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勒

mó lè [ mo le]
注音 ㄇㄛˊ ㄌㄜˋ

词语释义

1.唐传奇中昆仑奴名。曾夜负崔生入勋臣宅,与舞妓红绡相会,促成二人结合。亦用以喻侠士。 2.镌刻。 3.折磨。

词语解释

  1. 唐 传奇中 昆仑 奴名。曾夜负 崔生 入勋臣宅,与舞妓 红绡 相会,促成二人结合。亦用以喻侠士。

    《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自愧缘慳分浅,不能一见,恨无 磨勒 盗 红綃 之方。” 明 陆采 《明珠记·拆书》:“君其念鄙姿,为余访俊杰。庶有 磨勒 神,来救 红綃 妾。” 明 屠隆 《綵毫记·展叟单骑》:“义士临危不顾身,直犯兵戈探虎穴, 崔 家 磨勒 未为神。”

  2. 镌刻。

    陈衍 《元诗纪事·张养浩》:“《归田类稿》附跋、《拟雅》古诗二篇、《晨兴》五言今律一篇,先 文忠公 所遗翰墨也,引恐其久或摩灭,命工磨勒如上。”

  3. 折磨。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二折:“哎哟,天那!但不知那塌儿里,把我来磨勒死。”

引证解释

⒈ 唐传奇中昆仑奴名。曾夜负崔生入勋臣宅,与舞妓红绡相会,促成二人结合。亦用以喻侠士。

《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自愧缘慳分浅,不能一见,恨无磨勒盗红綃之方。”
明陆采《明珠记·拆书》:“君其念鄙姿,为余访俊杰。庶有磨勒神,来救红綃妾。”
明屠隆《綵毫记·展叟单骑》:“义士临危不顾身,直犯兵戈探虎穴, 崔家磨勒未为神。”

⒉ 镌刻。

陈衍《元诗纪事·张养浩》:“《归田类稿》附跋、《拟雅》古诗二篇、《晨兴》五言今律一篇,先文忠公所遗翰墨也,引恐其久或摩灭,命工磨勒如上。”

⒊ 折磨。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哎哟,天那!但不知那塌儿里,把我来磨勒死。”

磨勒的国语词典

唐裴铏著《昆仑奴传奇》中的人物。崔生的仆人,曾打狗帮助崔生与红绡会面。见唐.裴铏《昆仑奴》。后比喻侠士。

磨勒的网络释义

磨勒

'

汉字详情

mó,mò [mo]
部首: 517
笔画: 16
五笔: YSSD
五行:
仓颉: ICMR
四角: 0026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石,麻声。本义:磨治石器)

(2) 同本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卫风·淇奥》

切磋琢磨,乃成宝器。——《论衡·量知》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论语·阳货》

(3) 又如:切磋琢磨(加工骨称“切”,加工象牙称“磋”,加工玉称“琢”,加工石称“磨”);磨渲(磨治);磨拭(琢磨);磨琢(犹琢磨);磨斫(雕琢;雕饰)

(4) 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5) 又如:磨镜石(传说 轩辕氏铸镜时用以磨镜的石头);磨刀雨(即磨刀水);磨刀水(旧指农历五月十三日所下的雨);磨刀霍霍(磨刀声);磨袭砥砺(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

(6) 磨擦 。如:磨拳擦掌(形容斗志昂扬,跃跃欲试的样子);磨牙吮血(磨利牙齿,吮吸鲜血);磨沙(指沙入蚌壳,与蚌肉相摩擦)

(7) 磨炼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韩愈《石鼓歌》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荀子·大略》

(8) 又如:磨涅(磨砺熏染,经得起考验);磨厉(磨练);磨揉(磨练);磨盾(犹磨练)

(9) 研讨;观摩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荀子·大略》

(10) 又如:磨切(切磋;探讨);磨究(研讨究竟);磨砻(切磋;磨练);磨砻浸灌(切磋浸染);磨砻镌切(磨砺切磋)

(11) 折磨 。如:磨问(仔细审讯盘问);磨折(折磨;磨难;挫折);磨害(折磨伤害);磨障(折磨阻碍)

(12) 拖延 。如:磨驼(磨蹭);磨菇(亦作“磨古”。拖延;纠缠)

(13) 纠缠 。如:磨它子(故意纠缠磨时间);磨劲(纠缠的劲头);磨搅讹绷(纠缠捣乱,欺骗讹诈)

(14) 通“摩” 。如:磨捋(抚摩);磨娑(抚摩);磨弄(抚摩;把玩)

