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钠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无机化合物,无色晶体,透明,易潮解,溶于水。用做肥料,也用来制硝酸。智利蕴藏有大量天然硝酸钠,因此也叫智利硝石。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你可以把硝化甘油和硝酸钠还有锯末混合起来制成甘油炸药。”泰勒说。
2、有一列拉硝酸钠矿石的火车隆隆前行,敞开的车厢上吹起一阵白雾。
3、白天,能量通过加热庞大容器里的熔融盐保存起来,熔融盐由60%的硝酸钾和40%的硝酸钠组成。
4、2006-2007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亚硝酸钠增加56%,2007年总进口额估计为38万美元;
5、这玩意是给食用肉美容用的,香肠里得加,因为亚硝酸钠和动物蛋白里的肌红蛋白结合,可以使肉的颜色不会变暗。
6、结果:榛叶提取物对亚硝胺合成的最大阻断率为94.24%,对亚硝酸钠的最大清除率为91.18%。
7、它有效对抗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骨髓微核细胞增加,明显减轻氨基比林和亚硝酸钠对小鼠肝脏的急性毒性。
8、最能致癌的食品成份之一就是硝酸钠。
9、介绍一种可用于BTCA免烫整理体系的新型非磷系催化剂硝酸钠。
10、为了研究熊胆的防癌作用,进行了亚硝酸钠清除实验和对二甲基亚硝胺合成阻断实验。
11、研究结果证明,硝酸钠对铈的氧化作用是显著的。
12、它弥补了硝酸尾气吸收法制取硝酸钠的不足,又为盐场卤水的综合利用开发了一种新产品。
13、针对大锅法片碱颜色发红现象,从电槽流出碱质量、硝酸钠和硫磺的投入量、熔融碱澄清时间及温度控制等方面剖析其原因。
14、本文介绍了用离子交换从卤水中制取硝酸钠的方法。
15、对以硝酸钠为氧化剂的富铈混合碳酸稀土焙烧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
16、其他不能与还原剂一起使用的物质还包括:硝酸铵,过氧化氢,高氯酸钾,硝酸钠。
17、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钠、硝酸钠和部分铬盐等可溶性化合物可以从渣泥中洗出;
18、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优选试验法,得出蛋黄粉和亚硝酸钠的最佳配比。
19、硝酸钠撒在牧草还没有吃光的草地上。
20、以亚硝酸钠,游离氨基酸(FAA),游离脂肪酸(FFA)以及脂肪氧化度为指标研究了腊肠在烘箱加热过程中的动态化学变化。
21、KX强化碱性戊二醛是含强化戊二醛、碳酸氢钠、亚硝酸钠等成分的复方消毒剂。
22、掺亚硝酸钠可以防止氯化钠引起的起坑电位的降低,抑制钢筋腐蚀。
23、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可准确测定苯扎溴铵消毒液中亚硝酸钠的含量。
24、这一研究发现表明,亚硝酸钠疗法可能成为对付外周动脉疾病或急性肢体缺血的一种有效方案。
25、结果表明,压力降低,含硝酸钠卤水的沸点也降低。
26、以亚硝酸钠为显色剂,测定丙烯酸丁酯中4-甲氧基酚含量。
27、通过实验,找出了影响亚硝酸钠产量的各种因素。对现有装置的改进提出了意见。
28、研究了亚硝酸钠引发硝酸溶液中丙烯腈的聚合反应。
29、后来又用木浆作吸收剂,并加入硝酸钠作为氧化剂,以增加炸药的爆炸力。
硝酸钠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硝石
硝,药石也。方书硝七种。——《正字通》
(2) 又如:硝子石(硝石。又称假水晶;也喻指眼睛);硝云弹雨(硝烟如云,子弹像雨。形容激烈的战斗)
(3) 经过硝制变软的皮革
若南方短毛革硝,其如纸薄。——《天工开物》
动词
(1) 用朴芒硝等鞣制皮革使变软
要送到皮园里硝了,赶出来做成坐褥,新年好放在马上骑坐。——《醒世姻缘传》
走了硝,天冷怎穿!——《西游记》
