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扇压住手

mó shàn yā zhù shǒu [ mo shan ya zhu shou]
繁体 磨扇壓住手
注音 ㄇㄛˊ ㄕㄢˋ 一ㄚ ㄓㄨˋ ㄕㄡˇ

词语释义

比喻十分困难。

词语解释

  1. 比喻十分困难。

    梁斌 《红旗谱》二三:“ 冯老兰 在父亲艰难困苦里,在磨扇压住手的时候,夺去了他们的‘宝地’,这是一辈子的深仇大恨。” 梁斌 《播火记》一:“明理不用细讲,我有磨扇压住手的事情,借你的车马使一下,你送客人再借别人的。”参见“ 磨扇坠着手 ”。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十分困难。参见“磨扇坠着手”。

梁斌《红旗谱》二三:“冯老兰在父亲艰难困苦里,在磨扇压住手的时候,夺去了他们的‘宝地’,这是一辈子的深仇大恨。”
梁斌《播火记》一:“明理不用细讲,我有磨扇压住手的事情,借你的车马使一下,你送客人再借别人的。”

汉字详情

mó,mò [mo]
部首: 517
笔画: 16
五笔: YSSD
五行:
仓颉: ICMR
四角: 0026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石,麻声。本义:磨治石器)

(2) 同本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卫风·淇奥》

切磋琢磨,乃成宝器。——《论衡·量知》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论语·阳货》

(3) 又如:切磋琢磨(加工骨称“切”,加工象牙称“磋”,加工玉称“琢”,加工石称“磨”);磨渲(磨治);磨拭(琢磨);磨琢(犹琢磨);磨斫(雕琢;雕饰)

(4) 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5) 又如:磨镜石(传说 轩辕氏铸镜时用以磨镜的石头);磨刀雨(即磨刀水);磨刀水(旧指农历五月十三日所下的雨);磨刀霍霍(磨刀声);磨袭砥砺(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

(6) 磨擦 。如:磨拳擦掌(形容斗志昂扬,跃跃欲试的样子);磨牙吮血(磨利牙齿,吮吸鲜血);磨沙(指沙入蚌壳,与蚌肉相摩擦)

(7) 磨炼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韩愈《石鼓歌》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荀子·大略》

(8) 又如:磨涅(磨砺熏染,经得起考验);磨厉(磨练);磨揉(磨练);磨盾(犹磨练)

(9) 研讨;观摩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荀子·大略》

(10) 又如:磨切(切磋;探讨);磨究(研讨究竟);磨砻(切磋;磨练);磨砻浸灌(切磋浸染);磨砻镌切(磨砺切磋)

(11) 折磨 。如:磨问(仔细审讯盘问);磨折(折磨;磨难;挫折);磨害(折磨伤害);磨障(折磨阻碍)

(12) 拖延 。如:磨驼(磨蹭);磨菇(亦作“磨古”。拖延;纠缠)

(13) 纠缠 。如:磨它子(故意纠缠磨时间);磨劲(纠缠的劲头);磨搅讹绷(纠缠捣乱,欺骗讹诈)

(14) 通“摩” 。如:磨捋(抚摩);磨娑(抚摩);磨弄(抚摩;把玩)

(15) 磨灭;泯灭

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唐· 韩愈《送穷文》

(16) 转;移 。如:磨转(耐心劝说使转变)

(17) 挥;摇 。如:磨动(摇动);磨旗(舞动旗帜,用以传递信息);磨旗擂鼓(摇旗击鼓)

名词

(1) 磨刀石 。如:磨砥刻厉(磨练砥砺。形容刻苦钻研)

(2) 磨难;灾难 。如:磨障(磨难障碍);磨隔(磨难)

(3) 另见

名词

(1) 磨子

以磨碎物亦曰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作牛便推磨。——王安石《拟寒山拾得》

(2) 又如:磨石(研碎粮食的石制工具);磨心(石磨中心);磨牛(转磨之牛。比喻愚鲁);磨室(即磨坊);电磨;水磨

动词

(1) 用磨碎物 。如:磨研(用石磨研碎);磨博士(以磨粉为业的人)

(2) 转移;掉转 。如:磨子兵(谓到处流转而人数很少的军队);磨兑(兑换);磨趄子(方言。打转)

(3) 晃动;摇动 。如:磨动(挥动;摇动)

