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覈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研核 ”。审察考查;研究考核。
《文选·张衡<东京赋>》:“如之何其以温故知新,研覈是非,近於此惑?” 薛综 注:“覈,实也;研,审也。”《三国志·吴志·张温传》:“若潜神留思,纤粗研核,情何嫌而不宣,事何昧而不昭哉?”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今取其正经雅言,理有难晓,诸子异説,义或可凭,参而会之,以相研覈,如异於此,则无论焉。” 唐 卢仝 《月蚀》诗:“灾沴无有小大瘉,安得引衰 周 ,研覈其可否?” 清 俞樾 《群经平议·考工记世室重屋明堂考》:“ 山东 礼本輒加二七之字,何得 殷 无加寻之文, 周 闕增筵之义,研覈其趣,或是不然。”
引证解释
亦作“研核 ”。审察考查;研究考核。
《文选·张衡<东京赋>》:“如之何其以温故知新,研覈是非,近於此惑?” 薛综注:“覈,实也;研,审也。”《三国志·吴志·张温传》:“若潜神留思,纤粗研核,情何嫌而不宣,事何昧而不昭哉?” 唐刘知几《史通·疑古》:“今取其正经雅言,理有难晓,诸子异説,义或可凭,参而会之,以相研覈,如异於此,则无论焉。” 唐卢仝《月蚀》诗:“灾沴无有小大瘉,安得引衰周 ,研覈其可否?” 清俞樾《群经平议·考工记世室重屋明堂考》:“ 山东礼本輒加二七之字,何得殷无加寻之文, 周闕增筵之义,研覈其趣,或是不然。”
研覈的国语词典
精细考核。
研覈的网络释义
研覈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yán
动词
(1) (形声。从石,幵(
)声。本义:细磨)(2) 同本义
打取杏仁,以汤脱去黄皮,熟研,以水和之,绢滤取汁。——《齐民要术》
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红楼梦》
(3) 又如:研石(磨墨的用具);研弄(磨墨弄笔)
(4) 研究;探讨
能研诸侯之虑。——《易·系辞》。注:“研,俞思虑也。”疏:“精也。”
研核阴阳。——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5) 又如:研榷(研究;商订);研述(研究并阐述);研味(研究玩味);研治(研究);研省(研究省察);研赏(研究赏析);研究(细致审问);研务(探究事理)
形容词
(1) 详尽;精细 。如:研务(细审);研深(精深);研疏(精细和粗细);研校(仔细校对);研讯(仔细审讯)
(2) 妍好。也作“妍” 。如:研和(美好温和);研美(妍美);研艳(妍丽,华美)
(3) 另见
yàn
(1) 同“砚”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en1 ngan1 ngan2 [ngan5] [宝安腔] ngion1 ngien2 ngan1 | ngan2 [台湾四县腔] ngien1 ngan1 ngan2 [ngan5] [梅县腔] ngam5 [客语拼音字汇] ngan1 ngan2 ngian1 ngian1 ngia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硯 | 吾甸 | 疑 | 先開 | 去聲 | 霰 | 開口四等 | 先 | 山 | ngenh/ngenn | ŋie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通“核”。果核
覈,实也。——《说文》。朱骏声曰:“凡物包覆其外,坚实其中曰覈。”
其植物宜覈物。——《周礼·地官·大司徒》
肴覈仁谊之林薮。——《文选·班固·典引》。蔡注:“肉曰肴,骨曰覈。”
(2) 又如:覈物(能结有果实的植物)
动词
(1) 核实 。如:覈实(考求事实的真象);覈举(核实荐举)
(2) 检验 。如:覈定
形容词
翔实
迁文直而事覈, 固文赡而事详。——《后汉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het8 [海陆丰腔] het7 [客语拼音字汇] had5 hed5 [台湾四县腔] het7 [客英字典] het7 [宝安腔] het8
◎ 潮州话:hug8(hûk) hêg4(he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纈 | 胡結 | 匣 | 屑開 | 入聲 | 屑 | 開口四等 | 先 | 山 | ghet/het | ɣi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