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谓

chēng wèi [ cheng wei]
繁体 稱謂
注音 ㄔㄥ ㄨㄟ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称谓 chēngwèi

(1) 人们由于亲属和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分、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如:母亲、老师、首长等

appellation

(2) 称呼

title

(3) 述说;陈述

state

词语解释

  1. 称呼,名称。

    《后汉书·郎顗传》:“改易名号,随事称谓。”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古往今来,名目各异,区分壤隔称谓不同。” 明 胡应麟 《诗薮外编·六朝》:“凡词场称谓,要在适齿牙而已,非必在前则优,居后为劣也。”

  2. 述说;言说。

    《宋书·武帝纪上》:“事遂永代,功高开闢,理微称谓,义感朕心。”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然《爻》《繫》所筌,穷於此域,则称谓所絶,形乎彼岸矣。”

引证解释

⒈ 称呼,名称。

《后汉书·郎顗传》:“改易名号,随事称谓。”
唐刘知几《史通·称谓》:“古往今来,名目各异,区分壤隔称谓不同。”
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六朝》:“凡词场称谓,要在适齿牙而已,非必在前则优,居后为劣也。”

⒉ 述说;言说。

《宋书·武帝纪上》:“事遂永代,功高开闢,理微称谓,义感朕心。”
南朝齐王屮《头陀寺碑文》:“然《爻》《繫》所筌,穷於此域,则称谓所絶,形乎彼岸矣。”

称谓的国语词典

对人或物所加的名称。

称谓的网络释义

称谓 (词语)

  • 称谓:指人们因亲属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名称。称谓的使用,多种多样。
  • 称谓造句

    从那以后,便有了虎丘的称谓,至今已两千五百年。
    有一条短信用心编写,有一个称谓用一生诠释,有一个节日用爱渲染,有一句祝福用深情表白:老师,辛苦了,教师节到,祝您身体健康,节日快乐!
    主人公是一个我喜欢的称谓,因为真实,生动,而且可以赚足自己想要的安慰,可以把错误说的很美,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爱护,最好的自欺欺人又自爱的方式。
    比如印度人习惯于将他们的姓或家庭称谓缩略为首字母。在印度南部,很多人都有着长且绕舌的名字,这使得其他地区的人很难发音。
    由于语言、文化背景和社会结构的不同,英汉称谓语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我一直觉得导演其实是一个动词,它不是一个名词,我觉得它更多的是一种冲动,是一种表达的冲动,而不是一个称谓。
    父亲子女兄弟姊妹等称谓,并不是简单的荣誉称号,而是一种负有完全确定的异常郑重的相互义务的称呼,这些义务的总和便构成这些民族的社会制度的实质部分。
    对于贺寿、贺婚、贺喜、哀挽等特殊用途的作品,很多书家不知如何称谓署款。
    这样的亲属称谓的扩大使用在朝鲜语和汉语当中都普遍存在。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有很多的讲究,有尊称,有谦称,还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等,其内容浩淼无边,需要我们慢慢了解。
    有这么一种职业,简单而崇高。有这么一个称谓,朴实而伟大。那就是老师,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此刻也许您还在忙碌,但是五湖四海的我们,向您致敬,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是一声光荣的称谓,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其实,你可想过没有那些老师的引导,我们会迷失在哪,所以,在教师节,我要告诉老师:谢谢您!
    古人有苦行僧的称谓,指的就是以苦为荣,以苦为生的出家人。
    父亲是您光荣的称谓,在您身上闪耀着爱的光辉,您给子女的爱无怨无悔,您工作再苦也不说累。今天是父亲节,祝福全天下的父亲们健康幸福,节日快乐!
    在北方方言区里,“大”或“大大”曾经是一个普遍的亲属称谓。
    老师是一个光荣的称谓,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其实,你可想过没有那些老师的引导,我们会迷失在哪,所以,在教师节,我要告诉老师:谢谢您!
    有一种牵挂心连心,有一份关爱很温馨,有一首诗歌游子吟,有一个称谓叫母亲,母亲节来临,短信表儿心,感恩养育恩,祝福献母亲。祝妈妈节日快乐!
    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称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有一种称谓叫做兄弟,有一种力量无人能敌,有一种付出毫无功利,有一种情感手足情义。兄弟,未来的道路我们一起努力!
    我的问题是称谓后面是要用冒号、逗点还是破折号。

    汉字详情

    chēng,chèn,chèng [cheng,chen]
    部首: 505
    笔画: 10
    五笔: TQIY
    姓名学:
    仓颉: HDNF
    四角: 27992

    详细解释

    chèn

    动词

    (1) 符合,相当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韩非子·王蠹》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对称;相称;称合(相当);称任(称职,犹胜任);称位(与职位相符)

