祅讹
繁体
祅訛
注音
一ㄠ ㄜˊ
词语释义
怪诞虚妄。
词语解释
怪诞虚妄。
《北史·艺术传序》:“或假托神怪,荧惑人心,遂令时俗祅讹,不获返其真性。”一本作“ 妖讹 ”。
引证解释
⒈ 怪诞虚妄。一本作“妖讹”。
引《北史·艺术传序》:“或假托神怪,荧惑人心,遂令时俗祅讹,不获返其真性。”
祅讹的网络释义
祅讹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calamities, disasters; ormazda
方言集汇
◎ 粤语:hin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au1 jeu1 [客英字典] jau1 [海陆丰腔] rau1 [梅县腔] ja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au1 jeu1 [客英字典] jau1 [海陆丰腔] rau1 [梅县腔] j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妖 | 於喬 | 影 | 宵B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效 | 宵B | ʔĭɛu | qieu/ye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化声。字本作“譌”。本义:谣言)
(2) 同本义
譌,伪言也。——《说文》
(3) 字亦作“讹”
民之讹言。——《诗·小雅·沔水》
讹言大水至。——《汉书·成帝纪》
(4) 又如:讹言(谣言)
(5) 差错 。如:讹舛(差错;谬误);讹阙(错误残缺);讹头(过失,污点,把柄);讹替(错误)
动词
(1) 讹诈 。如:讹人(讹诈人);讹头(讹诈的钱财)
(2) 改变;感化
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诗·小雅·无羊》
(3) 变化
式讹尔心。——《诗·小雅·节南山》
岁月迁讹,斯风渐笃。——《通志》
(4) 不正确的
平秩南讹。——《书·尧典》
(5) 又如:讹音
英文翻译
swindle, cheat; erroneous, wrong
方言集汇
◎ 粤语:ngo4
◎ 潮州话:ho3
◎ 潮州话:h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