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由

zhù yóu [ zhu you]
注音 ㄓㄨˋ 一ㄡˊ

词语释义

古代以祝祷符咒治病的方术,后世称用符咒禳病者为“祝由科”。

词语解释

  1. 古代以祝祷符咒治病的方术,后世称用符咒禳病者为“祝由科”。

    《素问·移经变气论》:“毒药不能治其内,鍼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王冰 注:“移精变气,无假毒药,祝説病由,不劳鍼石而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文敏公 误信祝由,割指上疣赘,创发病卒, 李 疗之,竟无验。”参见“ 祝由科 ”。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以祝祷符咒治病的方术,后世称用符咒禳病者为“祝由科”。参见“祝由科”。

《素问·移经变气论》:“毒药不能治其内,鍼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王冰注:“移精变气,无假毒药,祝説病由,不劳鍼石而已。”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文敏公误信祝由,割指上疣赘,创发病卒, 李疗之,竟无验。”

祝由的网络释义

祝由

  • 祝由,也称:祝由术、祝由科、咒禁科、书禁科、祝由十三科、中医十三科、天医等,是在《黄帝内经》成书之前,上古真人所创,用符咒治病的方法。
  • 祝由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上卷,素问篇,第十三章------移精变气论:
  •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 后世中医有祝由科,借画符等形式改变影响病人的心理和气场,对某些疾病有良好的效果。
  • 祝由造句

    前言:道教“祝由符咒”起源于巫术,后世用以为人治病时,又体现出一定的实用价值。
    湘西赶尸,又称移灵,属茅山术祝由科,发源于湘西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四县,在尸体未腐化时由术士赶回乡安葬。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世界,在这里强大体魄还是桀骜的灵魂都是强大的倚仗,禅术,祝由,毒理,五行,元素,法则,符咒,铭文,手印,秘术,都会一一解释出现实世界的神秘。
    苏叶一看书名,《皇极经世秘藏》,随意一翻,前面讲的都是祝由医术百篇,后面讲的是符咒、天目神镜以及皇极门入门法术。
    什么自带超能系统电影系统鉴宝系统猛鬼系统地狱系统的,什么吸血鬼,什么狐仙,什么猎魔人,什么祝由士,甚至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的那块五彩石,都成了人人追逐的落神石。
    道教“祝由符咒”起源于巫术,后世用以为人治病时,又体现出一定的实用价值。
    然文敏公误信祝由,割指上疣赘,创发病卒,李疗之竟无验。
    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湘西赶尸之说,又称移灵,属茅山术祝由科,发源于湘西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四县,在尸体未腐化时由术士赶回乡安葬。
    这道符应该是祝由科中的禁符,专门用来对付山中的毒虫虎豹的,用来对付小马哥这种恶狗也算是对症下药。
    兰儿想起自己也曾心头鹿撞差点儿神智迷失,叹到巫老先生的‘祝由神功’真厉害,只要闯关的人心里有一点儿波动,就会被他乘虚而入一举击败。
    湘西赶尸之说,又称移灵,属茅山术祝由术,发源于湘西沅陵,滤溪,辰溪,叙浦四县,在尸体未腐化时由术士赶回乡安葬。
    整本经书一共分为九个部份,分别是总篇、药论、方剂、针砭、导引、布气、祝由、奇术、太清,一共九篇。
    本文拟从田野资料出发,借鉴医学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以目前壮族农村盛行的巫术与祝由疗法为例,来探讨壮族的民间信仰与民俗医疗的关系。
    那人是个布衣灰袍的清瘦老者,身背药箱手摇串铃,持黑字白旗招牌,招牌上写着“祖传秘方,祝由十三科”。
    眭听轩在旁生起好奇之心,闻柳枫脱口道出摄魂大法实乃祝由之术,他虽略有耳闻,却自幼专习剑法,对于破除摄魂术,自是不知,便极想得知究竟。
    祝由虽以咒术为本,但后来加进了书符、捏诀之类的道法,而且各地的巫医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这样一来便莫衷一是,真伪难辨了。

    汉字详情

    部首: 519
    笔画: 10
    五笔: FIKQ
    yóu [you]
    部首: 521
    笔画: 5
    五笔: MHN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W
    四角: 506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说文》无“由”字,古字字形)

    (2) 树木生新枝。亦泛指萌生

    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左传》

    (3) 又如:由蘖(树木枯槁或被砍伐后重发的枝条);

    (4) 经,由

    谁能出不由户?——《论语·雍也》

    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必由之路;,由边门出去

    (6) 行走

    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

    (7) 通“以”( )。用

    君子无易由言。——《诗·小雅·小弁》。笺:“由,用也。”

    不能由吾子。——《左传·襄公三十年》。杜预注:“由,用也。”

    亿万舟楫,亿万垣墙,窒隙防淫,是必由之。——《天工开物》

    (8) 又如:由房(用房中的音乐娱乐)

    (9) 任用

    以晋国之多虞,不能由君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 武之罪也。——《左传》

    废而不由,则女德不厌。——《汉书》

    (10) 又如:由绎(任用之而使其尽力施展才能)

    (11) 听凭;听任

    若赛锦,由你是谁,都输与他。——《水浒传》

    (12) 又如:由得(任凭);由心(任凭心意);由本(安于本分);由身(任凭自己);由性(任凭心意)

    (13) 遵从;遵照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诗·大雅》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

    (14) 又如:由文(遵循礼仪);由行(依其道而行);由礼(遵循礼教)

    (15) 游玩 。如:由衍(游行衍溢。纵情游乐);由敖(游乐);由喜(游戏);由由(愉悦)

    (16) 蹈行;践履

    隘与不恭,君子之不由也。——《孟子》

    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礼记》

    名词

    (1) 原由;缘故

    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史记》

    (2) 又如:由状(原由与情况);由缘(缘故);由委(原委);由始(起因;起始)

    (3) 来源;开头

    善行动于心,善言出于意,同由共本,一气不异。——汉· 王充《论衡》

    (4) 又如:由历(起始和历程);由趣(来历;由末);由绪(来历;来由)

    (5) 机缘;机会

    某也愿见,无由达。——《仪礼》

    吾欲归附关中,但未有由耳。——《周书》

    (6) 法式

    匪言勿言,匪由勿语。——《诗·小雅·宾之初筵》

    (7) 途径;办法

    圣武之治民也,进则使无由得其所利,退则使无由避其所害。——《管子》

    (8) 又如:无由(没有门径,无从)

    (9) 姓。如:由吾(复姓)

    (1) 因为;由于

    由是则生,而有所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宣宗初亦号供奉, 程既审上晓音律…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之,动词,到)。——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2) 又如:由以(因而)

    介词

    (1) 自,从…(表示起点)

    由,自也。——《尔雅》

    由屋顶放光入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由中(由衷);由自(自,尚自);由来(自始以来);由忠(由衷)

    英文翻译

    cause, reason; from

    方言集汇

    ◎ 粤语:ja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u2 [东莞腔] jiu2 [海陆丰腔] riu2 [客英字典] ju2 [沙头角腔] jeu2 [宝安腔] ju2 (jiu2) [陆丰腔] jiu3 [梅县腔] ju2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以周平聲開口三等jĭəuju/j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