祆神庙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即祆庙。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河南府 立德坊 及南市 西坊 皆有 胡 祆神庙。”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宋次道 《东京记》:‘ 宁远坊 有祆神庙。’”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四折:“本则合暮登天子堂,没来由夜宿祆神庙。”
引证解释
⒈ 即祆庙。
引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河南府立德坊及南市西坊皆有胡祆神庙。”
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宋次道《东京记》:‘ 宁远坊有祆神庙。’”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本则合暮登天子堂,没来由夜宿祆神庙。”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祆教,拜火教 。波斯人琐罗亚斯特所创立,崇拜火,南北朝时传入中国。今印度、伊朗还有信徒
祆,故神也。——《说文新附》
(2) 又如:袄庙(拜火教的庙宇);祆祠(祆教祭祀火神的寺院)
(3) 关中称天为祆
祆,关中谓天为祆。——《集韵》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ien1 [客英字典] hien1 [海陆丰腔] hie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祆 | 呼煙 | 曉 | 先開 | 平聲 | 先 | 開口四等 | 先 | 山 | hen/xe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广(
),朝声。“广”与建筑物有关。本义:宗庙,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2) 同本义
廟,尊先祖貌也。——《说文》。按,当作宗庙尊先祖貌也。
庙祧坛墠,鬼祭先祖也。——《广雅·释天》
室有东西厢曰庙,无曰寝。——《尔雅·释宫》
寝庙必备。——《礼记·月令》。注:“前曰庙,后曰寝。”
复于小庙。——《周礼·祭仆》。注:“高祖以下也。始祖曰大庙。”
太庙,天子明堂。——《礼记·明堂位》。按,周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庙成。——《战国策·齐策四》
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贾谊《过秦论》
庙在山之西蔍,额曰“惠济”。——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至八月朝,诣庙中坐。——《搜神记》
藏之于庙。——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3) 又如:少年告庙;庙视道士(庙中管香火的道人);庙主(庙中的牌位;总管全庙事务的僧道);庙见(新妇谒见祖庙);庙祝(管庙里香火的人);庙貌(宗庙中供奉的祖先像);庙堂(宗庙);庙社(宗庙和社稷)
(4) 古时供奉神佛的处所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水浒传》
庙在山之西。——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5) 又如:庙有小姑像;小艇游庙中;方立庙门;土地庙;城隍庙
(6) 古时供奉祭祀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处所
诏为亮立庙于 沔阳。——《三国志》
(7) 又如:文庙(孔庙);武庙(关公庙);岳庙
(8) “朝廷”的代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9) 又如:庙算(朝廷议定的克敌谋略);庙谋(朝廷的谋略);庙朝(专指朝廷);庙略(朝廷的谋略);庙廊(朝廷;借指天子)
(10) 古代贵族住房的前厅,王宫和庙宇的前殿都称庙
宫前曰庙,后曰寝。今王宫之前殿,士大夫之听事是也。——《六书故》
(11) 已死皇帝在宗庙中的称呼
及英庙崩, 溥预有入阁之喜。——《典故纪闻》
(12) 又如:庙号;庙讳
(13) 庙会 。如:赶庙;去庙买点东西
动词
(1) 祭祀;立庙祭祖
(季春之月)以共郊庙之服。——《吕氏春秋》
(2) 又如:庙祀(即太祝;立庙奉祀);庙食(谓死后立庙,受人奉祀,享受祭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iau5 [台湾四县腔] meu5 miau5 [梅县腔] miau5 [海陆丰腔] miau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