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德

shuò dé [ shuo de]
繁体 碩德
注音 ㄕㄨㄛˋ ㄉㄜˊ

词语释义

指大德之人。 大德。

词语解释

  1. 指大德之人。

    《晋书·隐逸传·索袭》:“ 索先生 硕德名儒,真可以諮大义。”《南史·周弘正传》:“ 弘正 特善玄言,兼明释典,虽硕德名僧,莫不请质疑滞。” 唐 韩愈 《举张正甫自代状》:“可谓古之老成,朝之硕德。” 明 宋濂 《送璞原师还越中序》:“ 白云悦公 ,时硕德也,身居巖壑,名闻禁闕。” 清 刘大櫆 《方府君寄巢墓志铭》:“ 桐 多名家, 方 为巨族,硕德英贤,联行并育。”

  2. 大德。

    唐 刘禹锡 《为京兆李尹答于襄州第一书》:“其宗勋有八柱之贵,其硕德有三老之重。” 宋 苏轼 《上监司谢礼上启》:“此盖伏遇某官硕德庇民,宏才伟世。”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侯既以硕德宏量高出一时,而君復以忠厚济之。” 沈从文 《边城》二:“惟运用这种习惯规矩排调一切的,必需一个高年硕德的中心人物。”

引证解释

⒈ 指大德之人。

《晋书·隐逸传·索袭》:“索先生硕德名儒,真可以諮大义。”
《南史·周弘正传》:“弘正特善玄言,兼明释典,虽硕德名僧,莫不请质疑滞。”
唐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可谓古之老成,朝之硕德。”
明宋濂《送璞原师还越中序》:“白云悦公,时硕德也,身居巖壑,名闻禁闕。”
清刘大櫆《方府君寄巢墓志铭》:“桐多名家, 方为巨族,硕德英贤,联行并育。”

⒉ 大德。

唐刘禹锡《为京兆李尹答于襄州第一书》:“其宗勋有八柱之贵,其硕德有三老之重。”
宋苏轼《上监司谢礼上启》:“此盖伏遇某官硕德庇民,宏才伟世。”
金王若虚《王氏先茔之碑》:“侯既以硕德宏量高出一时,而君復以忠厚济之。”
沈从文《边城》二:“惟运用这种习惯规矩排调一切的,必需一个高年硕德的中心人物。”

硕德的网络释义

硕德 (词语释义)

  • 指大德和大德之人。
  • 汉字详情

    shuò [shuo]
    部首: 517
    笔画: 11
    五笔: DDMY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RMBO
    四角: 1168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页( xié),石声。页,头。本义:头大)

    (2) 同本义

    硕,头大也。——《说文》

    (3) 引申为大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魏风·硕鼠》

    硕果不食。——《易·剥》

    彼其之子,硕大无朋。——《诗·唐风·椒聊》

    (4) 又如:壮硕;肥硕;硕德(大德);硕见(高见);硕大;硕画;硕望;硕量;硕谋(远大的谋略);硕虑(深远的思虑)

    (5) 通“石”。比喻坚固

    孤与将军,恩如骨肉…而忍绝王命,明弃硕交,实为佞人所构会也。——《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6) 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之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南史·顾越传》

    (7) 又如:硕老(年高望重的博学之士);硕彦(品节高尚、学问渊博的名流);硕隽(学识渊博、俊拔出众的人才)

    英文翻译

    great, eminent; large, big

    方言集汇

    ◎ 粤语:sek6

    宋本广韵

    [de]
    部首: 303
    笔画: 15
    五笔: TF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JWP
    四角: 2423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彳( chì),惪( )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2) 同本义

    德,升也。——《说文》

    君子德车。——《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

    (3) 感激

    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4) 通“得”。取得,获得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

    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墨子·节用上》

    名词

    (1) 道德,品行

    德,德行。——《篇海类编》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周礼·地官》注

    德何如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六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也。——《书·洪范》。注:“至德,敏德,孝德也。”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荀子·王制》

    (2) 又如:德薄(德行浅薄);德望(品德与名誉);德器(德行器量);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德薄望浅(谦词。品德低下,名望轻微);德门(能恪遵礼教道德的人家);德誉(道德声誉);德馨(道德芳馨);德艺(道德与才艺);德操(道德操行)

    (3) 恩惠;恩德

    是不敢倍德畔施。——《战国策·秦策》。注:“恩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德施(恩惠;恩泽);德惠(德泽恩惠)

    (5) 仁爱;善行 。如:德意(善意);德政(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德法(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德厚(仁厚)

    (6) 心意 。如:同心同德

    (7) 福

    百姓之德也。——《礼记·哀公问》

    英文翻译

    ethics, morality, virtue

    方言集汇

    ◎ 粤语:dak1
    ◎ 客家话:[陆丰腔] det7 [客英字典] det7 [台湾四县腔] det7 [梅县腔] det7 [海陆丰腔] det7 [客语拼音字汇] ded5 [沙头角腔] diet7 [宝安腔] det7 [东莞腔] d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多則德開入聲開口一等təktok

    硕德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