磔剉
注音
ㄓㄜˊ ㄘㄨㄛˋ
词语释义
砍杀。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磔锉 zhé cuò ㄓㄜˊ ㄘㄨㄛˋ词语解释砍杀。1
磔剉的网络释义
磔剉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古代祭祀时分裂牲畜肢体
磔,辜也。——《说文》。从桀,石声。刳鸡胸、腹而张之,令其干枯不收。故从桀
磔,张也。——《广雅》
旁磔。——《礼记·月令》。注:“攘也。”
祭风曰磔。——《尔雅》。李注:“以牲头蹄及皮破之以祭。”
九门磔攘。——《礼记·月令》。孙希旦集解:“磔,磔裂牲体也。”
(2) 又如:磔禳(磔攘。分裂牲体祭神以除不祥);磔鸡(旧历正月初一杀鸡挂门外以除不祥)。又指古代的一种酷刑。以车分裂人体
吴子胥不磔 姑苏东门外乎!——《荀子》。注:“车裂也。”
(3) 又如:磔裂(车裂人体;分割,割裂)。还指五代时始置的一种凌迟酷刑,俗称“剐刑”
李嗣源遣使部送 潞州叛将 杨立等到阙,并磔于市。——《旧五代史》
(4) 又如:磔诛(凌迟处死);磔刑(割肉离骨,断肢体,再割断咽喉)
名词
汉字书法之一,右下方的捺笔
刮视字棱,相其波磔,似是八分书耳。——《阅微草堂笔记》
鸟鸣声,同“吱吱”
磔磔云霄间。——宋· 苏轼《石钟山记》
英文翻译
to dismember, tear apart; downward stroke slanting right
方言集汇
◎ 粤语:zaak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磔 | 陟格 | 知 | 陌二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庚 | 梗 | trak/teak | ţɐ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坐声。本义:折伤)
(2) 同本义
剉,折伤也。——《说文》
廉则剉。——《庄子·山木》
剉,缺伤也。——《吕氏春秋·必已》注
揉牙内不挫,以挫为之。——《考工记》
(3) 又如:剉辱(折辱);剉折(挫折,失利)
(4) 用锉刀去掉物体的芒角。后作“锉” 。如:剉骨扬灰(研磨骸骨而散扬骨灰。比喻极为愤恨);剉角媒人(指骰子)
(5) 铡切;斩剁 。如:剉斩(剁,砍);剉碓(古代用以斩断肢体的刑具);剉荐供马(将草垫子铡碎为客人喂马。比喻待客诚恳周到);剉尸(古代酷刑。割剜尸体)
(6) 买 。如:剉药(抓药,到药店买药)
英文翻译
cut, file, trim; file
方言集汇
◎ 粤语:co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o5 [海陆丰腔] co5 [客语拼音字汇] co4 [台湾四县腔] co5 [宝安腔] co5
◎ 潮州话:徐窝5(锄),co5 (tshô)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o5 [海陆丰腔] co5 [客语拼音字汇] co4 [台湾四县腔] co5 [宝安腔] co5
◎ 潮州话:徐窝5(锄),co5 (tshô)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九過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剉 | 麤卧 | 清 | 戈一合 | 去聲 | 箇 | 合口一等 | 果 | 戈 | tsʰuɑ | chuah/cua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