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化不开

mó huà bù kāi [mo hua bu kai]
繁体 磨化不開
注音 ㄇㄛˊ ㄏㄨㄚˋ ㄅㄨˋ ㄎㄞ

词语释义

方言。想不通,思想转变不过来。

词语解释

  1. 方言。想不通,思想转变不过来。

    康濯 《春种秋收·我的两家房东》:“只听见大闺女忽然把风箱把手一推,停下来,对屋里嚷:‘娘!你那脑筋别那么磨化不开呀!眼看要憋死我了。’”

引证解释

⒈ 方言。想不通,思想转变不过来。

康濯《春种秋收·我的两家房东》:“只听见大闺女忽然把风箱把手一推,停下来,对屋里嚷:‘娘!你那脑筋别那么磨化不开呀!眼看要憋死我了。’”

汉字详情

mó,mò [mo]
部首: 517
笔画: 16
五笔: YSSD
五行:
仓颉: ICMR
四角: 0026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石,麻声。本义:磨治石器)

(2) 同本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卫风·淇奥》

切磋琢磨,乃成宝器。——《论衡·量知》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论语·阳货》

(3) 又如:切磋琢磨(加工骨称“切”,加工象牙称“磋”,加工玉称“琢”,加工石称“磨”);磨渲(磨治);磨拭(琢磨);磨琢(犹琢磨);磨斫(雕琢;雕饰)

(4) 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5) 又如:磨镜石(传说 轩辕氏铸镜时用以磨镜的石头);磨刀雨(即磨刀水);磨刀水(旧指农历五月十三日所下的雨);磨刀霍霍(磨刀声);磨袭砥砺(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

(6) 磨擦 。如:磨拳擦掌(形容斗志昂扬,跃跃欲试的样子);磨牙吮血(磨利牙齿,吮吸鲜血);磨沙(指沙入蚌壳,与蚌肉相摩擦)

(7) 磨炼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韩愈《石鼓歌》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荀子·大略》

(8) 又如:磨涅(磨砺熏染,经得起考验);磨厉(磨练);磨揉(磨练);磨盾(犹磨练)

(9) 研讨;观摩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荀子·大略》

(10) 又如:磨切(切磋;探讨);磨究(研讨究竟);磨砻(切磋;磨练);磨砻浸灌(切磋浸染);磨砻镌切(磨砺切磋)

(11) 折磨 。如:磨问(仔细审讯盘问);磨折(折磨;磨难;挫折);磨害(折磨伤害);磨障(折磨阻碍)

(12) 拖延 。如:磨驼(磨蹭);磨菇(亦作“磨古”。拖延;纠缠)

(13) 纠缠 。如:磨它子(故意纠缠磨时间);磨劲(纠缠的劲头);磨搅讹绷(纠缠捣乱,欺骗讹诈)

(14) 通“摩” 。如:磨捋(抚摩);磨娑(抚摩);磨弄(抚摩;把玩)

(15) 磨灭;泯灭

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唐· 韩愈《送穷文》

(16) 转;移 。如:磨转(耐心劝说使转变)

(17) 挥;摇 。如:磨动(摇动);磨旗(舞动旗帜,用以传递信息);磨旗擂鼓(摇旗击鼓)

名词

(1) 磨刀石 。如:磨砥刻厉(磨练砥砺。形容刻苦钻研)

(2) 磨难;灾难 。如:磨障(磨难障碍);磨隔(磨难)

(3) 另见

名词

(1) 磨子

以磨碎物亦曰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作牛便推磨。——王安石《拟寒山拾得》

(2) 又如:磨石(研碎粮食的石制工具);磨心(石磨中心);磨牛(转磨之牛。比喻愚鲁);磨室(即磨坊);电磨;水磨

动词

(1) 用磨碎物 。如:磨研(用石磨研碎);磨博士(以磨粉为业的人)

(2) 转移;掉转 。如:磨子兵(谓到处流转而人数很少的军队);磨兑(兑换);磨趄子(方言。打转)