    (3) 另见 chēng;chèng

    chēng

    动词

    (1) (形声。从禾,爯( chēng)声。( chèng)本义: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秤”。又指称量)

    (2) 测定重量

    苦称量之不审兮。——《楚辞·惜誓》。注:“称所以知轻重。”

    (3) 又如:称物(衡量物之多少,轻重);称亭(称量平正);称验(过称检验)。泛指衡量、揣度。又如:称体裁衣(比喻按照实际来办理);称斤约两(比喻权衡得失);称功(衡量功劳,与功绩相比)

    (4) 叫做;称呼;号称;把…说成

    称帝而治。——《战国策·秦策》

    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清· 侯方域《马伶传》

    (5) 又如:自称;通称;称名(称呼名字);称作(叫做);统称(总起来叫);称讳(称呼名字);称孤(称王,称帝)

    (6) 述说;声称

    旄期称道不乱者。——《礼记·射义》

    知其不足称也。——《国语·晋语》

    手把文书口称敕。——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史记·陈涉世家》

    (7) 又如:口称(口头上说);宣称(声称)

    (8) 举起

    称彼兕觥。——《诗·豳风·七月》

    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书·收誓》

    元祀惟称。——张衡《东京赋》。注:“皆训举也。”

    (9) 又如:称觥(举杯祝酒);称觞(举杯敬酒)

    (10) 称赞,赞扬

    禹称善人,不善人远。——《左传·宣公十六年》

    使人高贤称誉己者,心之力也。——《淮南子·人间》

    称誉者登进,忤恨者诛伤。——《汉书·刘向传》

    将军向宠…晓畅军事,尝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诸葛亮《出师表》

    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11) 又如:称扬(称赞,赞许);称赏不已(连连称赞);称奖(称赞夸奖)

    (12) 举事,领兵造反

    敢行称乱。——《书·汤誓》

    而称兵以害我。——《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不可以称兵。——《吕氏春秋·孟春》

    (13) 又如:称乱(举兵作乱)

    (14) 举荐

    繁称文辞,天下不治。——《战国策·秦策》

    (15) 又如:称贤(举用贤能);称荐(举荐)

    名词

    (1) 称呼。称谓 。如:尊称;敬称;谦称;卑称;爱称;美称;昵称

    (2) 名称 。如:俗称;别称;统称;简称;职称;美称

    (3) 另见 chèn;chèng(秤)

    chèng

    名词

    (1) (称为“稱”的简化字) 测定物体轻重的器具,后作“秤”

    称,铨也。——《说文》

    角斗称。——《淮南子·时则》。注;“量器也。”

    (2) 又如:过称(用秤量)

    (3) 另见 chèn,chēng

    英文翻译

    call; name, brand; address; say

    方言集汇

    ◎ 粤语:cing1 cing3

    宋本广韵

    wèi [wei]
    部首: 226
    笔画: 11
    五笔: YL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WB
    四角: 36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胃声。本义:告诉)

    (2) 同本义

    谓,报也。——《说文》

    人以谓霍氏。——《汉书·霍光传》。注:“告语也。”

    太后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谓安陵君曰。——《战国策·魏策》

    谓唐雎曰。

    谓岛曰。——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3) 说

    谓,说也。——《广雅·释诂二》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楚辞·九章·怀沙》

    请往谓项伯,言 沛公不敢背 项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不可谓智。——《墨子·公输》

    不可谓仁。

    不可谓忠。

    不可谓知类。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诗·小雅》

    (4) 评论

    子谓 子贱:“君子哉若人!”——《论语》

    (5) 称为

    谓之文也。——《论语》

    谓为三横。——《世说新语·自新》

    谓之天门。——清· 姚鼐《登泰山记》

    皆谓之天门。

    (6) 又如:何谓(什么叫做);称谓

    (7) 认为,以为

    谓为信然。——《三国志·诸葛亮传》

    皆谓已死。——《世说新语·自新》

    太守谓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予谓菊。——宋· 周敦颐《爱莲说》

    (8) 意料

    不谓严挺之乃有此儿也。——《唐语林》

    (9) 援助

    故节于身,谓于民。——《晏子春秋》

    (10) 通“为( wèi)”。相当于“是”

    醉而不出,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

    名词

    意义;意思 。如:何谓

    通“为”。因为

    亦不以众人之观易其情貌,亦不谓众人之不观不易其情貌。——《列子》

    啬之谓术也生于道理。——《韩非子·解老》

    有一人不得其所,则谓之不乐。——《盐铁论·忧边》

    英文翻译

    say, tell; call, name; be called

    方言集汇

    ◎ 粤语:wai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