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糊烂

xī hú làn [ xi hu lan]
繁体 稀糊爛
注音 ㄒ一 ㄏㄨˊ ㄌㄢˋ

词语释义

1.形容极烂。 2.形容彻底毁灭。 3.形容十分窘迫。

词语解释

  1. 形容极烂。如:小豆粥熬得稀糊烂。

  2. 形容彻底毁灭。如:这次伏击把鬼子打得稀糊烂。

  3. 形容十分窘迫。如:农活一紧,他爷俩就忙个稀糊烂。

引证解释

⒈ 形容极烂。

如:小豆粥熬得稀糊烂。

⒉ 形容彻底毁灭。

如:这次伏击把鬼子打得稀糊烂。

⒊ 形容十分窘迫。

如:农活一紧,他爷俩就忙个稀糊烂。

稀糊烂的网络释义

稀糊烂

  • 稀糊烂,拼音xī hú làn,汉语词汇,意思是形容极烂。
  • 汉字详情

    [xi]
    部首: 505
    笔画: 12
    五笔: TQD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DKKB
    四角: 249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禾,希声。本义:稀疏)

    (2) 同本义

    稀,疏也。——《说文》

    月明星稀。——《文选·曹操·短歌行》。经传皆以希为之。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唐· 杜甫《倦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晋· 陶潜《归园田居》

    (3) 又如:稀棱挣(稀疏的样子);稀撒撒(稀剌剌);稀星(稀疏的星);稀零零(极稀疏);稀稀落落(稀疏的样子;稀疏冷落的样子)

    (4) 少,不多

    相见常日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鞍马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死者尚稀。——清· 方苞《狱中杂记》

    自想此梦稀奇,心下疑惑。——《二刻拍案惊奇》

    (5) 又如:稀稀罕儿(稀罕少见的东西);稀行(不常来;稀客)

    (6) 薄,不浓

    我们的衙门里每天煮了十几大锅的稀饭施给穷人。——巴金《灭亡》

    (7) 又如:稀流薄荡(形容液体稀薄波动);稀解粥(稀粥);稀溜溜;稀淡(极淡,不浓密)

    副词

    (1) 很;极。形容程度深

    床上的铺盖已经掀得稀乱,一个凳子躺在被铺上。——鲁迅《而已集·再谈香港》

    (2) 又如:稀不相干(一点儿也不相干);稀秃湿(湿透了);稀醉(烂醉)

    英文翻译

    rare, unusual, scarce; sparse

    方言集汇

    ◎ 粤语:hei1
    ◎ 客家话:[陆丰腔] hi1 [东莞腔] hi1 [海陆丰腔] hi1 [宝安腔] hi1 [台湾四县腔] hi1 [客英字典] hi1 [客语拼音字汇] hi1 [梅县腔] hi1
    ◎ 潮州话:h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香衣微開平聲開口三等hioi/xioixĭəi
    hū,hú,hù [hu]
    部首: 610
    笔画: 15
    五笔: ODEG
    五行:
    仓颉: FDJRB
    四角: 979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涂抹 。如:糊墙缝;糊窟窿;糊上一层泥

    (2) 泛指遮掩 。如:糊弄(胡扯瞎弄,草草了事)

    词缀

    (3) ∶叠用在形容词后加重程度。如:黑糊糊,粘糊糊

    (4) 另见 hú;hù

    名词

    (形声。从米,胡声。本义:同“餬”。稠粥) 同本义

    日用面一斗为糊,以供缄封。——唐· 冯贽《云仙杂记》引《宣武盛事》

    动词

    (1) 用浆糊或用别的粘剂粘合 。如:糊刷(裱糊上所用的鬃质扁形刷子);糊纸(用纸沾贴上去);糊裱(用纸等糊窗户、墙壁、顶棚等)

    (2) 用粥填塞。比喻勉强维持生活

    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魏书》

    形容词

    (1) 同“煳”。食品、衣物等经火变得黄黑发焦 。如:糊饭;馒头烤糊了

    (2) 不清楚,不明事理 。如:糊突(指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糊突突(一塌糊涂);糊涂桶(糊突虫。骂人话)

    (3) 另见 hù;hū

    名词

    像稠粥一样的食物 。如:辣椒糊;面糊;糨糊。口语中多念轻声

    动词

    (1) 敷衍。弥缝缺失 。如:糊弄(将就)

    (2) 蒙混 。如:糊弄(欺骗;蒙混);你别糊人

    (3) 另见 hū;hú

    英文翻译

    paste, stick on with paste

    方言集汇

    ◎ 粤语:wu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宝安腔] fu2 [海陆丰腔] fu2 [陆丰腔] fu3 [梅县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吳平聲開口一等gho/huɣu
    làn [lan]
    部首: 414
    笔画: 9
    五笔: OUFG
    五行:
    仓颉: FTMM
    四角: 9881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火,阑声。本义:煮烂)

    (2) 同本义

    孏,孰也。——《说文》。字亦作爛。

    熟而不烂。——《吕氏春秋·本味》

    三日三夕不烂。——晋· 干宝《搜神记》

    (3) 又

    此儿头不烂。

    是必烂也。

    三首俱烂。

    (4) 又如:烂饭(加水较多而煮成的又软又烂的饭);烂煮(煮至熟烂);烂蒸(蒸至烂熟);烂椹(熟透的桑椹)

    (5) 火烧伤

    焦头烂额为上客。——《汉书·霍光传》

    (6) 头绪乱 。如:烂子(乱子);烂事(方言。犹言麻烦事或办糟了的事)

    (7) 零碎,断片 。如:烂纸片;衣服穿烂了

    形容词

    (1) 腐烂,腐败

    烂灰生蝇。——《淮南子·说山》。注:“腐也。”

    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三国演义》

    (2) 又如:一场大雨使麦子烂了;烂黄齑(烂腌菜,比喻爱情不专的人);烂败(腐烂);烂损(腐烂败坏);烂碎(腐烂破碎);烂溃(溃烂)

    (3) 明亮、光明;色彩绚丽

    明星有烂。——《诗·郑风·女曰鸡鸣》

    烂昭昭兮未央。——《楚辞·云中君》。注:“光貌。”

    登降炤烂。——班固《西都赋》。注:“明也。”

    功德烂然。——《汉书·王莽传》

    (4) 又如:灿烂(光彩显明耀眼);烂灼(灿粒闪灼);烂熳(坦率自然,不做作);烂目(耀眼)

    (5) 形容物体呈稀糊状态 。如:烂浆(形容物成稀糊状);烂酱(形容物体呈稀烂的糊状)

    (6) 放荡 。如:烂污(人行为放荡不端);烂料(败家子);烂仔(流氓);烂靡(靡烂);烂货(称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人)

    副词

    程度深;极、盛 。如:烂火(烈火);粒红(深红)

    英文翻译

    rotten, spoiled, decayed

    方言集汇

    ◎ 粤语:laan6
    ◎ 潮州话:nuan7(nuāⁿ) lang6(lăng)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