(3) 晃动;摇动 。如:磨动(挥动;摇动)

(4) 碾轧土地

我们耕田磨地的女子,对个皮鞋托托响、油头油脸的香港人全不合适。——陈残云《香飘四季》

(5) 〈方〉∶拉,指拉下脸子 。如:实在脸上磨不开

(6) 另见

英文翻译

grind; polish; rub; wear out; a millstone

方言集汇

◎ 粤语:mo4 mo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o2 mo5 [宝安腔] mo3 | mo2 [台湾四县腔] mo5 mo2 no2 [客英字典] mo2 mo5 mo3 [海陆丰腔] mo6 mo2 no2 [东莞腔] mo2 mo3 [陆丰腔] mo6 mo3 [梅县腔] mo1 mo2 mo5 no2 [客语拼音字汇] mo2 mo4 [梅县腔] mo6
◎ 潮州话:bhua5 ,mo7 [潮州、饶平]bho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婆戈一合平聲合口一等muamuɑ
huà,huā [hua]
部首: 221
笔画: 4
五笔: 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P
四角: 24210

详细解释

huā

动词

(1) 用掉、耗费。同“花” 。如:化钱;化工夫

(2) 另见 huà

huà

动词

(1) (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匕,变也。——《说文》。徐灏曰:“匕化古今字。”

知变化之道。——《易·系辞传》。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 荀注:“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

和故百物化焉。——《礼记·乐记》

若欲其化也。——《周礼·柞氏》。注:“犹生也。”

状态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荀子·正名》。注:“化者改旧形之名。”

胜败若化。——《国语·晋语》。注:“言转化无常也。”

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

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

身化促织。——《聊斋志异·促织》

而骨化石。——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化现(变化);化心(改变其心性);化先(四时变化之始);化治(变化治理)

(4) 教化

化,教行也。——《说文》。段注:“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

以礼乐合天地之化。——《周礼·大宗伯》

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羽也,谓之化。——《荀子·七法篇》

神则能化矣。——《荀子·不苟篇》

变则化。——《礼记·中庸》

淳淳乎纯谨畏化。——《吕氏春秋·士容》。注:“教也。”

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杨恽《报孙会宗书》

(5) 又如:化声(因推行教化而有声誉);化行(教化播扬于某地);化诲(开导教诲);化雨(比喻善于施教,犹如雨水滋润植物一样);化作(化育生成);化物(化育外物);化胎(化育成胎);化气(化育之气);化光(德化光大);化向(受德化而归顺);化流(德化传布)

(6) 感化;转变人心

正月实来化我也。——《公羊传·桓公六年》。注:“行过无礼谓之化。”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邹阳《狱中梁王书》

(7) 又如:化俗(化民成俗,改善习俗);化物(感化外物);化服(感化顺服);化盗(感化盗贼使为良民)

(8) 募化

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西游记》

(9) 又如:化饭(化斋);化布施(即化缘。佛教用语。募化钱粮);化钱(募化钱财);化斋(僧道向人募化斋饭)

(10) 用火烧 。如:化人场(化人厂。即火葬场);火化

(11) 消化;领会,融会贯通

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庸言》

(12) 又如:化食;食古不化

(13) 死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唐· 刘禹锡《祭柳员外文》

(14) 消除,去掉

以化腥臊。——《韩非子·五蠹》

名词

(1) 习俗,风气

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汉书》

(2) 造化。自然的功能

修短随化。——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化力(造化之力);化元(造化的本原);化功(造化之功);化儿(造化小儿)

(4) 化学 。如:数理化

后缀词

(1) 使成为,使变成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以构成动词。如:绿化;电气化;现代化

