磔索

zhé suǒ [ zhe suo]
注音 ㄓㄜˊ ㄙㄨㄛˇ
词性 拟声词

词语释义

象声词。

词语解释

  1. 象声词。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古杉》:“磔索珊瑚涌,森严獬豸窥。” 宋 张九成 《十一月忽见雪片》诗:“瓦沟声磔索,珠琲乱衣襟。”

引证解释

⒈ 象声词。

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古杉》:“磔索珊瑚涌,森严獬豸窥。”
宋张九成《十一月忽见雪片》诗:“瓦沟声磔索,珠琲乱衣襟。”

磔索的网络释义

磔索

  • 磔索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é suǒ ,是象声词。
  • 汉字详情

    zhé [zhe]
    部首: 517
    笔画: 15
    五笔: DQAS
    五行:
    仓颉: MRNQD
    四角: 156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古代祭祀时分裂牲畜肢体

    磔,辜也。——《说文》。从桀,石声。刳鸡胸、腹而张之,令其干枯不收。故从桀

    磔,张也。——《广雅》

    旁磔。——《礼记·月令》。注:“攘也。”

    祭风曰磔。——《尔雅》。李注:“以牲头蹄及皮破之以祭。”

    九门磔攘。——《礼记·月令》。孙希旦集解:“磔,磔裂牲体也。”

    (2) 又如:磔禳(磔攘。分裂牲体祭神以除不祥);磔鸡(旧历正月初一杀鸡挂门外以除不祥)。又指古代的一种酷刑。以车分裂人体

    吴子胥不磔 姑苏东门外乎!——《荀子》。注:“车裂也。”

    (3) 又如:磔裂(车裂人体;分割,割裂)。还指五代时始置的一种凌迟酷刑,俗称“剐刑”

    李嗣源遣使部送 潞州叛将 杨立等到阙,并磔于市。——《旧五代史》

    (4) 又如:磔诛(凌迟处死);磔刑(割肉离骨,断肢体,再割断咽喉)

    名词

    汉字书法之一,右下方的捺笔

    刮视字棱,相其波磔,似是八分书耳。——《阅微草堂笔记》

    鸟鸣声,同“吱吱”

    磔磔云霄间。——宋· 苏轼《石钟山记》

    英文翻译

    to dismember, tear apart; downward stroke slanting right

    方言集汇

    ◎ 粤语:zaak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陟格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trak/teakţɐk
    部首: 627
    笔画: 10
    五笔: FPXI

    英文翻译

    large rope, cable; rules, laws

    磔索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