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磷郁律

pēng lín yù lǜ [ peng lin yu lv]
繁体 砰磷鬱律
注音 ㄆㄥ ㄌ一ㄣˊ ㄩˋ ㄌㄩˋ

词语释义

深峻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径入靁室之砰磷郁律兮,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颜师古注:"砰磷郁律,深峻貌。"一说为雷声。王先谦补注:"雷声也。师古训为深峻貌,非也。"

词语解释

  1. 深峻貌。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径入靁室之砰磷鬱律兮,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 颜师古 注:“砰磷鬱律,深峻貌。”一说为雷声。 王先谦 补注:“雷声也。 师古 训为深峻貌,非也。”

引证解释

⒈ 深峻貌。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径入靁室之砰磷鬱律兮,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
颜师古注:“砰磷鬱律,深峻貌。”
一说为雷声。 王先谦补注:“雷声也。 师古训为深峻貌,非也。”

砰磷郁律的网络释义

砰磷郁律

  • 引证解释
  • 深峻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径入靁室之砰磷郁律兮,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 颜师古 注:“砰磷郁律,深峻貌。”一说为雷声。 王先谦 补注:“雷声也。 师古 训为深峻貌,非也。”
  • 汉字详情

    pēng [peng]
    部首: 517
    笔画: 10
    五笔: DGUH
    五行:
    仓颉: MRMFJ
    四角: 11649

    详细解释

    象词

    (1) (形声。从石,平声。象声词)

    (2) 猛地碰撞或关上的声音 。如:砰訇(形容打门的声音);砰砰(鼓声;水流声;用力敲门声;枪声);砰朗(形容器物碎裂声);砰通(用力关门声);砰湃(形容水流汹涌、暴雨等声)

    (3) 使劲地捶打或敲打所发出的响声 。如:砰砰地敲打桌子

    (4) 用来表示枪声或跟枪声相似的声音 。如:砰!你是断子绝孙的了

    动词

    撞击

    门响了,李维勤进来,重重将门砰上,满面怒容。—— 茅盾《清明前后》

    英文翻译

    sound of crashing stones, bang!

    方言集汇

    ◎ 粤语:ping1 pi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pin2 [台湾四县腔] pin2 [宝安腔] pin2 bang3 bang5 [海陆丰腔] pin2 [梅县腔] pin2 [客语拼音字汇] bang4 p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三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普耕耕開平聲開口二等phreng/phaengpʰæŋ
    lín [lin]
    部首: 517
    笔画: 17
    五笔: DOQH
    五行:
    仓颉: MRFDQ
    四角: 19659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石,粦( lìn)声。本义:薄石)一种氮族非金属多价元素,原子序数15,广泛存在于它的各种化合物中 ——元素符号P

    形容词

    (1) 含有磷酸盐的 。如:磷肥

    (2) 磷磷,形容岩石、水明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刘桢《赠从弟三首》

    (3) 色彩鲜明的 。如:磷乱(光彩炫耀不定);磷磷(纷繁闪烁);磷烂(光亮闪烁貌)

    英文翻译

    phosphorus; water rushing between

    方言集汇

    ◎ 粤语:leon4 leon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n2 [客英字典] lin2 [台湾四县腔] lin2 [东莞腔] lin2 [梅县腔] lin2 [宝安腔] lin2 [客语拼音字汇] l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珍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lĭĕnlin
    [yu]
    部首: 212
    笔画: 8
    五笔: DEB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BNL
    四角: 47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郁夷

    郁,右扶风郁夷也。从邑,有声。——《说文》

    (2) 古地名。汉置县。在今陕西省陇县西

    (3) 物实无中核者谓之郁

    物实无中核者谓之郁,无刀斧之斫者谓之朴。——《论衡》

    (4) 又如:郁朴(本指没有内核的果实或未加工的木料,借喻缺乏教养的人)

    形容词

    (1) 文采美盛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

    纷郁郁其远承兮。——《楚辞·九章·思美人》

    (2) 又如:郁郁桓桓(文采明盛、勇武出众的样子)

    (3) 丰盛

    蜜房郁毓被其阜。——左思《蜀都赋》。注:“盛多也。”

    (4) 又如:郁毓(丰盛的样子);郁霭(云彩盛多的样子)

    (5) 美好 。如:郁穆(和穆美好的样子)