(2) 又如:硝熟(用芒硝、朴硝等揉制皮革使之变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au1 [客语拼音字汇] seu1 xiau1 [台湾四县腔] seu1 siau1 [梅县腔] siau1 [陆丰腔] siau1 [客英字典] siau1 [东莞腔] siau1 [宝安腔] si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宵 | 相邀 | 心 | 宵A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sĭɛu | sie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酉(
),“酉”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酉”,与酒、酪等有关。本义:醋)(2) 同本义 。如:酸醋(即醋。因其味酸,故名)
(3) 像醋一样的气味或味道
杏子还没熟,太酸
(4) 又如:酸辛(酸味和辣味);酸苦(酸味和苦味);酸醨(味酸而薄的酒)
(5) 特指胃酸,胃液 。如:酸水(胃液)
(6) 杂剧脚色之一,主要扮演青年文人,因此亦用作对文人的蔑称
“孤”谓官;“酸”谓秀士。凡称“酸”,谓正末扮秀士当场也。——清· 焦循《剧说》
(7) 小雨 。如:酸然(下小雨的样子)
(8) 酸类物质名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的一种化合物(如盐酸、硫酸或苯甲酸);如溶于水,则其水溶液呈酸味,能使石蕊试纸变红,与某些金属(如铁,锌,锡)反应放出氢气;一种含氢化合物(HX),在水溶液中产生水合氢离子(如H 3 O + )和阴离子X - ,强酸(如硝酸、盐酸或三氯醋酸)的稀溶液电离程度基本完全,弱酸(如醋酸或苯甲酸)的电离度可能只有百分之一,极弱的酸(如氢氰酸或硼酸)的电离度远小于百分之一
形容词
(1) 寒酸;迂腐。形容读书人的贫寒
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宋· 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
来回顾影,文魔秀士,风欠酸丁。——元· 王实甫《西厢记》
(2) 又如:酸丁(对贫寒的读书人的贬称);酸子(对文人、书生的蔑称);酸款(装模作样地款待人);酸论(陈腐的论调);酸文假醋(假斯文);酸黄韭烂豆腐(讥笑读书人的话);酸寒(形容穷读书人的生活言行窘困的样子);酸士(酸丁);酸不溜丢(形容文人的迂腐);酸迂(酸腐,迂腐)
(3) 悲伤;凄凉 。如:酸心落泪(人受屈后伤心地流泪);酸挤挤(心中辛酸难耐的样子);酸切(悲切;凄切);酸哽(心中悲伤忧闷以致喉头哽咽);酸急(形容声音悲凄而急促)
(4) 悲痛
日磾观状,益增酸哽。—— 北齐· 朱敬范《朱岱林墓志铭》
对酒不能言,感慨怀酸辛。——晋· 阮籍《咏怀》
妻乃轻服诣(董)卓门,跪自陈情,辞甚酸怆。——《后汉书·皇甫规妻传》
(5) 又如:酸怆(哀伤悲痛);酸咽(悲伤哭泣而抽咽起来);酸恨(悲痛遗憾);酸伤(伤心)
(6) 因男女关系而引起的嫉妒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 凤姐大闹 宁国府。——《红楼梦》
(7) 又如:酸风(比喻醋意);酸眉苦脸(形容又嫉妒又苦恼的神色)
动词
(1) 通“痠”。酸痛,因疾病或疲劳引起的筋肉微痛而无力的感觉
山高谷深,不觉脚酸。——《乐府诗集·陇头流水歌辞》
四肢酸重。——《晋书·皇甫谧传》
(2) 又如:酸哀(酸痛无力)
(3) 突然刺痛;抽搐 。如:酸重(因疾病或疲劳而引起身体微痛乏力的感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on1 [东莞腔] son1 [沙头角腔] son1 [客语拼音字汇] son1 [台湾四县腔] son1 [陆丰腔] son1 [宝安腔] son1 [梅县腔] son1 [客英字典] so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酸 | 素官 | 心 | 桓 | 平聲 | 寒 | 合口一等 | 桓 | 山 | suan | suɑ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