(15) 磨灭;泯灭

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唐· 韩愈《送穷文》

(16) 转;移 。如:磨转(耐心劝说使转变)

(17) 挥;摇 。如:磨动(摇动);磨旗(舞动旗帜,用以传递信息);磨旗擂鼓(摇旗击鼓)

名词

(1) 磨刀石 。如:磨砥刻厉(磨练砥砺。形容刻苦钻研)

(2) 磨难;灾难 。如:磨障(磨难障碍);磨隔(磨难)

(3) 另见

名词

(1) 磨子

以磨碎物亦曰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作牛便推磨。——王安石《拟寒山拾得》

(2) 又如:磨石(研碎粮食的石制工具);磨心(石磨中心);磨牛(转磨之牛。比喻愚鲁);磨室(即磨坊);电磨;水磨

动词

(1) 用磨碎物 。如:磨研(用石磨研碎);磨博士(以磨粉为业的人)

(2) 转移;掉转 。如:磨子兵(谓到处流转而人数很少的军队);磨兑(兑换);磨趄子(方言。打转)

(3) 晃动;摇动 。如:磨动(挥动;摇动)

(4) 碾轧土地

我们耕田磨地的女子,对个皮鞋托托响、油头油脸的香港人全不合适。——陈残云《香飘四季》

(5) 〈方〉∶拉,指拉下脸子 。如:实在脸上磨不开

(6) 另见

英文翻译

grind; polish; rub; wear out; a millstone

方言集汇

◎ 粤语:mo4 mo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o2 mo5 [宝安腔] mo3 | mo2 [台湾四县腔] mo5 mo2 no2 [客英字典] mo2 mo5 mo3 [海陆丰腔] mo6 mo2 no2 [东莞腔] mo2 mo3 [陆丰腔] mo6 mo3 [梅县腔] mo1 mo2 mo5 no2 [客语拼音字汇] mo2 mo4 [梅县腔] mo6
◎ 潮州话:bhua5 ,mo7 [潮州、饶平]bho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婆戈一合平聲合口一等muamuɑ
lè,lēi [le,lei]
部首: 217
笔画: 11
五笔: AFLN
姓名学:
仓颉: TJKS
四角: 445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革,力声。从“革”,表示与皮革有关。本义:套在马头上带嚼子的笼头)

(2) 同本义

勒,马头络衔也。——《说文》

勒面绩总。——《周礼·巾车》

案勒一具。——《汉书·匈奴传》。注:“马辔也。”

弓矢鞍勒。——《后汉书·乌桓鲜卑传》

缨辔贝勒。——《仪礼·既夕礼》

(3) 又如:马勒;勒面(古代马面饰)

(4) 对数能量损失,中子能量损失的一种量度,等于中子初始能量与在慢化过程中任一点上能量之比的自然对数值

(5) 勒克司的简称(照度单位)

(6) 姓。

动词

(1) 约束;收紧缰绳以止住马骡等或使马转身

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楚辞·九章·思美人》

扬桴上陇坂,勒骑下平原。——虞世南《出塞》

(2) 又如:勒马;勒帛(系帛作腰带);勒限(给一定的期限);勒口(套上带嚼口的笼头);勒子(妇女用的,由形如两片叶子连接起来的帽圈)

(3) 雕刻 。如: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石(刻字于石);勒铭(勒碑,勒石。镌刻铭文);勒巧(把记巧文字刻在石上);勒碑

(4) 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5) 又如:勒兵(治军,操练或指挥军队,陈兵。检阅军队);勒卒(部署、操练士卒);亲勒六军

(6) 强迫;强制 。如:勒取(强行索取);勒迫(强迫);勒停(强制停止;勒令停职)

(7) 割,划

宋江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 婆惜嗓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水浒传》

(8) 勒索 。如:勒掯(掯勒、累掯。勒索,克扣)

(9) 挑动,挑逗 。如:勒战(挑战)

(10) 另见 lēi

lēi

动词

(1)捆住;套住;或捆住或套住后再用力拉紧(多单用)

擅直勒死平民。——关汉卿《窦娥冤》

(2)又如:勒紧裤带

(3)另见

英文翻译

strangle, tighten

方言集汇

◎ 粤语:laak6 lak6
◎ 客家话:[东莞腔] lek8 [梅县腔] lit8 [海陆丰腔] let8 [客英字典] let8 lit8 [宝安腔] let8 [客语拼音字汇] led5 liad6 lid6 [台湾四县腔] le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盧則德開入聲開口一等loklə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