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

qí fú [qi fu]
注音 ㄑ一ˊ ㄈㄨˊ

词语释义

祈福 qífú

(1) 向神祷告求福

pray for blessings

引证解释

⒈ 求福。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令民无不咸出其力,以共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祠宗庙社稷之灵,以为民祈福。”
《吕氏春秋·精谕》:“夫祈福於三涂,而受礼於天子,此柔嘉之事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及子朝篡位,与敬王战,乃取周之寳玉,沉河以祈福。”
清曹寅《祀灶后作》诗:“刲羊剥枣竟无文,祈福何劳祝少君。”

祈福的国语词典

祈求上天赐予福祉。

祈福的网络释义

祈福 (汉语词语)

  • 祈福,汉语词汇。
  • 拼音:qí fú
  • 是指祈求神明降福或设醮还愿之事,是善男信女向神明表达自己的心愿,希望得到神明庇佑的一种祈求赐福方式。通常读书人士、职场人士等等祈福神佛,消除自己一切烦恼,护佑自己考试成功、事业顺利。
  • 祈福的翻译

    英语: to pray for blessings
    德语: Segen erbitten
    法语: prier pour la bénédiction

    祈福造句

    庙里焚香祈福的香客挨肩擦背,险些踩破门槛。
    祈福日到!金龙贺岁,欢乐祥瑞。金龙扣门,五福临门。金龙出洞,财源涌动。金龙戏珠,好运连珠。金龙祈福,拜年送福。金龙飞舞,阖家幸福!
    当日,青田小舟山梯田第二届开犁节举行,祈福雨水充足、五谷丰登。
    故然这般,当地居民为臆想出来的各路神仙修建庙宇楼阁,烧香祈福,顶礼膜拜,香火鼎盛。
    乩童挨家挨户为村民祈福,在宗教的力量下,寺庙原为社区共信共荣的中心。
    鹿泉山上,八卦井前,一男一女,撑一把雨伞,在此避雨顺便祈福。
    大概是深冬太寒的原因,此时的神殿虽有不少和尚在念诵经文,却很少看见有来烧香祈福的百姓。
    直到今天,到五台山祈福求平安的香客仍旧前赴后继,络绎不绝。
    周渝民南宁为灾区祈福"日本师奶团"追到邕城。
    这使人想起其他的祈福方式,比如向池塘内投入钱币以求好运,或是恋人在桥上或者栅栏上绑“同心锁”,象征爱情长久。
    古往今来,人类生生世世在编织着梦想与希冀。遥望苍穹,星空闪烁着诉说着先人祈福的呢喃和虔诚的祷告;那梦想是如此真实,又如此遥远,因为那是心中不灭的追求,是浮于现实的繁华与幻想。
    嘉义林区管理处特别在会场中布置一株“森铁祈福树”,提供一千片木质祝福卡让民众许下新年新愿望,抒发对阿里山森林小火车的感情。
    《火之舞》记录了楚雄村寨的山歌彝剧、梅葛传唱、祭火祈福、婚丧嫁娶等,将远古相传的古老艺术记录流传,成为对楚雄最好的宣传。
    津门的孤山寺、辽口的镇海寺、登州的栖霞寺都已经在为杨应麒颂经祈福,然而道行颇深的慧观老和尚却早已看出杨应麒的病,不是颂经祈福能够解决的。
    重阳节无论是转运祈福还是思亲怀旧,当然不可形孤影只,拼客网上有人留征女孩共登白云山。
    这些访客中,有些人还穿着僧人的长袍,他们一边默诵着祈福的佛经,一边踏进这间狭窄的砖房。
    举家上下虽则担忧,但相信家主的占卜,也只能相信占卜,为其祈福。
    夫人,你在这受苦受难,成日成夜为他烧香祈福,而他还丝毫不知,不是奴婢怨他,他若是有心,早该找来了。
    中国宗教界人士踊跃捐款。图为安徽省芜湖市广济寺为灾民捐资并举行法会为灾民息灾祈福。
    昨天是土地公诞辰,中和区南山福德宫一早涌入大批信众参香祈福,将庙内挤得水泄不通。

