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鼎

shén dǐng [ shen ding]
注音 ㄕㄣˊ ㄉ一ㄥˇ

词语释义

1.鼎的美称。上古帝王建立王朝时必铸新鼎作为立国的重器。《史记.封禅书》:"闻昔泰帝兴神鼎一,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汉焦赣《易林.渐之临》:"禹作神鼎,伯益衔指。斧斤既折,撞立独倚。"宋罗泌《路史.后纪一.太昊》:"﹝太昊﹞爰兴神鼎,制郊禅。"后世因以"神鼎"喻指皇位。 2.指道教炼丹药的鼎器。

词语解释

  1. 鼎的美称。上古帝王建立王朝时必铸新鼎作为立国的重器。

    《史记·封禅书》:“闻昔 泰帝 兴神鼎一,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繫终也。” 汉 焦赣 《易林·渐之临》:“ 禹 作神鼎, 伯益 衔指。斧斤既折,撞立独倚。” 宋 罗泌《路史·后纪一·太昊》:“﹝ 太昊 ﹞爰兴神鼎,制郊禪。”后世因以“神鼎”喻指皇位。《宋书·袁顗传》:“神鼎将沦,宗稷几泯。” 清 沉德潜 《司马懿故居》诗:“中原回首移神鼎,竖子成名建禪坛。”

  2. 指道教炼丹药的鼎器。

    南朝 梁 江淹 《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 广成 爱神鼎, 淮南 好《丹经》。”

引证解释

⒈ 鼎的美称。上古帝王建立王朝时必铸新鼎作为立国的重器。

《史记·封禅书》:“闻昔泰帝兴神鼎一,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繫终也。”
汉焦赣《易林·渐之临》:“禹作神鼎, 伯益衔指。斧斤既折,撞立独倚。”
宋罗泌《路史·后纪一·太昊》:“﹝太昊﹞爰兴神鼎,制郊禪。”
后世因以“神鼎”喻指皇位。 《宋书·袁顗传》:“神鼎将沦,宗稷几泯。”
清沉德潜《司马懿故居》诗:“中原回首移神鼎,竖子成名建禪坛。”

⒉ 指道教炼丹药的鼎器。

南朝梁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广成爱神鼎, 淮南好《丹经》。”

神鼎的网络释义

神鼎

  • 《神鼎》,已经列入磨铁出版书目,出版进行中。作者萧玄,于2011年8月7日起在磨铁中文网开始连载。神鼎分为大陆、沧海、星空、幽冥、修罗与神界等部分,是目前磨铁中文网上原创小说书迷数、点击数及连载字数最多的作品之一,也是众多玄幻读者与磨铁官方评价最高的作品之一。
  • 汉字详情

    部首: 519
    笔画: 10
    五笔: FIJH

    英文翻译

    spirit
    dǐng [ding]
    部首: 1201
    笔画: 12
    五笔: HND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UVML
    四角: 22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2) 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3) 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

    (4) 比喻帝王 。如: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

    (5) 指宰相 。如:鼎台(宰辅大臣);鼎臣(指宰相)

    (6) 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 。如:鼎辅(三公,宰辅);鼎司(三公的职位)

    (7) 指国家 。如:鼎祚(国祚,国运);鼎运(国运)

    形容词

    (1) 显贵 。如:鼎臣(大臣,重臣)

    (2) 显赫,盛大

    高门鼎贵。——晋· 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大名鼎鼎;鼎甲(豪门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指能力超群,举世无匹);鼎族(巨族,豪门贵族)

    (4) 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 。如:鼎分(三分)

    动词

    变革

    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

    鼎革固天启。——徐浩《谒禹庙》

    英文翻译

    large, three-legged bronze caldron

    方言集汇

    ◎ 粤语:ding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in3 den3 [客英字典] din3 [梅县腔] din3 [宝安腔] din3 [客语拼音字汇] din3 [陆丰腔] din3 [东莞腔] din3 [台湾四县腔] din3 d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一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挺青開上聲開口四等tengx/tenktie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