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阁

lǐ gé [ li ge]
繁体 禮閣
注音 ㄌ一ˇ ㄍㄜˊ

词语释义

指尚书省。

词语解释

  1. 指尚书省。

    《南齐书·萧惠基传》:“尚书令 王俭 朝宗贵望, 惠基 同在礼阁,非公事不私覿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和 安 政弛,礼阁鲜才,每为詔敕,假手外请。”《陈书·周弘正传》:“道映庠门,望高礼阁。”

引证解释

⒈ 指尚书省。

《南齐书·萧惠基传》:“尚书令王俭朝宗贵望, 惠基同在礼阁,非公事不私覿焉。”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和安政弛,礼阁鲜才,每为詔敕,假手外请。”
《陈书·周弘正传》:“道映庠门,望高礼阁。”

礼阁的网络释义

礼阁

  • 礼阁(礼阁)
  • 《南齐书·萧惠基传》:“尚书令 王俭 朝宗贵望, 惠基 同在礼阁,非公事不私觌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和 安 政弛,礼阁鲜才,每为诏敕,假手外请。”《陈书·周弘正传》:“道映庠门,望高礼阁。”
  • 汉字详情

    [li]
    部首: 431
    笔画: 5
    五笔: PY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FU
    四角: 322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示,从豊( )。“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2) 同本义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

    脩五礼。——《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

    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礼记·王制》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大戴礼记·本命》

    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芋老人传》

    设九宾礼于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礼神(祭神);礼祠(以礼祭祀);礼诵(礼佛诵经);礼佛(顶礼于佛;拜佛)

    (4) 表示敬意;尊敬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礼交(以礼相交接);礼待(以礼相待);礼陈(以礼陈说);礼新(礼待新来者)

    (6) 礼拜,顶礼膜拜

    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李白《秋浦歌》

    (7) 又如:礼揖(行礼作揖)

    (8) 礼遇;厚待

    礼天下之奇才。——宋· 苏洵《六国论》

    信而礼之。——明· 顾炎武《复庵记》

    敬贤礼士。——《资治通鉴》

    (9) 又如:礼任(礼遇信任);礼异(特殊礼遇);礼案(掌管官妓乐籍的部门;亦作“乐案”。官妓乐籍档案)

    名词

    (1) 礼节

    礼节甚倨。(傲慢。)——《史记》

    (2) 又如:军礼(军人的礼节);回礼(回答别人的敬礼);礼闱(指会试。因由礼部主持,故称);礼宪(礼仪和法令);礼检(指合乎礼仪的品行);礼职(指有关礼仪之职务);礼门(谓君子循行的礼仪之道);礼度(犹礼法。礼仪法度)

    (3) 礼法;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4) 又如:礼防(指礼法。谓礼之禁乱,犹防之止水);礼典(礼法);礼宗(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礼则(礼法,礼制)

    (5) 礼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

    (6) 又如:丧礼;礼记(书名。西汉戴圣编,内容为先秦各家有关礼仪的论著);礼体(礼仪,体统);礼上(官员上任交替);礼装(礼衣;礼服)

    (7) 礼物

    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柈。——《晋书·陆纳传》

    (8) 又如:财礼(彩礼。定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礼券(用以代礼物之券)

    (9) 礼貌

    则是无礼。——《世说新语·方正》

    轻而无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0) 又

    无礼则脱。

    秦则无礼。

    (11) 礼文;礼书

    儒以诗礼发冢。——《庄子·外物》

    礼者,礼经也。——《礼记》注

    (12) 又如:礼志(言礼之书);礼书(古代记礼法之书);礼传(指礼书);礼经(古代讲礼节的经典);礼学(礼经;礼书之家)

    (13) 通“体”( )。身体

    采葑采菲,无以下礼。——《韩诗外传·卷九》

    (14) 姓

    英文翻译

    social custom; manners; courtesy

    方言集汇

    ◎ 粤语:lai5
    ◎ 潮州话:loi2(lói) [揭阳、潮阳]li2(lí)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盧啓齊開上聲開口四等lex/lejliei
    [ge]
    部首: 321
    笔画: 9
    五笔: UT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LSHER
    四角: 376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门,各声。本义:古代放在门上用来防止门自合的长木桩)

    (2) 门限

    閣,所止扉也。门开则旁有两长橜杆辂之,止其自阖也。——《说文》

    高其闬阁。——《左传》。

    所以止扉谓之阁。——《尔雅》。郝懿行疏:“此阁以长木为之,各施于门扇两旁,以止其走扇。”

    (3) 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接屋连阁。——《淮南子·主术训》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唐· 杜牧《阿房宫赋》

    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阁中(楼阁之中);亭台楼阁;阁仔(小木板屋);阁束(束之高阁);阁室(阁道中的小室);阁馆(楼阁馆舍);阁殿(楼阁官殿)

    (5) 藏书的地方

    时雄校书天禄阁上。——《汉书·扬雄传》

    (6) 又如:汉时有“天禄阁”、“石渠阁”,清时有“文津阁”、“文汇阁。”或指供佛的地方。如:文渊阁;佛香阁;阁斋(书楼);阁本(帝王秘阁所藏的书籍、法帖等)

    (7) 架空的栈道。用木板架筑在山岩绝险处的道路

    为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于城阳山中。——《战国策·齐策》

    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三国志·魏延传》

    (8) 又如:阁梁(阁道的横梁);阁路(栈道)

    (9) 官署名。内阁的简称

    会帝有疾,烦懑不乐,召阁臣徐阶议内禅。——《明史·海瑞传》

    (10) 又如:组阁;入阁;阁老(大学士及翰林学士入阁办事的大臣);阁抄(中央政府的公报);阁学(内阁学士)

    (11) 搁置食物等的橱柜 。如:阁儿(酒阁子。酒店中隔成的客座小房间)

    (12) 特指女子的卧房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出阁

    动词

    (1) 通“搁”。放置,搁置

    险绝之处,傍凿山崖而施版梁为阁。——《史记·高祖本纪》集解引崔浩

    (2) 又如:阁笔(停笔。同搁笔);阁压(搁置积压)

    英文翻译

    chamber, pavilion; cabinet

    方言集汇

    ◎ 粤语:gok3
    ◎ 潮州话:goh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