺在被铺上。——鲁迅《而已集·再谈香港》

    (2) 又如:稀不相干(一点儿也不相干);稀秃湿(湿透了);稀醉(烂醉)

    英文翻译

    rare, unusual, scarce; sparse

    方言集汇

    ◎ 粤语:hei1
    ◎ 客家话:[陆丰腔] hi1 [东莞腔] hi1 [海陆丰腔] hi1 [宝安腔] hi1 [台湾四县腔] hi1 [客英字典] hi1 [客语拼音字汇] hi1 [梅县腔] hi1
    ◎ 潮州话:h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香衣微開平聲開口三等hioi/xioixĭəi
    chà [cha]
    部首: 226
    笔画: 8
    五笔: YPTA
    五行:
    仓颉: IVJHP
    四角: 337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宅声。本义:夸耀)

    (2) 同本义

    狐貉安能诧緼袍。——陆游《纵笔》

    (3) 惊讶,觉着奇怪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 明· 魏学洢《核舟记》

    (4) 又如:诧为奇事

    英文翻译

    be surprised, be shocked

    方言集汇

    ◎ 粤语:caa3
    ◎ 潮州话:ca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