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

shén dōu [ shen dou]
注音 ㄕㄣˊ ㄉㄡ

词语释义

1.犹神州。 2.犹言神京。谓京城。 3.指洛阳。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定都洛阳。洛阳旧号东都,至是改称神都,即今河南省洛阳市。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称东都。参阅宋李上交《近事会元》卷四。

词语解释

  1. 犹神州。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又造百鍊刚刀,为龙雀大环,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 吴 楚 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参见“ 神州 ”。

  2. 犹言神京。谓京城。

    南朝 宋 鲍照 《侍宴覆舟山》诗之一:“明辉烁神都,丽气冠华甸。” 唐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玄朔迴天步,神都忆帝车。” 唐 刘禹锡 《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诗:“新恩通籍在龙楼,分务神都近旧丘。”

  3. 指 洛阳 。

    唐 光宅 元年(公元684年) 武则天 定都 洛阳 。 洛阳 旧号 东都 ,至是改称 神都 ,即今 河南省 洛阳市 。 神龙 元年(公元705年)复称 东都 。参阅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四。

引证解释

⒈ 犹神州。参见“神州”。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又造百鍊刚刀,为龙雀大环,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 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

⒉ 犹言神京。谓京城。

南朝宋鲍照《侍宴覆舟山》诗之一:“明辉烁神都,丽气冠华甸。”
唐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玄朔迴天步,神都忆帝车。”
唐刘禹锡《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诗:“新恩通籍在龙楼,分务神都近旧丘。”

⒊ 指洛阳。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 武则天定都洛阳。洛阳旧号东都,至是改称神都,即今河南省洛阳市。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称东都。参阅宋李上交《近事会元》卷四。

神都的网络释义

神都 (中国古代都城)

  • 神都是洛阳的古称,意为“神州之都”。神都是唐、武周帝国的首都,该名称使用于光宅元年(684年)至神龙元年(705年),光宅元年(公元684年)9月6日,临朝称制的武则天东都为“神都”、改宫城名为太初宫。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则天在神都加尊号“圣母神皇”;天授元年九月九日(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以神都洛阳为首都。一时,“神都”之名传遍天下。
  • 神都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摇篮,隋唐时期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神都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名城的中国城市与雅典、麦加、耶路撒冷并称世界四大圣城。拥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不计陪都)的建都史,先后有22个朝代政权建都于此,盛唐时期人口达118万。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多年,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是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 武则天以神都洛阳为统治中心将近50年,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影响之深远,波及当时的朝鲜、日本等国。洛阳以“神都”之名居首都之位21年后,唐帝国恢复两京制,继续与长安并称东西两京。洛阳是历史上唯一被官方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此后千年来,中国再无任何城市被官称为神都。而“神都”一词,却成为了文人笔下以及国际上对中国首都的代称。
  • 神都造句

    时间长河的尽头,只有一望无垠的漆黑,黑的静谧,黑的深沉,偷看一眼,心神都要为之一夺。
    神都九宫邪门歪道,原来是其来有自。
    只希望每一个脚印旁都有你的脚印陪伴,只希望每一个眼神都能得到你的回应,只希望夕阳下你我相拥的身影!
    第一天的比武,已经结束了,拓跋家族威震比武场,拓拔野名扬神都,肯定已经成为了趣谈。
    君子以直抱怨,况且主公让家父气了三天三夜,精神都变得恍恍惚惚的,文若若不为父报复一番,岂不枉为人子?
    孙中山骨子里是一位理想家,他一生的眼神都是那么忧郁,为他深爱着的老大民族苦心焦虑、忧心忡忡、日夜不安。
    朋友,真的勇士,敢于直面长假的结束,敢于面对工作的压力,虽然假后工作有点无聊,但我看好你。相信不管是放假还是上班,你的心情都是优乐美,你的精神都是益达,你的生活都是旺旺。
    须臾雨收云散,李隆基觉得自己心情和精神都好了许多。
    你不用信神,神都没有我爱你。
    马路上的行人、自行车和摩托车都是驾车时需要特别特别留意的小目标,因为血淋淋的事故一再告诉我们,马路如虎口一不留神都会造成双方无法弥补的伤痛。
    大概连那位高高在上的神都不喜欢哥哥吧,每个人都是神的孩子,哥哥也是神的孩子……可他是神的逆子。
    原本称兄道弟的伙伴,此时看起来眼神都有些诡异,如狼如虎。
    进入圆满境,易航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极大提高,前额饱满,印堂发亮,用惊才风逸来形容恰当不过。
    李信只觉得呵欠连天,整个人迷迷糊糊的,一点精神都没有。
    一把古琴,一段回忆,一个凌乱的世界,这是连众神都无法左右的时代。
    老侯是个火眼金睛的人,他在别人的言谈话语中常常能够准确的找到答案,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眼神都很难逃出他那敏锐的目光,虽然他的眼睛不大像一对老鼠眼。
    它在广擎神都的八千多味特供甜品中颇负盛名,相传是失踪已久的当朝天后、神皇辛天权之发妻最喜爱的神天蜜肴。
    它有五色,质地紧密坚硬,润泽有光,天地鬼神都以它为食品,如果君子食了,可以防止不祥。
    吾善养浩然正气!我辈读书人,一身正气,诸邪不侵……岂俱区区奸邪?况朝堂衮衮诸公,皆一身正气,圣天子神目如炬,一切牛鬼蛇神都躲不过圣天子耳目!
    女生在遇到一个心仪的男生时会有一种自己不易觉察的托付心态,物质与精神都希望男生能担负起来,尤其是要对方为自己的情绪买单。

