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虑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研究考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覃思之士,情饶歧路,鉴在疑后,研虑方定。” 宋 范仲淹 《与朱校理书》:“某则多病健忘,无益於事。如得一闲郡,时復研虑陈述补益之事,犹庶几万一。”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十四:“试取 曹子桓 《典论·论文》、 范蔚宗 《<后汉书>引语》、 张思光 《自序》读之,古人作文字,研虑以悦心,精严如此。”
引证解释
⒈ 研究考虑。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覃思之士,情饶歧路,鉴在疑后,研虑方定。”
宋范仲淹《与朱校理书》:“某则多病健忘,无益於事。如得一闲郡,时復研虑陈述补益之事,犹庶几万一。”
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十四:“试取曹子桓《典论·论文》、 范蔚宗《<后汉书>引语》、 张思光《自序》读之,古人作文字,研虑以悦心,精严如此。”
研虑的网络释义
研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yán
动词
(1) (形声。从石,幵(
)声。本义:细磨)(2) 同本义
打取杏仁,以汤脱去黄皮,熟研,以水和之,绢滤取汁。——《齐民要术》
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红楼梦》
(3) 又如:研石(磨墨的用具);研弄(磨墨弄笔)
(4) 研究;探讨
能研诸侯之虑。——《易·系辞》。注:“研,俞思虑也。”疏:“精也。”
研核阴阳。——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5) 又如:研榷(研究;商订);研述(研究并阐述);研味(研究玩味);研治(研究);研省(研究省察);研赏(研究赏析);研究(细致审问);研务(探究事理)
形容词
(1) 详尽;精细 。如:研务(细审);研深(精深);研疏(精细和粗细);研校(仔细校对);研讯(仔细审讯)
(2) 妍好。也作“妍” 。如:研和(美好温和);研美(妍美);研艳(妍丽,华美)
(3) 另见
yàn
(1) 同“砚”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en1 ngan1 ngan2 [ngan5] [宝安腔] ngion1 ngien2 ngan1 | ngan2 [台湾四县腔] ngien1 ngan1 ngan2 [ngan5] [梅县腔] ngam5 [客语拼音字汇] ngan1 ngan2 ngian1 ngian1 ngia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硯 | 吾甸 | 疑 | 先開 | 去聲 | 霰 | 開口四等 | 先 | 山 | ngenh/ngenn | ŋie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思,虍(
)声。本义:思虑,谋划)(2) 同本义
虑,谋思也。——《说文》
非士无与虑国。——《墨子·亲士》
弗虑弗图。——《诗·小雅·雨无止》
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荀子·礼论》
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深谋远虑。——汉· 贾谊《过秦论》
足下更虑之。——《战国策·燕策》
(3) 又如:考虑(思索问题,以便做出决定);虑尽(谋划穷尽);虑佚(思虑放荡失当);虑事多暗(考虑事情不明);虑思(思虑,考虑);虑计(思虑筹划)
(4) 用绳结缀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庄子·逍遥游》
(5) 忧虑
虑人逼取。——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将军勿虑。——《资治通鉴》
虑患之具。——苏轼《教战守》
虑戚吾心。——清· 袁枚《祭妹文》
(6) 又如:不足为虑;虑恐(忧虑);虑难(忧虑灾难);虑患(忧虑祸患);虑忆(忧虑,挂念)
(7) 审察,讯察
大理寺掌折狱详刑,凡罪系者五日一虑。——《唐书·百官志》
(8) 又如:虑免(讯察赦免);虑问(对囚犯进行审问);虑囚(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
名词
思想;意念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诸葛亮《出师表》
衡于虑。——《孟子·告子下》