秫秸
注音
ㄕㄨˊ ㄐ一ㄝ
词语释义
秫秸
(1) 摘了穗的高粱杆
英
词语解释
同“秫稭”。高粱秆。
引证解释
⒈ 同“秫稭”。高粱秆。
秫秸的国语词典
高粱的秆。
秫秸的网络释义
秫秸
秫秸的翻译
德语:
Gaoliang-Halm, Sorghum (S)
秫秸造句
里边铺上一层秫秸,上边再絮一层干草,躺在上边还是挺舒服的。
此时已经在西屋靠北墙的位置用两条板凳搭起了灵床,灵床是用秫秸杆子临时缧制的。
太阳还在老高的树头挂着,多数孩子就沉不住气了,扛个麦秸苫子,卷着个秫秸席子,拎几个小板凳,到银幕前往那一铺一摆,抢占好有利的位置。
知道了鬼子进村来搜查扫荡,王大贵再也没心思听房了,却闪身躲到刘二峰家天井西南侧院墙拐角处的旮旯里,又匆忙忙搬过来几捆干秫秸,就藏身进去。
爸、妈,不,还是先叫伯父伯母吧,等下来秫秸,我就能把房子盖好,打算过了元旦就和红娟登记结婚,征求一下二老的意见。
先用枣树枝和彩纸做成花树,再用秫秸和彩纸做成“花姑娘”。
相反,只要它们继续冲突,它们就等于互相支撑,就像三捆堆在一起的秫秸一样。
说到柿饼,不能不说到柿霜,它是柿饼的衍生品,在秫秸箔上一片一片的。
一共用掉玉秫秸一大捆,黏高粱面两大瓢,白面一捧,水一桶。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从古文术,加禾。本义:谷物之有粘性者。也指不粘者)
(2) 同本义
秫,稷之黏者也。——《说文》
稻黍秫稷粟麻秔。——《急就篇》
染羽以朱湛丹秫。盖有赤白二种。今北地谓高粱之粘者为秫,秫亦胡秫。——《考工记·钟氏》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陶渊明《和郭主簿》
(3) 又如:秫田(种植黏粟之田);秫酒(用秫酿成的酒);秫蘖(制酒用的糯黍与曲);秫稻(即糯稻);秫谷(黍米);秫黍(高粱)
(4) 通“鉥”。长针
黑齿雕题,鳀冠秫缝。——《战国策·赵策》
英文翻译
glutinous variety of millet
方言集汇
◎ 粤语:seot6
◎ 客家话:[陆丰腔] sut8 [客英字典] shut8 sut8 [台湾四县腔] sut8 sut8 [东莞腔] sut8 [沙头角腔] sut8 [客语拼音字汇] sud6 [海陆丰腔] sut8 shut8
◎ 客家话:[陆丰腔] sut8 [客英字典] shut8 sut8 [台湾四县腔] sut8 sut8 [东莞腔] sut8 [沙头角腔] sut8 [客语拼音字汇] sud6 [海陆丰腔] sut8 shu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六術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術 | 食聿 | 船 | 術 | 入聲 | 質 | 合口三等 | 臻 | 諄 | dʑʰĭuĕt | zsjyt/djvit |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禾,皆声。农作物的茎杆。如:麦秸) 谷物脱粒后的茎杆 。如:秸子;秸杆;秸席(禾秆做的席子。古代祀神时所用)
英文翻译
stalks of millet, corn
方言集汇
◎ 粤语:gaa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t7 kat7 [客英字典] git7 | kat7 [台湾四县腔] git7 kat7 [梅县腔] kat7 [东莞腔] gai1
◎ 潮州话:ga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t7 kat7 [客英字典] git7 | kat7 [台湾四县腔] git7 kat7 [梅县腔] kat7 [东莞腔] gai1
◎ 潮州话:g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四黠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戛 | 古黠 | 見 | 鎋開 | 入聲 | 黠 | 開口二等 | 山 | 山 | kret/kaet | kæ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