    汉字详情

    部首: 519
    笔画: 10
    五笔: FIJH

    英文翻译

    spirit
    dū,dōu [du,dou]
    部首: 212
    笔画: 10
    五笔: FTJ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ANL
    四角: 47627

    详细解释

    dōu

    副词

    (1) 全部

    (2) 表示全部包括在内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你的话并不都对;都子(乞丐);都把势(总头目)

    (4) 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如:都是你老磨蹭,害得我们来晚了

    (5) 用来加强语气,表示某事物极端的、异常的或不大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 。如:今天天气真怪,中午比早晨都冷

    (6) 表示已经 。如:茶都凉了,赶快喝吧!

    (7)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邑,者声。从“邑”,表示与城市有关。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

    (2) 同本义 ,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没有的叫邑

    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说文》

    距闰王百里为都。——《周礼》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田畴秽,都邑露。——《荀子·富国》

    (3) 又如:都鄙(旧时天子宗亲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家(周王朝分封给子弟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亭(都邑中的传舍);都甸(都邑郊外之地)

    (4) 邦国的都城,国都

    国都曰都,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释名》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

    秋九月,权迁都建业。——《三国志·吴主传》

    都门帐饮无绪。——宋· 柳永《雨霖铃》

    (5) 又如:奠都;定都;故都;国都;京都(旧时称国都);旧都(故都);迁都;行都(旧时指临时的首都);都下(京都之下。即京城);都内(京城内的府库);都邑(首都);都辇(京师);都畿(京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6) 引申为城市

    傅之其人,通邑大都。——王安石《报任安书》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 又如:都道(都城的街道);都阃(都市郭门。引申为守卫城市的统帅。阃:门坎);都庄(都城的大道)

    (8) 周代王室子弟及三公的封地、采地

    凡造都鄙。——《周礼·大司徒》。注:“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界曰都。鄙所居也。”

    邦都之赋。——《周礼·大宰》。注:“四郊去国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9) 又如:都鄙,都家(周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

    (10) 国家或帝国的行政区域或行政分区。明、清时基层行政区划是图,图下分十庄,图有地保;图上设都,相当于区或乡

    族长严振先,乃城中十二都的乡约,平日最怕 严大老官。——《儒林外史》

    (11) 头目,首领 。如:都老(岭南少数民族的首领之称);都长(唐末帝王侍卫军的首长);都纂(总编纂);都鬼(迷信说法,阴间鬼的头领);都判官(迷信说法,阴间主管生死簿的官)

    (12) 唐、五代宋初军队编制单位,以百人或千人为都 。如:都伯(统领百人的军官);都排(百人长。都是军队编制名称,唐和五代,都为千人,宋时缩为百人);都司(绿旗兵中的营级武官,正四品);都尉(官名。系汉代辅助郡守掌管军事的官员)

    (13) 吏的俗称 。如:都护(官名);都监(官名);都府(中央所属各部、府的长官);都校(五代时武官名);都将(后魏铸钱官);都统制(官名。南宋建炎元年始置);都察院(明清时最高监察机构);都老爷(清朝对都察院的给事中,御史的口头称呼);都头(州县的捕盗头目;总头目);都知(客店或酒店的管事人员)

    动词

    (1) 建都

    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柳宗元《封建论》

    (2) 聚集

    都,凡也。——《广雅·释训》

    都部者,都统其众也。——《后汉书·齐武王縯传》注

    水泽所聚谓之都。——《水经注·水文注》

    顷择其遗文,都为一集。——《文选·与吴质书》

    (3) 又如:都居(水积聚的地方);都场(聚会的地方);都泽(水流汇聚的草泽地带)

    (4) 率领 。如:都督(统率,率领);都部(统率兵众)

    形容词

    (1) 美好的样子

    身长八尺,仪貌都雅。——《三国志·孙韶传》

    不见于子都。——《诗·郑风·山有扶苏》。传:“世之美好者也。”

    妻子衣服丽都。——《战国策·齐策》

    (2) 又如:都冶(美艳的样子);都雅(优美文雅的样子);都长(指人美貌而性情温厚);都鄙(文雅与卑陋)

    (3) 大

    军惊而怀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后汉书·张衡传》

    (4) 又如:都匠(大匠);都酿(大的酿造作坊);都坑(公共厕所);都灶(蒸炊用的大灶)

    副词

    (1) 统统,完全

    都,凡也。——《广雅·释训》

    (2) 又如:都齐(完全,统统);都数(总数);都领(总领,总管);都邮(古指邮驿总站);都来(统统;总共;总计);都凡(总共)

    (3) 另见 dōu

    英文翻译

    metropolis, capital; all, the whole; elegant, refined

    方言集汇

    ◎ 粤语:dou1
    ◎ 客家话:[梅县腔] du1 [台湾四县腔] du1 do1 [宝安腔] du1 [沙头角腔] du1 [客英字典] du1 [海陆丰腔] du1 do1 [梅县腔] du1 [客语拼音字汇] du1 [陆丰腔] du1 [东莞腔] d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當孤平聲開口一等tuto/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