(4) 碾轧土地

我们耕田磨地的女子,对个皮鞋托托响、油头油脸的香港人全不合适。——陈残云《香飘四季》

(5) 〈方〉∶拉,指拉下脸子 。如:实在脸上磨不开

(6) 另见

英文翻译

grind; polish; rub; wear out; a millstone

方言集汇

◎ 粤语:mo4 mo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o2 mo5 [宝安腔] mo3 | mo2 [台湾四县腔] mo5 mo2 no2 [客英字典] mo2 mo5 mo3 [海陆丰腔] mo6 mo2 no2 [东莞腔] mo2 mo3 [陆丰腔] mo6 mo3 [梅县腔] mo1 mo2 mo5 no2 [客语拼音字汇] mo2 mo4 [梅县腔] mo6
◎ 潮州话:bhua5 ,mo7 [潮州、饶平]bho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婆戈一合平聲合口一等muamuɑ
shàn,shān [shan]
部首: 413
笔画: 10
五笔: YNND
五行:
仓颉: HSSMM
四角: 30227

详细解释

shān

动词

(1) 摇扇

吹,扇助也。——《方言十二》

艳妻扇方处。——《诗·小雅·十月之交》。毛本作煽。

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西游记》

(2) 又如:扇风(摇扇以生风);扇暍(传说周武王曾替中暑人扇风取凉);扇枕温衾(对父母老人极尽孝道之意)

(3) 以掌批面 。如:扇耳光;扇了几巴掌

(4) 施展

宋官御史,坐行赇免,居林下,大扇威虐。——《聊斋志异》

动词

(1) 煽动、鼓动

奸谄颇相扇构。——《晋书·谢安传》

(2) 又如:扇构(煽动众人借机迫害);扇诱(煽惑引诱);扇惑(煽动蛊惑);扇聚(煽动纠合)

(3) 振翼欲飞 。如:扇动(指鸟禽飞虫鼓翅);扇翅(振翅)

(4) 起,吹 。如:扇风(起风,鼓风)

(5) 宣扬;传播 。如:扇扬(宣扬,张扬);扇和(宣扬附和)

(6) 遮蔽 。如:叶死不扇(树叶枯死,不会遮阴)

(7) 泛指兴起、发生

云雷方扇,鞠义旅以勤王。——《梁书》

(8) 扑打

忽有皂雕,飞起直来台上扇妲己。——《武王伐纣平话》

形容词

(1) 炽盛。通“煽”

阎妻骄扇,日以不臧。——《汉书·谷永传》

逮乎江左,此道弥扇。——《梁书·谢举传论》

暨乎暮年,此风愈扇。——《北史》

(2) 另见 shàn

shàn

名词

(1) (会意。从户从翅省。户,单扇门;从翅,像鸟的翅膀,可以张合。本义:门扇)

(2) 同本义

扇,扉也。门两旁如羽翼也。——《说文》

乃修阖扇。——《礼记·月令》。注:“用竹葦曰扇。”

(3) 又如:扇板(门板);扇扉(门扇);窗扇;隔扇;火狐皮帽的耳扇

(4) 扇子

箑,自关而西谓之扇。——《方言五》。按,即菨也。

盖以杨门之扇。——《吕氏春秋》。注:“屏也。”

有蒲葵扇五万。——《晋书·谢安传》

(5) 又如:芭蕉扇;羽毛扇;蒲扇;电扇;扇市(以出售扇子等夏季用品为主的市集);扇拂(拂除灰尘的扇子);扇坠(悬于扇柄的饰物);扇月(圆月。以其如团扇,故称)

(6) 古代仪仗中障尘蔽日的用具,也叫“障扇”或“掌扇” 。如:扇莨( -làng)(古仪仗中伞的曲盖);扇伞(仪仗所用的长柄掌扇和伞盖)

(7) 毛巾、盖头之类织品

候扇举而清叫,野闻声而应媒。——《文选·潘岳·射雉赋》

量词

(1) 用于门、窗等扁形器物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一扇门;两扇窗

动词

(1) 遮蔽

榆性扇地,其阴下五谷不生。——贾思勰《齐民要术》

(2) 用同“骟”。割去马的睾丸或卵巢 。如:扇马(阉割过的马)

(3) 另见 shān

英文翻译

fan; door panel

方言集汇

◎ 粤语:sin3
◎ 客家话:[梅县腔] shan5 [东莞腔] sen5 [客英字典] shen5 [宝安腔] sen5 [客语拼音字汇] san4 xian4 [沙头角腔] sien5 [海陆丰腔] shan5 [陆丰腔] shan5 [台湾四县腔] san5
◎ 潮州话:sin3(sìⁿ) , siang3(siàng) [潮州]siêng3(siè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式連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ɕĭɛnsjen
yā,yà [ya]
部首: 206
笔画: 6
五笔: DFYI
五行:
仓颉: MGI
四角: 7121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土,厌声。本义:崩坏)

(2) 同本义

压,坏也。——《说文》

侨将压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吾惧压焉。——《国语·鲁语》。注:“笮也。”

壤压之变。——欧阳修《新唐书》

(3) 又如:压溺(土崩和水淹)

