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批谕旨

zhū pī yù zhǐ [zhu pi yu zhi]

词语释义

清 制,内外奏章或特降之旨,由皇帝用朱笔批示,以示出于亲笔。《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有《世宗宪皇帝硃批諭旨》三百六十卷。亦省作“硃批”、“硃諭”。《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所载臣工奏摺,凡二百二十三人。多者以一人分数册,少者以数人合一册。所奉硃批,一一恭録。”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九》:“乾隆 初,有言东南之土肌理横,故宜水;西北之土肌理直,故不宜水。硃批曰:‘所奏情形是。’於是积数年之疑豁然矣。”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琦公(琦善)递亲供时,随呈黄摺匣一扣,内皆 宣宗 亲笔硃諭。”燕谷老人《续孽海花》第四六回:“不多一会儿,就硃諭下来,叫老爷回籍。”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一来有许多话写不明白,二来上一个奏折,要起草稿,要誊正,送进宫来,等候朱批;主上有什么要问的地方,再下诏书,秀成 再上奏折,这样一来,就要半个月。”

汉字详情

zhū [zhu]
部首: 517
笔画: 11
五笔: DRIY
仓颉: MRHJD
四角: 15690

英文翻译

a red mole; cinnabar

方言集汇

◎ 粤语:zy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u1 [梅县腔] zhu1 [台湾四县腔] zu1 [客英字典] zhu1 [陆丰腔] zhu1 [宝安腔] z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东莞腔] z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章俱平聲合口三等tɕĭucjyo/tju
[pi]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XXN
五行:
仓颉: QPP
四角: 520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比声。本义:反手打)

(2) 同本义 。如:批他几个嘴巴;批颊(打耳光)

(3) 引申为打、攻击 。如:批挞(敲打);批拉(搏击;扑打);批头竹片(衙役手中的打人竹片。一头扎紧,一头劈分细条);批难(抗击仇敌);批鳞(触犯君王和显贵)

(4) 引申为刺入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庄子》

(5) 批示。用钢笔或铅笔在纸上或其他材料上写指示 。如:批文件;批作业;审批(审查批示);批帖(批文);批回(中央对地方官署奏请事宜的批复文书);批详(已批的公文);批子(支取银钱的批条);批反(批示答复)

(6) 分析;评论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红楼梦》

(7) 又如:揭批(揭发批判);批削(即批改);批拓(讥讽;轻视);批点(批评指画);批搨(即批评)

(8) 排除;排挤 。如:批黜(开除贬斥);批抵(排挤打击);批根(排斥,摈弃);批倾(犹排斥);批患(排除祸患)

(9) 披露

妙玉扶乩批出来,众人不解。——《红楼梦》

量词

用为众多人或大批货物。如:一批游客;大批货物

名词

(1) 评语 。如:眉批(在书眉或文稿上方写的批注);朱批(用朱笔写的评语);批本(加有批语的著作本子);批尾(在别人著作后面加评论批注);批抹(犹言批注校改);批笔(对作品加的评语)

(2) 棉麻等未捻成线、绳时的细缕 。如:线批儿;麻批儿

英文翻译

comment, criticize; wholesale

方言集汇

◎ 粤语:pai1
◎ 客家话:[梅县腔] pi1 [海陆丰腔] pi3 poi1 pe1 biang1 [客英字典] pi1 pai1 pe1 [陆丰腔] pi1 [客语拼音字汇] pi1 zi1 [台湾四县腔] pi3 poi1 pe1 biang1 [东莞腔] pi1 [宝安腔] pi1
◎ 潮州话:po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匹迷齊開平聲開口四等pʰieiphe/phei
[yu]
部首: 226
笔画: 11
五笔: YWG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VOMN
四角: 387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俞声。本义:旧时上告下的通称。也指告诉)

(2) 同本义

谕,告也。——《说文》

以谕九税之利。——《周礼·掌交》

讶士掌四方之狱讼,谕罪刑于邦国。——《周礼·秋官》

(3) 又如:谕葬(圣上发旨的葬仪);面谕;谕知(告谕而使人知晓)

(4) 明白、懂得

谕,晓也。——《广雅》

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周礼·师氏》注

其言多当矣,而未谕也。——《荀子·儒效》

又不能谕其内志。——《汉书·文帝纪》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战国策·魏策》

名词

(1) 旧时用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这可得便来谕,着魏子英拿 沙龙。——《小五义》

(2) 又如:来谕;手谕;赐谕

(3) 告诫的言辞

(4) 比喻

请以市谕,市朝则满,夕则虚。——《战国策》

英文翻译

proclaim, instruct; edict

方言集汇

◎ 粤语:jyu6

宋本广韵

zhǐ [zhi]
部首: 429
笔画: 6
五笔: X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PA
四角: 226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象“匕”( )即匙形,下面是口,以匙入口,表示味道好。”“口”隶变为“日”。《说文》:“从甘,匕声。本义:味美)

(2) 同本义

旨,美也。从甘,匕声。——《说文》

既饮旨酒。——《诗·鲁颂·泮水》

告旨。——《仪礼·乡饮礼》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礼记·学记》

(3) 又如:旨甘(美好的食物);旨味(美味);旨肴(美味的菜肴)

(4) 美好

垂功烈而不刊,不亦旨哉!——柳宗元《与李睦州论服气书》

名词

(1) 美味的食品

我有旨畜,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

食旨不甘,闻乐不乐。——《论语·阳货》

(2) 又如:甘旨(美味的食物);旨蓄(贮藏的美好食品);旨嘉(美酒佳肴)

(3) 意思;意义

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宋书·谢灵运传论》

(4) 又如:主旨(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大旨(主要的意思);宏旨(大旨;要旨);微旨(不是明说,而是含蓄表达出来的意思)

(5) 意图;宗旨

其旨远,其辞文。——《易·系辞下》

肃宣 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资治通鉴》

(6) 又如:宗旨(主要的目的和意图);旨譬(用意和取譬);旨统(旨趣的系统)

(7) 长官的命令

初举孝廉,再迁圉令,以礼理人,以德化俗。…今承旨而杀之,是逆天心,顺府意也,其罚重矣。——《后汉书》

(8) 皇帝的意见,命令

旨,凡天子谕告臣民曰诏旨,下承上曰奉旨。——《正字通》

(9) 又如:传旨;听旨

英文翻译

purpose, aim; excellent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宝安腔] z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陆丰腔] zhi3 [客英字典] zhi3 [沙头角腔] zi3 [梅县腔] tje3 [东莞腔] zi3 [台湾四县腔] zih3 [海陆丰腔] zh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職雉脂B開上聲開口三等脂Bcjiix/tjyytɕ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