    汉字详情

    [qi]
    部首: 431
    笔画: 8
    五笔: PYR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FHML
    四角: 322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示,斤声。本义:向上天或神明求福)

    (2) 同本义

    祈,求福也。——《说文》

    掌六祈。——《周礼·大祝》

    祭有祈焉。——《礼记·郊特牲》

    (3) 又如:祈场(向神祈祷的场所);祈祝(祈求祝福);祈死(祈求速死);祈克(祈求克敌);祈祉(祈求幸福);祈祓(祈神除灾去秽);祈战(祈求战胜)

    (4) 请求;希望

    不祈土地。——《礼记·儒行》

    以祈尔爵。——《诗·小雅·宾之初筵》

    (5) 又如:祈喜(求福);祈借(求借)

    形容词

    通“祁”。大 。如:祈寒(严寒)

    名词

    假借为 “畿”。古称天子直辖之地

    《祈父》,刺宣王也。——《诗·小雅·祈父序》孔颖达《疏》:“当作畿字,今作圻。”

    英文翻译

    pray; entreat, beseech

    方言集汇

    ◎ 粤语:kei4
    ◎ 客家话:[东莞腔] ki1 [台湾四县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海陆丰腔] ki2 [宝安腔] ki2 [陆丰腔] ki3 [梅县腔] ki2 [沙头角腔] ki2 [客语拼音字汇] ki2
    ◎ 潮州话:k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渠希微開平聲開口三等gioigʰĭəi
    [fu]
    部首: 431
    笔画: 13
    五笔: PYGL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FMRW
    四角: 3126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示,“畐”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象形,是“腹”字的初文,上象人首,“田”象腹部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满之义,则“畐”有腹满义。“福”“富”互训,以明家富则有福。本义:福气,福运。与“祸”相对)

    (2) 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

    福,祐也。——《说文》。按,本作祜也。

    安利之谓福。——贾谊《道德说》

    师其类者谓之福。——《荀子·天论》

    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礼记·祭统》

    受茲介福。——《易·晋》

    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降福既多。——《诗·鲁颂·閟宫》

    全寿富贵之谓福。——《韩非子·解老》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3) 又如:福泽(福分;福气);福无双降,祸不单行(好事不多,祸事不少。特指接连遇到不幸);福缘(福气);福寿(幸福长寿)

    (4) 祭祀用的酒肉

    为人祭曰致福。——《礼记·少仪》

    凡祭祀之致福者。——《周礼·膳夫》。注:“谓诸臣祭祀。进其余肉,归祚于王。”

    (5) 又如:福礼(祭祀用的供品);福酒(祭过神明的酒);福食(供祀神用的食物);福脯(祭祀用的干肉)

    (6) 用于书信中,表示良好祝愿 。如:福安;福体;福躬(旧时书信中对尊长的敬语。指安吉的身体)

    (7) 姓

    动词

    (1) 赐福,保佑

    亦其福女。——《诗·鲁颂·閟宫》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

    (2) 又如:福田(佛教认为积善可得福报,犹如种田就会有收获一样);福柄(指作威作福的权力);福神(能赐人幸福的神灵);福善祸淫(赐福给为善的人,降祸给作恶的人)

    (3) 亦作“拂”。行礼。上身稍微前倾,双手重叠在偏右方向上下移动

    刘姥姥便知是 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红楼梦》

    (4) 通“副”( )。相称,符合

    邦福重宝,闻于傍乡。——《史记·龟策列传》

    仰福帝居,阳曜阴藏。——张衡《西京赋》

    (5) 又如:福德(符合道德准则);福望(符合众人的愿望)

    英文翻译

    happiness, good fortune, blessing

    方言集汇

    ◎ 粤语:fu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k7 [客英字典] fuk7 [台湾四县腔] fuk7 [梅县腔] fuk7 [沙头角腔] fuk7 [宝安腔] fuk7 [陆丰腔] fuk7 [客语拼音字汇] fug5 ho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pĭukpi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