    (6) 香气浓郁

    践椒涂之郁烈。——曹植《洛神赋》

    (7) 又如:郁芬(浓烈的香气);郁攸(火气;灼热之气);郁郁青青(香气馥郁,青葱繁茂的样子)

    形容词

    (1) (形声。从邑,有声。“郁”本是地名,又作姓。“鬱”为形声,从林,鬱( )省声。本义:繁盛的样子)

    (2) 同本义

    鬱,木丛生也。——《说文》

    郁彼北林。——《诗·秦风·晨风》

    郁郁园中柳。——《古诗》。注:“茂盛也。”

    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唐· 王维《赠房卢氏琯》

    (3) 又如:郁秀(茂密秀丽);郁茀(郁勃。茂盛的样子);郁茂(茂盛)

    (4) 隆盛;繁多

    洛阳云树郁崔嵬。——元· 杨果《洛阳怀古》

    (5) 又如:郁盎(旺盛,引申为久长);郁绿(深绿);郁翠(苍翠,浓绿);郁雾(浓雾)

    (6) 忧郁

    故乐愈侈,而民愈郁,国愈乱。——《淮南子·泛论训》

    (7) 又如:郁尼(郁悒不申);郁邑(郁悒);郁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郁沉(忧郁沉闷)

    动词

    (1) 积聚

    郁浊困滞。——《管子·中匡》

    (2) 又如:郁酿(积聚掺和);郁黑(因湿热郁积而变黑);郁伏(蕴藏隐伏);郁聿(蕴积);郁浃(蕴结满溢);郁云(积云)

    (3) 怨恨;愤怒

    或有宛足郁怒。——傅毅《舞赋》

    (4) 又如:郁伊(忧愤郁结);郁怨(怨恨郁结)

    (5) 郁积,阻滞

    精气郁也。——《吕氏春秋》。注:“不通也。”

    郁湮不育。——《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滞也。”

    忠良切言皆郁于胸。——《汉书·路温舒传》

    (6) 又如:郁陶(忧思郁积,思念的样子);郁噎(阻塞,郁积)

    英文翻译

    sweet smelling, rich in aroma; (Cant.) to move, hit

    方言集汇

    ◎ 粤语:juk1 jy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uk7 hiuk7 [客英字典] jut7 [梅县腔] juk7 [陆丰腔] juk8 [东莞腔] juk7 [宝安腔] juk7 [台湾四县腔] juk7 hiuk7 [客语拼音字汇] yug5
    ◎ 潮州话:hiog4(hiok) ug4(u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ʔĭukqiuk/iuk
    [lv]
    部首: 303
    笔画: 9
    五笔: tv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彳( chì),聿( )声。本义:法律;法令)

    (2)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律,均布也。——《说文》

    出以律。——《易师》

    律,法也。——《尔雅·释诂》

    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汉书·高帝纪》

    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商君书·战法》

    以律非故杀。——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律则(律条);律贯(法律系统);律科(法令条文);律度(规矩,法度);律纪(纪律);律贯(指法律系统);律斩(依法斩决)

    (4) 律管,古代用来校正乐音标准的管状仪器。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阶。从低音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吕。统称十二律

    截竹为管谓之律。——蔡邕《月令章句》

    (5) 又如:律本(指黄钟。黄钟为十二律的开始,其他各律均由此推衍而相生,所以称为律本);律管(律琯。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

    (6) 音律,乐律。古人按乐音的高低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五声六律十二管。——《礼记·礼运》

    (7) 又如:律尺(古代用以制定乐律的度尺);律吕(乐律的通称);律均(古乐的十二律与五韵);律历(指乐律和历法)

    (8) 律诗的简称 。如:律切(切合格律);律手(掌握格律的能手)

    (9) 佛教的戒律 。如:律藏(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著作的总称);律仪(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律爷(小道士对师父的敬称)

    (10) 古代爵位的等第

    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礼记·王制》

    (11) 指季节和气候

    大地回春律,山川扫积阴。——陆游《春望》

    动词

    (1) 约束

    五伯兼并,而以桓律人。——《韩非子·难四》

    抱持多反倒,威怒不可律。——李商隐《娇儿诗》

    (2) 又如:律人(约束他人);律身(律己)

    (3) 遵循

    劳知而不律先王。——《荀子·非十二子》

    (4) 击

    闇漠感突,上击下律。——枚乘《七发》

    形容词

    (1) 高

    南山律律。——《诗·小雅·蓼莪》

    (2) 又如:律律(山高峻的样子);律魁(高大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