(4) 从上往下增加重力,加压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5) 又如:压肩叠背(肩靠肩背挨背,形容人群拥挤);压山探海(形容人数众多);压尺(用金属或玉石做成的压纸用的尺状文具);压枝(果实多,把树枝压低)

(6) 压抑,压制;逼迫

举杰压陛。——《楚辞·大招》

予以大国压之。——《公羊传·文公十四年》

克压帝心。——《繁阳令杨君碑》

陵压百姓。——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压倒(压服;制服);压良为贱(掠买平民子女为奴婢)

(8) 杀

且臣闻齐、 卫先君刑马压羊。——《战国策》

(9) 又如:压羊(杀羊)

(10) 逼近

楚晨压 晋军而陈。——《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11) 又如:压黑(临近天黑的时候);压山(方言,谓日将落山)

(12) 超越;胜于

声不能压当世。——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

(13) 又如:压倒元白(指诗文超过著名诗人白居易和元禛);压轴戏(亦称压台戏,压轴子,指一次戏曲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节目(最后的一出戏叫大轴子);现多指一台戏中放在最后的一出,谓其质量最高,表演最精彩,足以压住全台)

(14) 覆盖,笼罩

覆压三百余里。——杜牧《阿房宫赋》

(15) 又如:压纽(覆压在璧纽上);压覆(埋没;困顿);压蔓,压青(把绿肥作物或采集的野草、树叶埋在田地里做肥料)

(16) 镇住

就安排筵席,一者与夫人压惊,二者庆贺这玉梳。——《古金杂剧》

(17) 又如:压物(镇压邪魔之物);压镇(镇服);压车(谓随车保护或坚守)

(18) 同“押” 。如:压契(做抵押凭证的文契)

(19) 盖印 。如:压脚图书(压脚章);压脚章(盖在字画下角的印章)

(20) 预付 。如:压礼(事成之前预付的财礼)

(21) 下 。如:压宝

名词

(1) 压力

(2) 某物作用于其直接接触的另一物上的力。如:水压

(3) 一切对相反力的冲力;分布在地面上的一种冲力。如:血压;气压

(4) 另见

(2) 另见

英文翻译

press; oppress; crush; pressure

方言集汇

◎ 粤语:aat3 ngaat3

宋本广韵

zhù [zhu]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YGG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OYG
四角: 202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主声。本义:停留)

(2) 同本义(站住)

见者呼之曰:“蓟先生小住。”——《后汉书·蓟子训传》

春光已向梅梢住。——《后汉书》

融为中书郎,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南齐书·张融传》

舞余香尚存,歌尽声犹住。——萧悫《春日曲水》

(3) 又如:住歇(停止,停歇);住滞(停留);住后(留后;殿后);住锡(僧人在某地居留。锡,锡杖)

(4) 停止

杜请 裴追之, 羊去数里住马,既而俱还 杜许。——《世说新语·方正》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5) 又如:住脚(止步);住罢(停止)

(6) 暂居;居住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 又

住近湓江。

人道寄奴曾住。—— 宋· 辛弃疾《永遇乐》

(8) 又如: 住坐(居住);住室(供人居住的房间)

(9) 住宿;过夜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卢纶《逢病军人》

(10) 驻扎

家本清河住 王城,须凭弓箭得巧各。—— 令狐楚《少年行》

(11) 保留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住枝。——白居易《母别子》


(1) 做动词的补语

(2) 表示牢固或稳当

众人向前,一个带住婆子,三四个带住唐牛儿,把他横拖倒拽,直推进 郓城县里来。——《水浒全传》

贾政还欲打时,早被 王夫人抱住板子。——《红楼梦》

(3) 表示停止或静上

我给你个好主意,虎姑娘立住了,面对面地对他说,…这个事非我自己办不可。—— 老舍《骆驼祥子》

(4) 跟“得”或“不”连用。表示能否胜任或能否够得上

那祝龙当敌 秦明不住,拍马便走。——《水浒全传》

英文翻译

reside, live at, dwell, lodge; stop

方言集汇

◎ 粤语:zyu6
◎ 客家话:[宝安腔] cu3 [梅县腔] chu5 [客语拼音字汇] cu4 [客英字典] chu5 [东莞腔] cu3 [台湾四县腔] cu5 [dai5] [陆丰腔] chu5 [海陆丰腔] chu6 [dai5] [沙头角腔] c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持遇去聲合口三等ɖʰĭudryoh/diuh
shǒu [shou]
部首: 432
笔画: 4
五笔: RTGH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
四角: 2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副词

(1) 亲自,亲手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动词

(1) 拿着,执持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量词

用于技能;本领 。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形容词

(1) 亲手所写的 。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如:手册;手杖

英文翻译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英字典]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ɕĭəusjux/sj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