犂槅
注音
ㄌ一ˊ ㄍㄜˊ
词语释义
亦作'犂軶'。亦作'犂槅'。
或称'犂槅'。架在牛脖子上的器具,似人字形,用以牵引犁。
词语解释
见“ 犂軛 ”。
引证解释
⒈ 见“犂軛”。
犂槅的网络释义
犂槅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plow
方言集汇
◎ 粤语:la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ai2 li2 [台湾四县腔] lai2 li2 [梅县腔] lai2 [海陆丰腔] lai2 li2 [宝安腔] lai2 [陆丰腔] lai3
◎ 潮州话:loi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ai2 li2 [台湾四县腔] lai2 li2 [梅县腔] lai2 [海陆丰腔] lai2 li2 [宝安腔] lai2 [陆丰腔] lai3
◎ 潮州话:lo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棃 | 力脂 | 來 | 脂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脂A | 止 | lii/li | l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大车轭 。借指车
槅,扼也,所以扼牛颈也。——《释名》
槅,大车栀。——《说文》
商旅联槅,隐隐展展。——汉· 张衡《西京赋》
(2) 门窗上用木条作成的格子。也指房屋或器物的隔板
一面请去外方丈,三间敞厅,名曰松鹤轩,多是朱红亮槅。——《金瓶梅》
(3) 又如:槅子(上半部装有格眼的落地长窗、门扇或类似的屏障物;放器具的格子);槅窗(有格眼的窗);槅段(如板壁等分隔板)
(4) 通“核”(
)。果中核。引申为有核的果实金罍中坐,肴槅四陈。——左思《蜀都赋》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一麥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隔 | 古核 | 見 | 麥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梗 | 耕 | kæk | krek/ka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