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北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几案面南,人坐砚北。指从事著作。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十:“ 唐 段成式 书云:‘杯宴之餘,常居砚北。’” 宋 晁说之 《感事》诗之一:“干戈难作墙东客,疾病犹存砚北身。”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先太仆》:“惟以砚北之身,与丹黄为伍,读书质疑,已六易稿,尚未成书,今始卒业。”
引证解释
⒈ 谓几案面南,人坐砚北。指从事著作。
引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十:“唐段成式书云:‘杯宴之餘,常居砚北。’”
宋晁说之《感事》诗之一:“干戈难作墙东客,疾病犹存砚北身。”
清严有禧《漱华随笔·先太仆》:“惟以砚北之身,与丹黄为伍,读书质疑,已六易稿,尚未成书,今始卒业。”
砚北的网络释义
砚北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石,见声。本义:砚台,磨墨器)
(2) 光滑的石头
砚,石滑也。——《说文》。段玉裁注:谓石性滑利也。
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释名》
(3) 砚台 一种石刻的写字文具,供研墨、调墨之用
一砚。——清· 周容《芋老人传》
砚冰坚。——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如:砚瓦(砚台);笔砚
动词
制作砚 。如:砚璞(可作砚台的美石);砚材(可作砚台的石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方位名。与“南”相对
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
然则北通巫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沛公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又北向。——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正北;西北;东北;北邙(即氓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泛指墓地);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北里(妓院);北阙(皇宫。借指帝王);北鄙(北方的边邑);北雍(北京的国子监);北邙乡女(代指死去的女性);北津(北方的渡口)
(3) 败逃的军队
燕兵独追北,入至 临淄。——《战国策·燕策一》
(4) 姓
动词
(1) 败北
连战皆北。——《史记·项羽本纪》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韩非子·五蠹》
(2) 败逃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汉· 贾谊《过秦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iet7 [海陆丰腔] bet7 [梅县腔] bet7 [东莞腔] bet7 [客英字典] bet7 [陆丰腔] bet7 [客语拼音字汇] bed5 [台湾四县腔] bet7 [宝安腔] bet7
◎ 潮州话:bag4 (pa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北 | 博墨 | 幫 | 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一等 | 曾 | 登 | pək | p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