(2) 另见 huā

英文翻译

change, convert, reform; -ize

方言集汇

◎ 粤语:faa3
◎ 客家话:[梅县腔] fa5 [海陆丰腔] fa5 [客英字典] fa5 [宝安腔] fa5 [客语拼音字汇] fa4 [陆丰腔] fa5 [沙头角腔] fa5 [台湾四县腔] fa5 [东莞腔] fa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霸麻二合去聲合口二等hruah/xoahpi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kāi [kai]
部首: 313
笔画: 4
五笔: GA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T
四角: 104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2) 同本义

開,张也。——《说文》

天门开阖。——《老子》十章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老子》

开物成务。——《易·系辞上》

开我东阁门。——《乐府诗集·木兰诗》

遂开门纳众。——《资治通鉴·唐记》

开轩面场圃。——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午后又开西门归德门。——《广东军务记》

(3) 又如:开城(打开城门);开门钱(男家迎亲的轿子到女家,女家开门前索取的钱财)

(4) 打开,开启

微子开封于 宋。——《荀子·议兵》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开卷有益;旗开得胜;顿开茅塞;开封(拆开书函);开窗放入大江来(只要一打开窗子,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就会滚滚扑来);开箱(女子出嫁后第一次打开其配嫁的箱柜);开着眼(睁着眼)

(6) 引申为开放;舒放

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寺桃花始盛开。——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只在花开之数日。——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7) 又如:春暖花开;盛开(花开得茂盛);开眉(舒展双眉。解愁、欣喜的意思);开眉展眼(形容高兴的样子。应作开眼展眉)

(8) 创立,建立,开创,设立

欲开置县。——《海瑞传》

旁开小窗——明· 魏学洢《核舟记》

(9) 又如:开工厂;开店;开茶馆;开屏(张设屏风)

(10) 摆开

添酒回灯重开宴。——白居易《琵琶行》

(11) 又如:开宴(摆开酒席)

(12) 开掘;开通

天门中断楚江开。—— 唐· 李白《望天门山》

(13) 又如:开天辟地;开源节流;继往开来;开达(开通明达);开敏(开明通达)

(14) 教导,启发

移风易俗之本,乃在开其心而正其精。——王符《潜夫论》

便开此议。——《资治通鉴》

(15) 又如:开诱(启发诱导);开晓(开导启发,让人明白);开譬(开导警惕)

(16) 开拓,扩展

开地数千里。——《韩非子·初见秦》

开荒南野际。——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武皇开边意未已。—— 唐· 杜甫《兵车行》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诸葛亮《出师表》

(17) 又如:开封(开拓疆土);开境(开拓疆域);开济(开创大业,匡济时艰);开边(开拓疆域);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

(18) 开始,开端 。如:开演;开业;开沽(卖酒);开笔(学童开始学做文章);开江(船由内河启程驶入长江);开八(十年一秩,七十一岁为八十纪数的开始,称为开八。同此,五十一岁称开六,六十一岁称开七)

(19) 戏剧开场角色的说白

外扮老夫人上开。——元· 王实甫《西厢记》

(20) 释放;赦免 。如:开释(赦免,释放);开放(开脱;释放)

(21) 解除,免去 。如:开除(开脱,免除;杀戮,消灭);开复(官员被降职、免官,后又免除处分恢复原职)

(22) 分离,分开

连月不开。——《后汉书·列女传》

(23) 又如:开交(分开;解决)

(24) 起刺激作用,尤指诱发特征性的生命活动 。如:开胃;开口(初生婴儿喂奶之前,请有奶水的妇女用咸菜抹上香油在婴儿口内抹上数次,称为:“开口”)

(25) 书写,开列,填写 。如:开票;开账;开报(开列呈报)

(26) 放晴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

量词

(1) 黄金成色单位,等于纯金占合金的1/24 。如:16开金含16/24纯金

(2) 印刷上指相当于整张纸的若干分之一,附在数词之后 。如:十六开

(3) 〈方〉∶冲茶一次,叫做一开

吃过五六开茶,朴斋将一角小洋钱会了茶钱。——《海上花列传》

名词

英文翻译

open; initiate, begin, start

方言集汇

◎ 粤语:hoi1
◎ 潮州话:kai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